间歇性低氧对心肌梗塞的治疗作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8758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氧系统的新用途,用于心肌缺血、梗塞的治疗。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氧在制造心肌缺血、梗塞治疗设备中的用途。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治疗哺乳动物心肌缺血、梗塞的方法,采用间歇性低氧处理来实施治疗。本发明专利技术证实了间歇性低氧对大鼠心肌缺血、梗塞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作为一种新的干预治疗手段,为心肌缺血、梗塞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学领域,涉及间歇性低氧在心肌梗塞治疗中的用途。
技术介绍
氧是人类及绝大多数生物赖以生存的必需条件,也是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重要因子。低氧是生命发育的基本环境,人类胚胎是在低氧环境中发育的,出生后仍有部分组织处于低氧环境。因此低氧研究涉及生命科学的基本问题,研究低氧与人体组织、器官和细胞的损伤及其保护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众所周知,心肌梗塞随缺血程度的加重和梗塞面积的扩大,对人体造成的损害是呈进行性发展的。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道,在西方国家急性冠状动脉阻塞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到2020年它将成为全世界的主要死因。Yellow,Downey等指出,现有的治疗手段对于缺血性心脏病的干预相当有限(Yellon DM,Downey JM.Preconditioning the myocardiumfrom cellular physiology to clinicalcardiology.Physiol Rev.2003;831113-1151.)。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更为有效的干预手段,尤其是新的方法,来限制心肌梗塞病变的进展程度。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科学家们发现长期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们其心肌梗塞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都很低,这引起了人们对低氧研究的兴趣。这些流行学上的发现已经在实验室中得到了证实。1973年Meerson等报道每天在模拟高原环境中预生活5小时,一周连续5天,可使大鼠因冠状动脉阻塞引起的死亡率下降84%,心肌梗塞面积减少35%(Meerson FZ,Gomzakov OA,Shimkovich MV.Adaptation to high altitude hypoxia as a factor preventing development ofmyocardial ischemic necrosis.Am J Cardiol.1973;3130-34.)。在低压氧舱中给予低氧预适应后,可使动物在急性心肌缺血后,心脏颤动的发作次数和死亡率下降2-3倍,并且使心梗后的瘢痕减少1/3,还可促进瘢痕附近血管的增生(Meerson FZ,Ustinova EE,Orlova EH.Prevention and elimination of heartarrhythmias by adaptation to intermittent high altitude hypoxia.Clin Cardiol.1987;10783-789.)。在实验中研究慢性低氧常在高原低氧环境下进行,或是在实验室模拟高原环境的低压氧舱中进行。但是,这些文献说明的是低氧预适应后,心肌梗塞的病症减轻,即低氧处理发生在心肌梗塞之前,是一种预防手段而非治疗手段。间歇性低氧(intermittent hypoxia,IH)不同于持续性低氧,它是在低氧环境中保持一段时间,然后恢复至常氧环境。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间歇性低氧具有与缺血预适应(ischemia preconditioning,IP)相类似的对心肌的保护作用。出生后的大鼠经间歇性低氧预适应5周后,能明显改善缺氧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损伤后的心功能。间歇性低氧提高心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性,也能显著提高心肌的抗氧化能力和对氧的利用能力。雄性S.D大鼠在间歇性低氧环境中生活28天和42天后,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的抗心肌缺血和再灌性心律失常作用,此抗心律失常作用在间歇性低氧14天后逐渐发生,并可有效维持脱离低氧处理后的二周左右时间。间歇性低氧可促进大鼠心肌组织微血管生成,增加冠脉流量,也可通过调控Bcl-2/Bax的表达抑制缺血再灌后心肌细胞的凋亡。目前在心肌缺血损伤的研究方面,都是将间歇性低氧作为一种预适应手段(IH preconditioning),提高心肌对缺血缺氧的抵抗力,从而起到心肌保护作用。然而,临床上迫切需要解决的却是在心肌梗塞发生后如何减少梗死面积和缺血损伤区域。但是,间歇性低氧是否能有效的改善已经发生的急性或亚急性心肌梗塞,即是否具有缓解或治疗作用尚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氧在治疗心肌梗塞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间歇性低氧在心肌梗塞治疗中的用途。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氧气舱设备的用途,用于制备治疗心肌缺血、梗塞的设备,所述的氧气舱设备包括一个封闭的舱体,所述舱体中包括氧气供给装置,氧气排出装置,以及含氧量检测装置,其中,所述的氧气供给装置提供氧气,使得氧气舱内的氧气满足以下条件氧分压Po2=84±20mmHg(或11.2±2.8kPa)。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氧气的用途,用于制造治疗心肌缺血、梗塞的设备或制剂。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例中,所述的氧气在治疗心肌缺血、梗塞的设备中以低氧-常氧相间隔的方式给予,所述低氧-常氧相间隔的时间为低氧6±2小时,常氧18±2小时,并且,所述的低氧为氧分压Po2=84±20mmHg(或11.2±2.8kPa),所述的常氧为氧分压Po2=159±20mmHg(或20.7kPa±3kPa)。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例中,所述低氧-常氧相间隔的时间为低氧6±1小时,常氧18±1小时,并且,所述的低氧为氧分压Po2=84±10mmHg(或11.2±1.4kPa),所述的常氧为氧分压Po2=159mmHg±10mmHg(或20.7kPa±1.5kPa)。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治疗哺乳动物心肌缺血、梗塞的方法,采用间歇性低氧处理来实施治疗,包括步骤使所述哺乳动物在低氧-常氧相间隔的环境中进行治疗,并且,每天将患有心肌梗塞的哺乳动物置于低氧环境中生活6±2小时,其余18±2小时生活于常氧环境;所述的低氧为环境中的氧分压Po2=84±20mmHg(或11.2±2.8kPa),所述的常氧为氧分压Po2=159mmHg±20mmHg或20.7kPa±2.8kPa;连续治疗7-50天。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例中,每天将患有心肌梗塞的哺乳动物置于低氧环境中生活6±1小时,其余18±1小时生活于常氧环境;所述的低氧为环境中的氧分压Po2=84±10mmHg或11.2±1.4kPa,所述的常氧为氧分压Po2=159mmHg±10mmHg或20.7kPa±1.5kPa;连续治疗7-35天。在另一优选例中,每天将患有心肌梗塞的哺乳动物置于所述低氧环境中生活6小时,其余18小时生活于常氧环境;所述的低氧为环境中氧分压Po2=84±20mmHg或11.2±2.8kPa,所述的常氧为氧分压Po2=159mmHg±20mmHg或20.7kPa±2.8kPa;连续治疗10-35天。在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提高患心肌梗塞的哺乳动物心肌组织中内新生毛细血管的方法,将所述哺乳动物置于低氧-常氧相间隔的环境中,每天在低氧环境中生活6±2小时,其余18±2小时生活于常氧环境;所述的低氧为环境中的氧分压Po2=84±20mmHg或11.2±2.8kPa,所述的常氧为氧分压Po2=159mmHg±20mmHg或20.7kPa±2.8kPa;连续治疗7-50天。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例中,每天在低氧环境中生活6±1小时,其余18±1小时生活于常氧环境;所述的低氧为环境中的氧分压Po2=84±10mmHg或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氧气舱设备的用途,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备治疗心肌缺血、梗塞的设备,所述的氧气舱设备包括一个封闭的舱体,所述的舱体中包括氧气供给装置,氧气排出装置,以及含氧量检测装置,其中,所述的氧气供给装置提供氧气,使得氧气舱内的氧气满足以下条件:氧分压Po↓[2]=84±20mmHg。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黄恬周兆年许伟青朱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