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将至少一个连接器固定在支撑部件上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484543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为了将由插入部件(2)和推动部件(4)构成的连接器(1)固定在支撑部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由彼此相对的侧部(10,11)构成的保持装置(9)。每个侧部(10,11)具有一个弹簧臂(20),在该弹簧臂上设置有止动部件(23),在插入部件(2)从插入侧(14)插入之后,一旦该凸缘(6)与终端肋(24)接触,则止动部件后啮合设置在插入部件(2)上的凸缘(6)。由此插入部件(2)被固定在支撑部件上,而连接器(1)的两个部件(2,4)不必在推动部件(4)的推动下插接在一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将至少 一个连接器固定在支撑部件上的装置。
技术介绍
用于将连接器固定在支撑部件上的装置已经在实践中为人所 知,该装置具有要固定在支撑部件上的支撑体,在该支撑体上安装有一些成对地;波此相对的、乂人支撑体突出的有弹性的卡扣 (Schnapphaken),这些卡扣为了固定而包围连接器。虽然在这种预 先已知的装置中,连接器能有效地克服不期望的脱落被固定在支撑 体上不期望,但是所涉及的连接器的两个部件必须事先彼此连接在 一起。然而,这并非在所有的应用情况下都是有利的或完全可能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头所述类型的装置,其中,设 计具有凸缘的插入部件可以可靠地与支撑体连接,从而使推动部件 可以在插入部件固定之后与插入部件连才妄。该目的通过开头所述类型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有权利要求1表示 的特征的装置来实现。通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的设计方案,插入部件可以提前通过插 入到这些侧部之间并通过止动部件与凸^彖的锁定,从而使」淮动部件 可以由此刻起与插入部件连^矣,而不存在"^入部^f牛重新/人装置中脱 出的风险。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的优选的设计方案和优点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附图说明在以下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参照附图给出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其中示出了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以及图2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将一个连接器固定在支撑部件上的 装置的另 一 个实施例的透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以透视图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固定四个FAKRA型连 接器l的一个实施例,其中在图1中仅4又示出了两个连接器1。每 个连4妄器1具有一个插入部件2和一个可以推动到插入部4牛2上并 且可以通过,朿爪才几构3 ( Klinkenmechanismus )与4翁入部件可锁定 的推动部件4。插入部件2在其与棘爪冲几构3相》于的端部分别具有 环绕的凹部5和在末端限定各个凹部5的、同样是环绕的凸纟彖6, 该凸缘具有方形的横截面。连接器1的插入部件2和推动部件4分 别与导线7、 8的端部部分,例如天线相连接,在天线之间应当建 立了连接。从图1中可以看出,为了固定总共四个连接器1,该实施例具有总共四个保持装置9,这些保持装置分别具有相同的构造,其中 由于结构清晰,在图1中但J叉一个保持装置9完全i也具有在以下的 描述中所给出的附图标记。每个保持装置9具有两个有间距地彼此平行地排列的长形的侧 部10、 11,该侧部分别具有侧壁12,侧壁分别以其长边略孩i朝向个侧壁12在根据图1的示图中设置在前面的保持装置9的插入侧 14上具有平坦的导向部15 , 该导向部 一目乂t于壁凹陷部 (Wandeinbuchtung ) 16向内突出,该壁凹陷部i殳置在导向4p 15的 背离4悉入侧14的一侧。在朝向插入侧14的边缘侧,在每个侧壁12上设计有突起的加 固凸缘17,该加固凸缘径向向外设置在侧壁12上,并且从支撑体 13延伸直到到达侧壁12的背离支撑体13的长边,并且利用钩形的 端部部分在各自保持装置9的相对的侧部10、 11的方向上延伸。此夕卜,从图1中可以看出,每个侧部10、 11具有盖壁18,该 盖壁在与支撑体13相对的边缘侧上在各自侧壁12上模制并且从各 自侧壁12起、平行于支撑体13地在保持装置9的相对的侧部10、 11的方向上延伸,其中盖壁18的彼此指向的端面相互具有间距, 该间距至少符合于与插入部件2连接的导线7的直径。一个保持装置9的侧部10、 11的侧壁12的导向部15之间的 间距以及支撑体13与盖壁18之间的间距,除了一个非常小的间隙 以外,基本上与通常是方形的插入部件2尺寸相符,从而在与插入 部件相连接的导线7插入到保持装置9中之后,插入部件2可以插 入到各个保持装置9的侧部10、 ll之间。在该实施例中,由每个盖壁18通过L形空隙19形成弹簧臂20, 该弹簧臂的弯曲区域21在保持装置9的朝向插入侧14的一侧位于 导向部15的背离插入侧14的端部上,并且在该弹簧臂的背离插入 侧14的自由端部22上i殳计有在支撑体13的方向上延伸的止动凸 肩23作为止动部4牛。在一个未示出的实施例中,^替L形空隙19, ,i殳计有U形空 隙19,以致弹簧臂20完全地集成到盖壁18中并且由此特别好地受 到保护以避免损害。最后,保持装置9的每个侧部10、 11在背离插入侧14的一侧 具有分别模制在侧壁12上的终端肋24,该终端肋,人支撑体13延伸 到各个盖壁18。在根据图1的实施例中,为了使插入部件2插入到保持装置9 中以及推动推动部件4到固定在保持装置9中的插入部件2上变得 容易,在插入侧14上导向壁25在侧壁12的延伸部分中位于保持 装置9之前。为了使支撑体13固定在图1中未示出的支撑部件上,在支撑 体13上i殳计有固定装置26。图2以透视图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该装 置具有安装在支撑体13上的保持装置9以及同样设计在支撑体13 上的固定装置26,该实施例的装置具有如才艮据图1所描述的实施例 中的结构。从图2中可以看出,止动凸肩23具有朝向插入侧14的、 以远离插入侧14朝支撑体13的方向上上升的滑移存+面27,并且在 背离插入侧14的一侧具有垂直于支撑体13排列的平坦的抵靠面 28。此外,/人图2中可以看出,每个终端肋24具有在支撑体13上 模制的方形的柱状部29,终端肋的彼此指向的平面与所涉及的侧壁 12的导向部15对齐,所涉及的终端肋24冲莫制在该侧壁12上。此 外,每个终端肋24在其朝向各自盖壁18的一侧具有止挡部30,该 止挡部设置在柱状部29以及盖壁18之间并且在保持装置9的各个 相对的侧部10、 11的方向上延伸并超出柱状部29的彼此指向的平 面,从而止挡部30使保持装置9的横截面相对于柱状部29变窄。 由此,在4呆持装置9的每个侧部10、 11中,在^氐靠面28与止挡部 30之间设计有凸缘容纳空间31,这些凸缘容纳空间有利地这样设 定尺寸,即插入部件2的凸缘6基本上没有空隙地或者在4壬何情况 下具有微小的空隙地设置在抵靠面28与止挡部30之间。在支撑体13中,为了容纳在插入部件2上出现的抬起部,在 侧部10、 11之间设计有与该侧部相邻接的支撑体凹槽32、 33,在 该支撑体凹槽之间设置有固定了的中间桥形接片34 ( Mittelsteg )。因此,从图l和图2总体看来,连接器1可以像下面这样固定 在4呆持装置9中。在将与插入部件2相连4妄的导线7i殳置在侧部10、 11之间之后,插入部件2从插入侧14在终端肋24的方向上插入到 保持装置9中,其中在接近终端肋24时,滑移斜面27在弹簧臂20 的回弹力作用下在凸缘6上滑移。在凸缘6进入到凸缘容纳空间31 中之后,弹簧臂20由于在止动凸肩23进入在凸缘6的背面的凹部 5情况下在弯曲区i或21构成的压力而返回卡Y主(zuriickschnappen ), 从而凸缘6 —方面通过抵靠到止挡部30上阻挡而防止进一步的插 入,而且由于凸缘6通过抵靠面28的后啮合确保了避免在相反方 向发生向朝向插入侧14的不期望的滑脱。如果连4妄器1的两个部分,即插入部件2和4,动部件4不是在 将导线7插入保持装置9之前就已经彼此连接的,则由此刻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将至少一个连接器(1)固定在支撑部件上的装置,所述支撑部件具有要固定在所述支撑部件上的支撑体(13),所述连接器具有插入部件(2)和推动部件(4),所述插入部件设计具有径向向外突起的凸缘(6),所述推动部件通过推动与所述插入部件(2)相连接,所述装置具有两个安装在所述支撑体(13)上的、长形的、并且有间距地彼此平行地排列的侧部(10,11),其中所述侧部(10,11)分别具有安装在所述支撑体(13)上的侧壁(12)以及具有在与所述支撑体(13)相对的一侧上安装到所述侧壁(12)上的、在各自另一个所述侧部(10,11)的方向上延伸的盖壁(18),其中所述盖壁(18)的彼此指向的端面之间彼此具有间距,所述间距与导线(7)的外径相符,所述导线与所述插入部件(2)相连接,并且所述端面分别设计具有弹簧臂(20),所述弹簧臂支撑止动部件(23),所述止动部件在所述支撑体(13)的方向上指向,所述止动部件与所述凸缘(6)共同起作用,以使所述插入部件(2)可靠地保持在侧部(10,11)之间避免滑脱。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迪迪埃弗雷斯史蒂夫穆谢让巴蒂斯特保罗
申请(专利权)人:A雷蒙合伙企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FR[法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