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附加作功连杆的组合拉杆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40366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汽车车身(4)上的用于非转向轮(2)的车轮悬架(3),其具有带有作功 连杆(12)的组合拉杆轴(6)。所述作功连杆(12)的等臂式平衡杆(13)支承在汽车 车身(4)上。作功连杆(12)避免汽车在拐弯时的过度转向。因为作功连杆(12) 承担大部分的车轮导向任务,减振套筒因而可以部分地解除车轮导向任务, 这给特性曲线设计留下了一定的自由度,从而可明显导致更高的行驶舒适 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带有附加作功连杆的组合拉杆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汽车车身上的用于非转向轮的车轮悬架,该车轮悬架 具有两个纵拉杆和一个将这两个纵拉杆相互连接的牵杆,其中,所述两个纵 拉杆分别具有支承在汽车车身上的一支承端,所述车轮悬架还具有一将两个 纵拉杆相互连接的作功连杆,用于支撑车轮的法兰以及用于在汽车车身上支 撑纵拉杆的弹簧/减振装置。这种车轮悬架例如由DE2742426A1公开。在这种车4仑悬架中,牵杆设 计为刚性轴,并且将车轮的支撑法兰相互连接。纵拉杆在一端直接连接在牵 杆上。弹簧/减振装置的弹性臂支撑在作功连杆上。然而,这种车轮悬架仅具 有小的行驶舒适度。因此,在实际中公知有组合拉杆轴,其中,牵杆连接在法兰和纵拉杆在 车身上的支承端之间。然而,这种组合拉杆轴具有这样的缺点,即,容易产 生侧向力所致转向过度。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此地进一步发展前述类型的车轮悬 架,使得其具有尤其大的行驶舒适性,并且尽可能避免侧向力所致转向过度。按照本专利技术,该技术问题由此解决,即,将纵拉杆和牵杆设计为组合拉 杆轴,该组合拉杆轴带有用于将所述牵杆与用于支撑所述车轮的法兰相间隔 地连接在所述纵拉杆上的连接处,所述纵拉杆具有突出于用于支撑所述车轮 的法兰的部段,并且所述作功连杆铰接在所述纵拉杆突出的部段上。通过这种构造,组合拉杆轴的侧向力不仅由纵拉杆在汽车车身上的支承 端支撑,而且额外地由作功连杆支撑。因此,相比公知的组合拉杆轴,纵拉 杆的支承端可以挠性或弹性地构造,这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行驶舒适性。通过 作功连杆避免组合拉杆轴产生侧向力所致转向过度的趋势。如果分别在作功连杆和牵杆在纵拉杆上的连接处之间铰接弹簧/减振装 置,则按本专利技术的车轮悬架具有尤其大的行驶舒适性。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有利的进一步发展,如果纵拉杆具有相互朝向的悬 臂,作功连杆在纵拉杆上的连接可以在结构上尤其简单地构造。此外,悬臂 的构造导致非常短并因此非常轻的作功连杆。如果作功连杆的支承件固定在纵拉杆的相互朝向的悬臂上,按本专利技术的 车轮悬架可以尤其简单地装配。部通过一等臂式平衡杆相互连接,并且如果等臂式平衡杆支承在汽车车身 上,按本专利技术的车轮悬架的作功连杆可尤其廉价地制造和装配。本专利技术允许有不同的实施形式。为进一步阐明其基本原理,在附图中示出了多种实施形式中的一种,并将接下来说明。附图中附图说明图1是带有按本专利技术的车轮悬架的汽车的侧视图,图2是图1中的按本专利技术的车轮悬架的示意图, 图3是按本专利技术的车轮悬架的立体视图。图1示出了带有转向轮1和非转向轮2的汽车。非转向轮2通过车轮悬 架3连接在汽车车身4上。车轮悬架3具有支撑在汽车车身4上的弹簧/减振 装置5。图2示意性地在俯视图中示出了车轮悬架3,非转向轮2通过组合拉杆 轴6连接在汽车车身4上。组合拉杆轴6具有两个纵拉杆7和一个用于使所 述纵拉杆7相互连接的牵杆8。纵拉杆7在一端通过支承端9与汽车车身4 连接。牵杆8铰接在车轮2在纵拉杆7上的连接处10和纵拉杆7的支承端9 之间。纵拉杆7具有突出于车轮2的连接处lO的部段ll。作功连杆12铰接 在该突出的部段11上。作功连杆12具有两个支承在纵拉杆7上和一个位于 它们之间的等臂式平衡杆13上的杆14。该等臂式平衡杆3支承在汽车车身 4中央。此外,在图2中用箭头示出了在图1所示的汽车拐弯行驶时作用在 非转向轮2上的侧向力和所述组合拉杆轴6在汽车车身4上的支承端9处的 反作用力以及所述作功连杆12的反作用力。图3在立体视图中示出了图2所示的组合拉杆轴6。由图可知,纵拉杆 7的连接处10具有用于固定图1中所示的非转向轮2的法兰15。所述两根 纵拉杆7分别在其背对支承端9的一端具有相互朝向的悬臂16,作功连杆 12的支承件17固定在该悬臂上。作功连杆12的两根杆14分别支承在支承 件17上。弹簧/减振装置5在用于支撑车轮2的法兰15和汽车车身4上的支 承端9之间铰接在纵拉杆7上。作功连杆12也可以以与图示的角度不同的角度布置。通过选择作功连 杆12在纵拉杆7上的连接角度和连接点可以平衡可能的不对称,并且此外实现车轮悬架3的一系列优点。附图标记列表 1, 2车轮3车轮悬架 4汽车车身 5弹簧/减振装置组合拉杆轴 7纵拉杆 8牵杆 9支承端 10连接处 11部段 12作功连杆 13等臂式平衡杆 14杆 15法兰 16悬臂 17支承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在汽车车身(4)上的用于非转向轮(2)的车轮悬架(3),其具有两个纵拉杆(7)和一个将所述两个纵拉杆(7)相互连接的牵杆(8),其中,所述纵拉杆(7)在一端支承(9)在所述车身部件(4)上,所述车轮悬架(3)还具有将所述两个纵拉杆(7)相互连接的作功连杆(12),用于支撑所述车轮(2)的法兰(15)以及用于在所述汽车车身(4)上支撑所述纵拉杆(7)的弹簧/减振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拉杆(7)和所述牵杆(8)设计为组合拉杆轴(6),该组合拉杆轴(6)带有用于将所述牵杆(8)与用于支撑所述车轮(2)的法兰(15)相间隔地连接在所述纵拉杆(7)上的连接处,所述纵拉杆(7)具有突出于用于支撑所述车轮(2)的法兰(15)的部段(11),并且所述作功连杆(12)铰接在所述纵拉杆突出的部段(11)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06.7.21 DE 102006033755.71.一种在汽车车身(4)上的用于非转向轮(2)的车轮悬架(3),其具有两个纵拉杆(7)和一个将所述两个纵拉杆(7)相互连接的牵杆(8),其中,所述纵拉杆(7)在一端支承(9)在所述车身部件(4)上,所述车轮悬架(3)还具有将所述两个纵拉杆(7)相互连接的作功连杆(12),用于支撑所述车轮(2)的法兰(15)以及用于在所述汽车车身(4)上支撑所述纵拉杆(7)的弹簧/减振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拉杆(7)和所述牵杆(8)设计为组合拉杆轴(6),该组合拉杆轴(6)带有用于将所述牵杆(8)与用于支撑所述车轮(2)的法兰(15)相间隔地连接在所述纵拉杆(7)上的连接处,所述纵拉杆(7)具有突出于用于支撑所述车轮(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格尔德·比茨沃纳·布林克尔德克·埃利希迈克尔·哈德马修·S·珀迪沃尔夫冈·斯托夫
申请(专利权)人:GM全球科技运作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