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的储能式下肢运动假肢,属卫生学中的假肢体
八十年代开始,国际上出现了各类功能型下肢假肢。所谓功能型下肢假肢,就是除了满足伤残人正常生活的需要,还能满足他们的特殊功能需要,诸如娱乐和体育运动。其中一类就是储能脚。它的原理是假肢着地前期假脚发生变形,一方面减缓振动,另一方面储存能量,在着地后期,假脚受力逐渐撤走,肢体舒展,它又能恢复形状,将储存能量释放出来,推动人体向前,仿生性极强。如美国设计的一种储能脚,美国专利为4822363和4547913,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图中1是J形板,2是联接件,3是接受腔。当假肢着地时,地面给下肢一个反力P,在P的作用下,由于假肢采用的是弹性和强度俱佳的复合材料,假肢发生变形(主要是“J”型板1的变形)储存变形能,当作用力P减小,能量储存到一定程度时,假肢又恢复原状,将能量释放出来,推动人体向前。这种结构形式有其优点,但也存在着明显不足。主要有如下几点1.联接方式不好。从图1看出,假脚与接受腔3的联接(图1中2)是以板搭接形式联接,用螺钉固定,起作用的是板与板之间的摩擦力,这样的联接方式对于一般的行走还能满足需要,但对于参加激烈的体育运动就很不安全。例如,运动员在快速奔跑时,地面反力是人体重的3-4倍,也就是假脚要承受3-4倍人体重的冲击载荷,仅靠板与板之间摩擦力起固定作用显然是不够的。2.缓冲性差。这种假肢不能有效地吸收振动,穿戴者会感到强烈的冲击,特别是在剧烈的体育运动中。3.“J”形板1一直弯到“趾端”,成为一个整体,这样在行走时整个刚度不能自适应调整。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已有技术的缺点进行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储能式下肢运动假肢,其特征在于所述假肢由足弓,J形板和莲花座组成,所述的J形板和足弓之间用联接件固定,J形板和莲花座之间用联接件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德闻,张济川,黄浩,朱图陵,廖金声,赵辉三,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