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承载圆柱体机械运动液压支撑悬浮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5480146 阅读:2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液压悬浮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承载圆柱体机械运动液压支撑悬浮系统,其包括有工作圆柱旋转体、支撑承载固定体,工作圆柱旋转体的圆周外表面沿周向均匀开设有多个支承油腔,相邻两个支承油腔之间分别开设有减负回油槽,供油系统的高压油在支承油腔中形成压力膨胀将工作圆柱旋转体托起保持间隙,间隙会在内孔的圆周内表面形成均布相等的间隙排泄,将工作圆柱旋转体支撑悬浮,在工作圆柱旋转体的负载重量大小不受影响,不会发生摩擦损伤,过载能力大,空载负荷轻,转速高,抗径向撞击,从而使工作圆柱旋转体在承载重负荷高速工作运动中能保证长久的高精度和使用寿命,本发明专利技术制造生产容易,且可靠性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压悬浮系统
,特别涉及一种高承载圆柱体机械运动液压支 撑悬浮系统,主要应用于圆柱体机械运动旋转结构,如轴类结构等。
技术介绍
目前机械运动系统中,经常都是利用滚动滑动运行、或是工作圆柱旋转体通过滚 珠等滚动体与支撑承载固定体的滚道接触并沿周向滚动旋转,其一般是利用润滑油实现润 滑滑动,但是这种接触式旋转系统中,工作圆柱旋转体与支撑承载固定体磨损严重,无法保 障精度和使用寿命,不能够承受重载。也有机械运动系统利用静油压使轴与轴瓦之间形成 油膜,因静油压的压强低,形成的油膜不够高速运转及高负荷的工作环境使用,油膜容易在 重负荷及高速的环境中造成油的分子结构裂变变质,在高速及负荷重载滑行的运动中,由 于油的浓度和流量在高速滑行中会产生油膜来不及形成等现象,极易造成旋转体的运行不 平稳和产生相互摩擦损伤,并在旋转体的摩擦损伤中无法保障精度和使用寿命。如何减小 相对运动体之间的磨损、延长使用寿命、提高承受重载能力是当今机械行业急需解决的问 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利用高压油压力膨胀产生液 体压强支撑悬浮实现重载高速运行、精度高、使用寿命长的高承载圆柱体机械运动液压支 撑悬浮系统,能够承载5-5000吨的重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承载圆柱体机械运动液压支撑悬浮系统,它包括有工作圆柱旋转体、支撑 承载固定体,支撑承载固定体开设有与工作圆柱旋转体配合的圆形内孔,工作圆柱旋转体 转动设置在内孔中,工作圆柱旋转体与支撑承载固定体的内孔之间为间隙配合,工作圆柱 旋转体的圆周外表面沿周向均勻开设有多个由外部供油系统提供高压油的支承油腔,相邻 两个支承油腔之间分别开设有减负回油槽;外部供油系统的高压油在支承油腔中形成压力 膨胀,在工作圆柱旋转体的圆周外表面形成均布相等的间隙排泄,将工作圆柱旋转体支撑 悬浮。所述支承油腔为3 100个。输入支承油腔的高压油的压力为3 35MP。所述工作圆柱旋转体悬浮后与内孔的圆周内表面之间的间隙为0. 05 1mm。所述支撑承载固定体的端部盖设有第一端盖,第一端盖与工作圆柱旋转体端面配 合的端面上开设有环形供油腔,工作圆柱旋转体内开设有多个与支承油腔对应的供油孔, 多个支承油腔分别通过供油孔与环形供油腔连通,环形供油腔通过进油孔与外部供油系统 连通。所述内孔中开设有环形排泄主回油腔,减负回油槽的内端延伸至排泄主回油腔的位置处,排泄主回油腔上开设有连通支撑承载固定体外部的排泄主回油口。所述第一端盖的外端部盖设有第二端盖,第二端盖的内端面上开设有圆形回油 腔,圆形回油腔通过端部回油孔与排泄主回油口连通。所述工作圆柱旋转体也可以是在轴心开设有与外部供油系统连通的中心供油孔, 每个支承油腔分别与中心供油孔连通。所述支承油腔总面积与工作圆柱旋转体的圆周外表面面积的比例为1/4 7/8。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包括有工作圆柱旋转体、支撑承载固定体,工作圆柱旋 转体与支撑承载固定体的内孔之间为间隙配合,工作圆柱旋转体的圆周外表面沿周向均勻 开设有多个由外部供油系统提供高压油的支承油腔,相邻两个支承油腔之间分别开设有减 负回油槽;供油系统的高压油在支承油腔中形成压力膨胀将工作圆柱旋转体托起,在高压 油的压强平衡作用下使工作圆柱旋转体自动寻找圆周中心定位点,悬浮自定心能力高,此 时工作圆柱旋转体与内孔保持间隙,间隙会在工作圆柱旋转体的圆周外表面形成均布相等 的间隙排泄,在周圈高压油相等排泄作用下,将工作圆柱旋转体支撑悬浮,在供油系统不断 供油的条件下,支撑悬空排泄可一直保持不变,在工作圆柱旋转体的负载重量大小不受影 响,当液体压强支撑悬浮力达到要求后就可运行,不会发生摩擦损伤,过载能力大,空载负 荷轻,转速高,抗径向撞击,从而使工作圆柱旋转体在承载重负荷高速工作运动中能保证长 久的高精度和使用寿命,并且油不会变质,高压油会自动清理油路堵塞,本专利技术的制造生产 容易,且可靠性更高,充分降低了重载方面的制作难度,提高了工作运行速度,可广泛应用 于各种类型的重载高低速的冶金设备、矿山设备、重载机车、机床等之中,取代轴承之应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端面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A-A方向的截面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工作圆柱旋转体端面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支撑承载固定体的截面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见图1 5,一种高承载圆柱体机械运动 液压支撑悬浮系统,它包括有工作圆柱旋转体1、支撑承载固定体2,支撑承载固定体2开设 有与工作圆柱旋转体1配合的圆形内孔3,工作圆柱旋转体1转动设置在内孔3中,工作圆 柱旋转体1与支撑承载固定体2的内孔3之间为间隙配合。工作圆柱旋转体1的圆周外表面沿周向均勻开设有多个由外部供油系统提供高 压油的支承油腔4,确保工作圆柱旋转体1重载运行时在上下左右各向平稳无跳动导向,防 止发生偏移,精度高,供油时工作圆柱旋转体1自定心能力高,相邻两个支承油腔4之间分 别开设有减负回油槽5,可将油回收循环利用并减轻负载阻力。支承油腔4为3 100个, 如可以是3个、4个、5个、6个、7个、8个、20个、30个、50个、70个、100个,当然也可以是其 它数量,数量越多工作圆柱旋转体1受力越均勻,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油腔4为6个。支承油腔4尺寸即支撑受力面积,支承油腔4总面积与工作圆柱旋转体1的圆周外表面面积的 比例为1 /4 7/8,如可以是1 /4、2/5、3/6、5/6、7/8等,油腔面积大,保证通入油时有足够的 压力。多个支承油腔4分别与供油系统连通,进油口安置保压阀,供油系统利用油泵加 压流入支承油腔4提供高压油。供油系统为可调节流量的自动变量供油系统,或为可调节 大、中、小不同压力档的定量供油系统,如可以是变量油泵,供油系统利用油作为液体介质 可以起到更好的润滑作用,液体介质也可以是水或其它液体。供油系统持续向支承油腔4 输入压力为3 35MP的高压油,填充至每个支承油腔4。外部供油系统的高压油在支承油 腔4中形成压力膨胀,在工作圆柱旋转体1的圆周外表面形成均布相等的间隙排泄,将工作 圆柱旋转体1支撑悬浮。工作圆柱旋转体1悬浮后与内孔3的圆周内表面之间的间隙为 0.05 1mm。内孔3的圆周内表面为光滑面,减小内孔3的圆周内表面对高压油的影响。支撑承载固定体2的端部盖设有第一端盖6,第一端盖6与工作圆柱旋转体1端面 配合的端面上开设有环形供油腔8,工作圆柱旋转体1内开设有多个与支承油腔4对应的供 油孔9,多个支承油腔4分别通过供油孔9与环形供油腔8连通,环形供油腔8通过进油孔 10与外部供油系统连通,供油系统的油由进油孔10进入环形供油腔8中,然后经过供油孔 9进入支承油腔4,这种端面供油方式结构简单,不受工作圆柱旋转体1旋转运动的影响,供 油顺畅,并且环形供油腔8通入油后对工作圆柱旋转体1端面产生轴向的支撑力,对工作圆 柱旋转体1起到轴向定位防窜的作用。内孔3中部开设有环形排泄主回油腔11,支承油腔4与排泄主回油腔11相错开, 减负回油槽5的内端延伸至排泄主回油腔11的位置处,排泄主回油腔11上开设有连通支 撑承载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承载圆柱体机械运动液压支撑悬浮系统,它包括有工作圆柱旋转体(1)、支撑承载固定体(2),支撑承载固定体(2)开设有与工作圆柱旋转体(1)配合的圆形内孔(3),工作圆柱旋转体(1)转动设置在内孔(3)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圆柱旋转体(1)与支撑承载固定体(2)的内孔(3)之间为间隙配合,工作圆柱旋转体(1)的圆周外表面沿周向均匀开设有多个由外部供油系统提供高压油的支承油腔(4),相邻两个支承油腔(4)之间分别开设有减负回油槽(5);外部供油系统的高压油在支承油腔(4)中形成压力膨胀,在工作圆柱旋转体(1)的圆周外表面形成均布相等的间隙排泄,将工作圆柱旋转体(1)支撑悬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欧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尚正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