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太阳帽,所述帽冠边缘上与帽檐相对设置有软帘Ⅰ,软帘Ⅰ与帽冠的连接部位位于帽冠边缘内侧;在较强光照环境中进行进行户外活动时(如打高尔夫球),将软帘Ⅰ垂下,遮住脖颈,有效防止颈部皮肤被晒伤,不用时,将软帘Ⅰ折叠后置于帽冠内侧或以平铺方式与帽冠内表面相贴,避免遮挡,保持帽子美观;其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尤其适合户外活动时使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帽子,特别涉及一种太阳帽。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户外的运动逐渐增多,人们通常喜欢戴上帽子防止 阳光晒伤面部皮肤;然而,在遇到强烈阳光的时候,通常的帽子只能遮挡头顶和额头,比较 容易把脖子和脸颊晒伤,不能有效灵活的起到保护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太阳帽,在强烈的阳光下,能够有效的保 护面部以及颈部皮肤,防止晒伤,同时造型美观、独特。本技术的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太阳帽,包括帽冠、帽檐,所述帽冠边缘上与帽檐相对设置有软帘I,软帘I 与帽檐的连接部位位于帽冠边缘内侧;强光下进行户外活动时(如打高尔夫球),可有效防 止颈部皮肤被晒伤;软帘I与帽冠边缘可通过针线连接,也可通过扣件(如子母扣、粘扣等) 以可拆卸方式连接,当光线变弱,不需要软帘I的时候,把软帘I折叠后或以平铺方式反扣 于帽冠内表面,避免遮挡;当然,软帘I直接粘于帽冠外表面同样可实现本技术的目 的,其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实用性优异。软帘I可以为一块,也可以为多块,本技术优选为三块且沿帽冠周向并列设 置;三块软帘I能很好适应颈部横向曲线,加强颈部两侧皮肤的防晒保护;将软帘I收于 帽冠内表面时,各软帘I均能够跟帽冠内表面紧密贴合,舒适度更佳。在前述结构基础上,本技术进一步提供了如下优选的技术方案第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是在前述结构基础上于帽檐的两侧相对设置软帘II,软帘II可保护脸部两侧皮肤不 受阳光伤害,保护效果更全面。第二种优选技术方案是在前述结构基础上增设两块与帽檐平行的遮阳板,所述两块遮阳板分设于帽檐两 侧,与两块遮阳板一一对应设置滑槽滑块副,两遮阳板分别通过滑槽滑块副与帽檐往复滑 动配合,两滑槽滑块副中的滑槽沿帽冠纵向中心线镜像对称,由此取得稳定的开合效果;在 光线较为强烈的时候可以打开遮阳板,护住脸部两侧皮肤晒伤;在不需要时,遮阳板原方向 收回,操作简便,既可遮阳又保证帽子美观,一举多得;在该第二种优选技术方案基础上,本技术提出了进一步改进,即于帽檐两侧 均设置容纳遮阳板的夹层,夹层开口端朝向帽檐外侧,两块遮阳板一一设置于帽檐两侧的 夹层内,所述滑槽滑块副设置于遮阳板与夹层内壁之间,不用时,遮阳板收入夹层内,帽檐 与遮阳板的整体性更好。以上各种技术方案(包括优选技术方案及进一步改进方案)中,均可于帽檐下方与软帘I相对固定设置罩帘;可防止脸部皮肤被强烈的阳光灼伤,满足躺在沙滩上或草坪上 晒太阳等场合的防晒需要,在罩帘上设置观察孔和呼吸孔,实用性更强;最佳的是罩帘紧靠帽冠设置,所帽檐上与罩帘对应设置有用于安放罩帘的罩帘 夹层,为了方便罩帘折叠后能顺利置于夹层中,罩帘夹层的开口端朝向罩帘,使用上也更为 便捷。本技术所述太阳帽,于帽冠、帽檐的侧面设置软帘,在帽檐两侧设置遮阳板, 对于头部各个面的皮肤能起到更全面保护作用,有效的防止在强烈的阳光下,晒伤人体头 部皮肤,同时,各块软帘均可折叠,遮阳板可通过滑槽滑入帽檐夹层中,所以,在不需要时, 也不影响整体外观。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左视图;图3为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左视图;图5为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俯视图;图7为图6中B部放大图;图8为图5右视图;图9为图8中A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左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太阳帽,包括帽冠1、帽檐2,所述帽冠1边缘上与帽檐2相对设置有软 帘I 3,实际应用时,软帘I 3取轻薄材质,其长度以刚好遮住颈部为宜;强光下进行户外活 动时(如打高尔夫球),可有效防止颈部皮肤被晒伤;软帘I 3与帽冠1的连接部位位于帽冠 1边缘内侧,本实施例中,软帘I 3为三块且沿帽冠周向并列设置,软帘I 3与帽冠1边缘通 过针线连接;当光线变弱,不需要软帘I 3的时候,使用者可把软帘I 3折叠后或以平铺方 式反扣于帽冠1内表面,避免遮挡。实施例二 图3为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左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增设了软帘II 31,软帘II 31为两幅并相对设置 于帽檐2的两侧,进一步保护脸部皮肤不受阳光伤害,软帘II 31与帽檐2边缘同样通过针 线连接,不用时,折叠后反扣于帽檐2下侧或以平铺方式与帽檐2下表面相贴。实施例三4图5为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俯视图;图7为图6中B部放大图;图8 为图5右视图;图9为图8中A部放大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还包括两块分别设置于帽檐2两侧且与帽檐2 平行的遮阳板7,与两块遮阳板7 —一对应设置滑槽滑块副,两遮阳板分别通过滑槽滑块副 与帽檐2往复滑动配合,两滑槽滑块副中的滑槽11沿帽冠1纵向中心线镜像对称,通过此 滑动配合,遮阳板7的使用更为便捷、稳定。本实施例中,帽檐2两侧均设置有容纳遮阳板7的夹层12,夹层12开口端朝向帽 檐2外侧,两块遮阳板7—一对应设置于夹层12内,滑槽滑块副位于于遮阳板与夹层内壁 之间,滑块9与遮阳板7形成一体,夹层12内壁上设置滑槽11,本实施例中,与每道滑槽11 对应设置还有辅助滑槽111,滑块9的两侧分别嵌入滑槽11和辅助滑槽111内,通过滑槽 11,两块遮阳板7可向帽檐2两侧展开,增加了帽檐2遮挡阳光的范围,弥补了帽檐2的横 向不足,更能有效阻挡阳光;滑槽11与滑槽111对应,可保持遮阳板滑动平稳,滑槽11与辅 助滑槽111均为限位式结构,可防止遮阳板从夹层内脱落;遮阳板纳入夹层内之后,遮阳板 与帽檐整体性更好。本实施例中,帽檐2下方与软帘I 3相对固定设置有罩帘4,用于防止脸部晒伤,罩 帘4上设置观察孔5和呼吸孔6,使使用者能够正常呼吸。本实施例中,罩帘4紧靠帽冠1设置,所述帽檐2上与罩帘4对应设置有用于安放 罩帘4的罩帘夹层8,罩帘夹层8的开口端朝向罩帘4,在不使用罩帘4的时候,可以把罩帘 4折叠后置于罩帘夹层8中,不影响帽子整体外观;使用时从罩帘夹层8中抽出即可,使用 较为便捷、可靠,实用性更强。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 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 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 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权利要求1.一种太阳帽,包括帽冠、帽檐,其特征在于所述帽冠边缘上与帽檐相对设置有软帘 I,软帘I与帽冠的连接部位位于帽冠边缘内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太阳帽,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帘I为三块且沿帽冠周向并列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帽,其特征在于帽檐的两侧相对设置软帘II。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太阳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块分设于帽檐两侧且与帽檐平 行的遮阳板,与两块遮阳板一一对应设置滑槽滑块副,两遮阳板分别通过滑槽滑块副与帽 檐往复滑动配合,两滑槽滑块副中的滑槽沿帽冠纵向中心线镜像对称。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太阳帽,其特征在于帽檐两侧均设置有容纳遮阳板的夹 层,夹层开口端朝向帽檐外侧,两块遮阳板一一设置于帽檐两侧的夹层内,所述滑槽滑块副 设置于遮阳板与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太阳帽,包括帽冠、帽檐,其特征在于:所述帽冠边缘上与帽檐相对设置有软帘Ⅰ,软帘Ⅰ与帽冠的连接部位位于帽冠边缘内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汉风,
申请(专利权)人:刘汉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