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寿峨专利>正文

治疗马蹄内翻足的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7812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治疗马蹄内翻足的器具。它主要是解决现有夹板或石膏对治疗脚进行固定时使用不方便或治愈后易复发等技术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底夹板的后端固联后端板,底夹板的内侧固联内侧板,底夹板的另一侧前部向外平直伸展,后部固联斜向外的矮侧板。还可在后端板的两侧分别成活动配合套装内侧夹板和外侧夹板。也还可在外侧板与底夹板之间配合套装楔形外翻垫块。在底夹板上外翻垫片的外侧配合套装楔形背伸垫块。治疗足经中药熏洗、揉按推拿和按摩牵引端挤手法治疗后,再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进行固定。它使用方便,治疗效果好,且复发率低。(*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足疾的固定器械,尤其是一种用于治疗马蹄内翻足的器具
技术介绍
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是先天性足部畸形中最多见的疾病(约占75%以上),在新生儿中发病率为1-4.4‰。此症治疗多采用西医方法进行治疗,如保守治疗(石膏固定)与软组织松懈和移植,骨关节融合术等,据有关资料统计表明,这些治疗方法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儿足部畸形发展,但疗效并不理想,特别是复发率达到40-80%。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治疗效果较好的用于治疗马蹄内翻足的器具。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底夹板6的后端固联后端板3,底夹板6的内侧固联内侧板5,底夹板6的另一侧前部向外平直伸展,后部固联斜向外的矮侧板7。本技术还可在后端板3的两侧分别成活动配合套装内侧夹板2和外侧夹板1。外侧夹板1的上部宽度大于下部宽度。也还可在外侧板5与底夹板6之间配合套装楔形外翻垫块8。在底夹板6上外翻垫片8的外侧配合套装楔形背伸垫块9。也可在楔形背伸垫块9上配合套装外高内低的外翻垫板10。在后端板3的下部设近似圆形的凹坑4。底夹板6的长宽与治疗足的长宽相适应。也可将底夹板6、后端板3、内侧板5和矮侧板7由整体镀锌铁板裁剪弯折而构成塑形镀锌铁夹板。本技术还可由后端板3、底夹板6、内侧板5和矮侧板7围成的空腔内铺垫软质垫布。本技术应用于临床过程中疗效显著,根据临床治疗实验统计,共治疗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39例64只足,其中男33例,女6例,男∶女=5∶1,双足患疾的25例,单足患疾的14例;年龄最小者3天,最大10.8岁;曾经在外医院治疗者(包括石膏固定、手术治疗和中医治疗等)30例,既往未行任何治疗者9例。64只病足的主要症状包括前足内翻内收、跟骨内翻、足下垂和小腿旋前旋内,其中重度44例,中度和轻度各10例;64只足踝关节功能障碍主要包括跖屈、背伸、内翻和外翻,其中重度48例,中度和轻度分别为12和4例;经中药熏洗、揉按推拿和按摩牵引端挤手法治疗后,采用本技术进行固定,结合功能锻炼,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其临床治愈39足,显效20足,有效4足,无效1足,显愈率达92.2%,有效率达到98.4%。它使用方便,治疗效果好,且复发率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参考结构示意图。图3是塑形镀锌铁夹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展开示意图。图中1.外侧夹板,2.内侧夹板,3.后端板,4.凹坑,5.内侧板,6.底夹板,7.矮侧板,8.外翻垫块,9.背伸垫块,10.外翻垫板。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底夹板6的后端固联后端板3,底夹板6的内侧固联内侧板5,底夹板6的另一侧前部向外平直伸展,后部固联斜向外的矮侧板7。底夹板6的长宽与治疗足的长宽相适应。使底夹板6、后端板3、内侧板5和矮侧板7在底夹板6的后部围成一个与足跟相配合的空间,以便于对病人被治疗足的足跟固定。参阅图1。实施例2,本技术还可在后端板3的两侧分别成活动配合套装内侧夹板2和外侧夹板1。为便于配合套装外翻垫片8,也可将外侧夹板1的上部宽度大于下部宽度的阶梯状,也可在外侧夹板1的内侧安装软垫。参阅图1至图4,其余同实施例1。实施例3,本技术也还可在外侧板5与底夹板6之间配合套装楔形外翻垫块8。参阅图1至图4,其余同上述实施例。实施例4,本技术还可在底夹板6上外翻垫片8的外侧配合套装楔形背伸垫块9。也还可也可在楔形背伸垫块9上配合套装外高内低的外翻垫板10,所述外翻垫板10最好采用杉木板,外翻垫片8和背伸垫块9最好采用泡沫材料制成。参阅图1至图4,其余同上述实施例。实施例5,本技术也可在后端板3的下部设近似圆形的凹坑4。凹坑4与足跟形状相适应,以便于固定而易滑动。参阅图1至图4,其余同上述实施例。实施例6,本技术也可将底夹板6、后端板3、内侧板5和矮侧板7由整体镀锌铁板裁剪弯折而构成塑形镀锌铁夹板,即内侧板5和矮侧板7是由底夹板6两侧卷边而成角度大约90度,使底夹板6的长宽与病足的长宽相适应,外侧夹板1和内侧夹板2与后端板3的长度相等,外侧板5的外侧与后端板3之间也可固联。参阅图1至图4,其余同上述实施例。在使用本技术进行固定前,先采用中药熏洗、揉按推拿手法松懈皮肤、肌肉、肌腱、筋膜组织和矫正部份前足内翻内收,采用按摩牵引推挤手法矫正前足内翻内收,采用推按拿提手法矫正跟骨内翻和足下垂,再在治疗足的脚掌底部固定外高内低的外翻垫板10。然后采用本技术进行固定,在进行固定时,先在由后端板3、底夹板6、内侧板5和矮侧板7在底夹板6的后部围成的空腔内铺垫软质垫布,以防止损伤被治疗的足部,将病人的治疗足置于底夹板6上,足跟置于由后端板3、底夹板6、内侧板5和矮侧板7在底夹板6的后部围成一个与足跟相配合的空间内,并使足跟对正实施例5所述的凹坑4,便于对病人足跟固定,再在治疗足的两侧分别安装与后端板3的两侧分别成活动配合的内侧夹板2和外侧夹板1,在治疗过程还可在外侧板5与底夹板6之间配合套装楔形外翻垫块8,并在底夹板6上外翻垫片8的外侧配合套装楔形背伸垫块9。也可在外侧夹板2与外侧板5之间配合套装垫片9,最后采用绑带捆绑胶布固定即可。权利要求1.一种治疗马蹄内翻足的器具,其特征是底夹板(6)的后端固联后端板(3),底夹板(6)的内侧固联内侧板(5),底夹板(6)的另一侧前部向外平直伸展,后部固联斜向外的矮侧板(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马蹄内翻足的器具,其特征是后端板(3)的两侧分别成活动配合套装内侧夹板(2)和外侧夹板(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马蹄内翻足的器具,其特征是外侧夹板(1)的上部宽度大于下部宽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马蹄内翻足的器具,其特征是在外侧板(5)与底夹板(6)之间配合套装楔形外翻垫块(8)。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马蹄内翻足的器具,其特征是在底夹板(6)上外翻垫片(8)的外侧配合套装楔形背伸垫块(9)。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治疗马蹄内翻足的器具,其特征是在楔形背伸垫块(9)上配合套装外高内低的外翻垫板(10)。7.根据权利要求1、2、3、4、5或6所述的治疗马蹄内翻足的器具,其特征是后端板(3)的下部设近似圆形的凹坑(4)。8.根据权利要求1、2、3、4、5或6所述的治疗马蹄内翻足的器具,其特征是底夹板(6)的长宽与治疗足的长宽相适应。9.根据权利要求1、2、3、4、5或6所述的治疗马蹄内翻足的器具,其特征是底夹板(6)、后端板(3)、内侧板(5)和矮侧板(7)由整体镀锌铁板裁剪弯折而构成塑形镀锌铁夹板。10.根据权利要求1、2、3、4、5或6所述的治疗马蹄内翻足的器具,其特征是由后端板(3)、底夹板(6)、内侧板(5)和矮侧板(7)围成的空腔内铺垫软质垫布。专利摘要一种治疗马蹄内翻足的器具。它主要是解决现有夹板或石膏对治疗脚进行固定时使用不方便或治愈后易复发等技术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底夹板的后端固联后端板,底夹板的内侧固联内侧板,底夹板的另一侧前部向外平直伸展,后部固联斜向外的矮侧板。还可在后端板的两侧分别成活动配合套装内侧夹板和外侧夹板。也还可在外侧板与底夹板之间配合套装楔形外翻垫块。在底夹板上外翻垫片的外侧配合套装楔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马蹄内翻足的器具,其特征是:底夹板(6)的后端固联后端板(3),底夹板(6)的内侧固联内侧板(5),底夹板(6)的另一侧前部向外平直伸展,后部固联斜向外的矮侧板(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寿峨段雄义段雄敏
申请(专利权)人:杨寿峨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