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沈德铭专利>正文

大蒜烯醚在制备调节人体免疫力的药物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86487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大蒜烯醚,尤其涉及大蒜烯醚在制备药物中的一种应用。大蒜烯醚在制备调节人体免疫力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脂质体价格低廉,存储食用都很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大蒜烯醚,尤其涉及大蒜烯醚在制备药物中的一种应用。
技术介绍
在1940年青毒素用开之前,人类全靠自己的天然免疫作用来保护自己的健康,现 在和将来依然主要靠人类自己的免疫系统来保护自己,所以维护好人类天然免疫功能比寻 找新的抗生素更迫切更重要!也更有可能。抗体(免疫球蛋白)是B细胞受体(BCR)的一种分泌形式,通称免疫球蛋白,每个 IgG分子由两条轻链和两条重链组成,通过二硫键彼此相连。轻链和重链的保守区分别用 CH和CL表示,而可变区用VH和VL表示。VH和VL的高变区参与与抗原的结合和选择。重 链的Y、μ、α、δ、ε的氨基酸排列顺序是不同种类抗体的区别所在。所有抗体的轻链均 来源于κ或λ。可见抗体由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通过16个二硫键连接形成的四聚体,形如 “Y”。Y形的两臂上部为可选择的和捕捉特异性抗原的可变区(V区),Y形的干部则为加工 处理特异抗原决定抗体类别的特定区,可以产生IgM、IgG、IgA、IgD和IgE。不难看出“二 硫键”是抗体的骨骼、桥梁(信号通道),具有支撑作用,极可能在天然免疫上发挥核心作用。目前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号称能调节人体免疫力的保健品,往往都价格不菲,而且 市场混乱。各类膏方近年来也深受欢迎,但是同样价高,而且必须经过医师诊断才能对症下 药,食用时机还有季节性。有分析指出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为代表的有益菌群具有广谱的免疫原性,能 刺激负责人体免疫的淋巴细胞分裂繁殖,同时还能调动非特异性免疫系统。但是这类细菌 对生存条件要很严格,保存很困难,导致价格比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大蒜烯醚在制备调节人体免疫力的药物中的 应用。本专利技术的脂质体价格低廉,存储食用都很方便。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大蒜烯醚在制备调节人体免疫力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大蒜烯醚在制备调节人体免疫力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大蒜烯醚制备是取 10体积份的大豆磷脂或TEW-80、慢慢倒入1体积份的大蒜烯醚中,搅拌均勻;加蒸馏水至 100体积份;分装于IOml曲颈玻璃安瓿中、熔封、煮沸30 ‘消毒,并在20°C以下储藏、运输。本专利技术的组合物种有效成份取自大蒜提取物,利用助溶剂和大蒜素混溶,形成具 有既溶于油又溶于水的双亲性脂质体,与人体细胞膜具有亲和性,降低对人体细胞的毒性, 避免人体免疫系统的误杀。当病原微生物入侵人体时,首先是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迅 速地吞噬入侵者,最早作出反应的是巨噬细胞,而投入最多的是中性粒细胞。它们吞噬病 原微生物,受其刺激后释放趋化因子、白介素和干扰素,以杀灭入侵微生物(直接的或间接 的)。大蒜烯醚的刺激性而成为抗原、一进入体内,淋巴细胞便盯住它,但因其有亲和 性,两者结合在一起,淋巴细胞成为带有大蒜烯醚的生物导弹。所以大蒜烯醚进入机体后总 是与淋巴细胞一起进入炎症部或患部,当然包括突变体,肿瘤等,因此用大蒜烯醚治病无需 刻意寻找靶细胞。炎症部位、突变体、肿瘤等是淋巴细胞始终不变的追逐目标,这是大蒜烯 醚药理广泛性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机制,可成为人类调节免疫功能的杠杆。大蒜烯醚-淋巴细胞生物导弹是怎样发挥作用的呢?以HIV-I入侵人体为例,初 期大蒜烯醚结合在细胞膜上,当病毒还有一些胞内寄生菌、原虫还在细胞膜上时,便在细胞 膜上打遭遇战。以HIV-I为例,gpl20、gp41进入细胞膜时,大蒜烯醚的脂溶性能溶解gpl20、 gp41蛋白而遭到触杀。大蒜烯醚吸附于细胞膜表面具有普遍意义,阻断病原微生物侵入细 胞内。而后大蒜烯醚的脂溶性而能进入细胞内,可与进入胞内的HIV-I争夺趋化因子受体 CCR5、CXCR4,阻断了 HIV-I与CCR5、CXCR4的结合,导致HIV-I不能与⑶4+T细胞膜融合。再 后,大蒜烯醚进入胞质内,与HIV-lNCp7衣壳蛋白的锌指结构结合,导致HIV-I无法复制。根 据大蒜烯醚的分子结构大蒜醚能进入染色体,由基因编码参与免疫球蛋白形成(组成性)。大蒜烯醚还能组成性地参与免疫球蛋白形成人类与入侵病原微生物之间的斗争无时无刻都在进行,通过以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为 主的固有免疫作用,入侵微生物基本上被杀灭,但也有漏网之鱼,一些病原微生物与巨噬细 胞、树突状细胞的长期较量,少数病原微生物如结核分枝杆菌、弓形虫、利什曼原虫就寄生 在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的囊泡内,逃逸了固有免疫这一关,这是生物进化之必然, 还有感染的致病微生物数量过大,或毒力过强或者机体组织出现癌变,那么会刺激树突装 细胞、NK细胞参与免疫反应,分泌干扰素、穿孔素、颗粒酶等分子,杀死入侵微生物。但还是 不能完全杀灭干净,于是人体在固有免疫应答的基础上引发获得性免疫应答。获得性免疫 应答一旦启动,随即树突状细胞,NK细胞进一步活跃,在抗原的刺激下DC细胞被进一步激 活,B细胞开始分泌少量IgM抗体,DC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于是T细胞也被激活,诱道 产生辅助T细胞,随着TH2细胞的产生而激活B细胞,使成熟B细胞发育为成熟浆细胞。由 于Ig的产生有赖于抗原的刺激并相互作用,因而具有特异性,所以免疫球蛋白能杀灭细菌 中的胞外菌,包括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抗体是B细胞受体(BCR)的一种分泌形式,通称免疫球蛋白,每个IgG分子由两条 轻链和两条重链组成,通过二硫键彼此相连。轻链和重链的保守区分别用CH和CL表示,而 可变区用VH和VL表示。VH和VL的高变区参与与抗原的结合和选择。重链的Y、μ、α、 δ、ε的氨基酸排列顺序是不同种类抗体的区别所在。所有抗体的轻链均来源于κ或λ。抗体由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通过16个二硫键连接形成的四聚体,形如“Y”。Y形的 两臂上部为可选择的和捕捉特异性抗原的可变区(V区),Y形的干部则为加工处理特异抗 原决定抗体类别的特定区,可以产生IgM、IgG、IgA、IgD和IgE。由示意图不难看出“二硫 键”是抗体的骨骼、桥梁(信号通道),具有支撑作用,极可能在天然免疫上发挥核心作用。大蒜烯醚中的三种甲基烯丙基硫醚能增强B细胞增殖并增强抗体的分泌。大蒜烯 醚中含有甲基烯丙基一硫醚,甲基烯丙基二硫醚、甲基烯丙基三硫醚,三者占大蒜烯醚总量 的10-20%。这三种甲基烯丙基硫醚上的甲基极有可能在甲基转移酶的作用下,将甲基转移 到CPG中ODN (脱氧寡核苷酸)中的5位上,以增强B细胞的增殖和抗体的分泌。这样大蒜 烯醚中六种烯醚全部发挥效应。而且这种天然药物更适于人类生理特点。大蒜素、大蒜烯醚的刺激既能引发B细胞产生抗体而杀灭致病微生物的体液免 疫,又能引发τ细胞产生细胞毒性T细胞(CTL),杀灭病原微生物的细胞免疫作用。T细胞 杀灭病原微生物有个先决条件就是必须识别病原体(配体)。而人类接触自然界的致病微 生物种类繁多,免疫细胞难以都能识别,因此只有依靠T细胞受体(TCR),T细胞受体能识别 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分子结合的抗原肽,这种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在所有核细 胞表面表达,当T细胞受体与携带特异性多肽-MHC分子识别时,T细胞被活化并对靶细胞 探取行动。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分子结构特点可以看到MHCI类分子,其重链α3 与β 2微球形成典型的Ig结构;MHC II类分子的结构,由2条α链和β多肽链形成异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大蒜烯醚在制备调节人体免疫力的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德铭沈沪生
申请(专利权)人:沈德铭沈沪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