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旋式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59969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涡旋式压缩机,具有涡旋体的定涡盘(3)和动涡盘(5)彼此啮合,至少在一方的涡盘的涡旋体的前端面上形成有沿着该涡旋体的涡旋形状延伸的槽(13,14),在该槽内配设叶端密封件(11,12),并使该叶端密封件从所述前端面突出并能和与所述前端面相对的另一方的涡盘的底板面滑动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端密封件具有从所述前端面突出的突出余量较大的大突出部(17,18)和从所述前端面突出的突出余量较小的小突出部(19,20),大突出部与小突出部在沿着涡旋体的涡旋形状的方向上交替地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涡旋式压缩机既可确保与现有结构相同的密封性又不会对涡盘壁前端产生过大负荷,也就是可改善压缩机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一般空调机、车用空调机等中使用的涡旋式压缩机,尤其涉及安装在涡盘壁前端的叶端密封件的结构。
技术介绍
已知有一种涡旋式压缩机,具有涡旋体的定涡盘和动涡盘彼此啮合,动涡盘相对于定涡盘作绕转运动,使两个涡盘的涡旋体之间形成的流体腔一边朝中心侧移动一边减小其容量,从而对流体腔内的流体(例如制冷剂)进行压缩。在这样的涡旋式压缩机中,为了对流体腔内进行密封,通常采用如下的结构:在涡盘的涡旋体前端面上形成沿着该涡旋体的涡旋形状延伸的槽,在该槽内配设叶端密封件,并使该叶端密封件从前端面突出并能与相对的另一方的涡盘的底板面滑动接触。在这种叶端密封件配设结构中,通常叶端密封件构成为从涡旋体的前端面以规定的一定的突出余量突出。另外,为了应对驱动轴承压入引起的动涡盘的弯曲以及由此引起的中央部的涡盘之间的间隙增大,也有一种将叶端密封件的突出余量(从涡旋体的前端面突出的高度)设定成越往涡旋体的涡旋形状中央部越大的结构(专利文献1)。例如,已知有以下的结构:如图6所示,定涡盘101的涡旋体102与动涡盘103的涡旋体104彼此啮合,叶端密封件105、106的材料厚度越往涡旋形状中央部越大;如图7所示,使叶端密封件107、108的材料厚度相同,叶端密封件用槽109、110的深度越往中央部越浅,从而使叶端密封件从涡旋体前端面突出的突出余量越往中央部越大,由此确保流体腔的密封性。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8-291796号公报然而,在上述现有结构中,由于是重视了涡盘的涡旋体的壁前端与另一方-->的涡盘的底板面之间的密封性的结构,因此在压缩机的内部温度或压力上升时,有时会通过叶端密封件对涡旋体的中央部(同时对涡旋体的前端面侧、涡盘的底板面侧)作用有较大的压缩力,而且,有时涡盘的涡旋体的壁前端面与另一方的涡盘的底板面因热膨胀而发生金属接触,可能会由此发生壁前端的咬死和烧结。由此,还可能会引起压缩机的消耗动力增大,压缩机的效率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可确保与现有结构相同的密封性又不会对涡盘壁前端产生过大负荷的、可改善压缩机效率的涡旋式压缩机的叶端密封部结构。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涡旋式压缩机,具有涡旋体的定涡盘和动涡盘彼此啮合,至少在一方的涡盘的涡旋体的前端面上形成有沿着该涡旋体的涡旋形状延伸的槽,在该槽内配设叶端密封件,并使该叶端密封件从上述前端面突出并能和与上述前端面相对的另一方的涡盘的底板面滑动接触,其特征在于,上述叶端密封件具有从上述前端面突出的突出余量较大的大突出部和从上述前端面突出的突出余量较小的小突出部,大突出部与小突出部在沿着涡旋体的涡旋形状的方向上交替地配置。即,作为初期设定,叶端密封件的大突出部和小突出部在沿着涡旋体的涡旋形状的方向上交替地配置,在运行状态下,当内部温度上升或压力上升时,大突出部先被推压在另一方的涡盘的底板面上,接着相邻的小突出部被推压在另一方的涡盘的底板面上。其结果是,特别是小突出部在上述推压下变形的量可抑制在较小的程度,因而涡旋体的前端面与另一方的涡盘的底板面之间产生的整个压缩力可抑制在较小的程度,可防止涡盘前端发生咬死和烧结。另外,交替配置的叶端密封件的大突出部和小突出部被推压在另一方的涡盘的底板面上,因而如上所述,整个压缩力被抑制在较小的程度,并由此保持适度的面压,流体腔的密封性也可确保为与现有结构相同的良好密封性。此外,由于减小了上述压缩力,因此压缩机的驱动转矩也下降,压缩机的消耗动力下降,这-->样也就可提高压缩机的效率。而且,由于叶端密封件的大突出部和小突出部交替配置,因而动涡盘作绕转运动时的动涡盘的运动、姿势容易稳定,也有助于压缩机更平滑地运行。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涡旋式压缩机中,最好在定涡盘和动涡盘双方上设有上述叶端密封件,在沿着涡旋体的涡旋形状的方向上,定涡盘的上述大突出部和动涡盘的上述大突出部配置在互补的位置上,也就是一方的涡盘的大突出部配置在与另一方的涡盘的小突出部对应的位置上,另一方的涡盘的大突出部配置在与一方的涡盘的小突出部对应的位置上。通过采用这样的互补配置,能实现更为均匀、更佳的密封性,并能平衡性更好地构成防止过大压缩力发生的结构。另外,上述大突出部最好在涡盘圆周方向上以规定的角度等间距配置。通过采用这样的等间距配置形态,能实现更为均匀、更佳的密封性,并能平衡性更好地构成防止过大压缩力发生的结构。上述大突出部既可通过改变上述叶端密封件在涡盘轴向上的厚度的方式来形成,也可通过使叶端密封件的厚度实际上相同、改变上述槽的深度的方式来形成,也可根据情况将两种结构组合。此外,也可采用上述小突出部从上述涡旋体的前端面突出的突出余量小于大突出部、但该突出余量越往涡旋体的中心部越大的结构。也就是将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结构应用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小突出部的结构。由此,对于驱动轴承的压入引起的动涡盘的弯曲和由此引起的中央部的涡盘之间的间隙增大也能很好地应对。专利技术效果这样,采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涡旋式压缩机时,能减小压缩机运行时涡盘壁前端的压缩力,可防止涡盘前端发生咬死或烧结。而且,通过减小上述压缩力,还能降低压缩机的驱动转矩,减小消耗动力,这样也就可提高压缩机的效率。而且,由于叶端密封件的大突出部和小突出部交替配置,因而可实现动涡盘的稳定运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涡旋式压缩机的纵剖视图。图2是从图1的压缩机的各涡盘的涡旋体侧看的主视图。图3是表示图2的涡盘的组合状态的概略结构图。图4是为了比较而表示的现有结构中的叶端密封部的初期状态和运行时的状态的概略结构图。图5是表示图1的压缩机中的叶端密封部的初期状态和运行时的状态的概略结构图。图6是现有的压缩机中的叶端密封部的概略剖视图。图7是现有的压缩机中的另一叶端密封部的概略剖视图。(符号说明)1涡旋式压缩机2、4涡旋体3定涡盘5动涡盘6流体腔7驱动轴8驱动轴承9本体外壳10前壳11、12叶端密封件13、14槽15、16另一方的涡盘的底板面17、18大突出部19、20小突出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图3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涡旋式压缩机。在图1中,符号1表示整个涡旋式压缩机,该压缩机1具有彼此啮合的定涡盘3和动涡盘5,而定涡盘3包括涡旋体2,动涡盘5包括涡旋体4。动涡盘5在旋转被阻止的状态下相对于定涡盘3作绕转运动,在两个涡盘之间形成的流体腔6朝中心部移动而对流体进行压缩。动涡盘5被由曲轴构成的驱动轴7驱动,用于进行绕转运动的驱动力通过压入在动涡盘5的背面侧的驱动轴承8传递给动涡盘5。图1中的符号9表示本体外壳,符号10表示前壳。如图2所示,在动涡盘5的涡旋体4和定涡盘3的涡旋体2的前端面上分别设有沿涡旋体的涡旋形状延伸的叶端密封件11、12,各叶端密封件11、12以从涡旋体4、2的前端面突出的形态配设在涡旋体4、2的前端面上形成的槽13、14内,突出部分的前端面能与另一方的涡盘3、5的底板面15、16(图1)滑动接触。在这些叶端密封件11、12上形成有从涡旋体4、2的前端面突出的突出余量较大的大突出部17、18(图2的阴影部分)和从该前端面突出的突出余量较小的小突出部19、20,这些大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涡旋式压缩机,在该涡旋式压缩机中,具有涡旋体的定涡盘和动涡盘彼此啮合,至少在一方的涡盘的涡旋体的前端面上形成有沿着该涡旋体的涡旋形状延伸的槽,在该槽内配设叶端密封件,并使该叶端密封件从所述前端面突出并能和与所述前端面相对的另一方的涡盘的底板面滑动接触,其特征在于, 所述叶端密封件具有从所述前端面突出的突出余量较大的大突出部和从所述前端面突出的突出余量较小的小突出部,大突出部与小突出部在沿着涡旋体的涡旋形状的方向上交替地配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6-10-18 283698/20061.一种涡旋式压缩机,在该涡旋式压缩机中,具有涡旋体的定涡盘和动涡盘彼此啮合,至少在一方的涡盘的涡旋体的前端面上形成有沿着该涡旋体的涡旋形状延伸的槽,在该槽内配设叶端密封件,并使该叶端密封件从所述前端面突出并能和与所述前端面相对的另一方的涡盘的底板面滑动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端密封件具有从所述前端面突出的突出余量较大的大突出部和从所述前端面突出的突出余量较小的小突出部,大突出部与小突出部在沿着涡旋体的涡旋形状的方向上交替地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工藤孝行
申请(专利权)人: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