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35571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转向设备,包括:转向盘(12);轴(14),其传递来自转向盘(12)的旋转力;转向柱(16),其支撑轴(14);装配支架(36),转向柱(16)利用装配支架装配至车体侧构件(39);旋转力辅助机构(C),其向轴(14)施加旋转力;以及倾斜机构(A),其改变转向柱(16)的倾斜角。装配支架(36)包括可倾斜地支撑转向柱(16)的支撑部分(74),以及紧固至车体侧构件(39)的紧固部分(76)。装配支架(36)被构造成使得当转向柱(16)处于位于可通过利用倾斜机构(A)实现的倾斜角范围内的预定倾斜角时,紧固部分(76)与支撑部分(74)处于与轴(14)的旋转轴线垂直的同一平面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车辆的转向设备。技术背景例如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2002-2502 (JP-A-2002-2502)、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 2005-8022 (JP-A-2005-8022)以及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 2006-21569 (JP-A-2006-21569)中描述了基于驾驶员的姿态及体格来改变转向柱的倾斜角的倾斜机构。例如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2002-370653 (JP-A-2002-370653)中描述了ー种其中包括上述倾斜机构并且转向柱装配至车体的支撑结构。在JP-A-2002-370653中描述的支撑结构中,通过利用销对枢转构件(其在转向柱倾斜时被用作主轴轴芯)进行型锻,来使车体侧支架与柱侧支架相互紧固。日本经审查的技术注册申请公开号04-34137 (JP-UM-B-04-;34137)描述了ー 种倾斜转向设备,其设置有缓冲构件,用于在转向柱向上跳动时通过弹性力来使因支撑转向柱的可动支架与限制构件之间的接触造成的振动及噪声减小。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2000-6^M(JP-A-2000-62624)描述了ー种转向设备,其包括具有提高的刚性的转向柱支撑部分。通过设置具有精心设计的形状的柱侧支架来实现转向柱支撑部分的上述高刚性。还有ー种所谓电动转向设备,其在转向操作过程中利用装配至柱轴部分的电动机以及减速器来产生辅助转矩。电动转向设备检测由驾驶员执行的转向操作的信息,并产生沿驾驶员转动转向盘的方向施加的辅助转矩,由此减轻驾驶员转动转向盘的负担。但是,当容纳在转向齿轮中的轴不能够进一歩运动时(例如,当轮胎接触路缘或当转向盘被转动到最大程度吋),如果驾驶员进一歩用于使转向盘转动的力,则辅助转矩会施加至柱轴。在此情况下,因为柱轴不能够进一歩转动,故因电动机产生的驱动动カ而造成的反作用力会施加至将支撑转向柱的支架紧固至车体的紧固部分。因此,在设计支架时需要考虑其強度,使得即使上述反作用力施加至紧固部分吋, 支架也能够可靠地紧固至车体。特别是当支架被用干支撑设置有倾斜机构的转向柱时,需要设计支架以即使在设置有倾斜机构的情况下也可确保足够高的強度。由此导致支架尺寸的増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现了ー种装配构件,其在转向设备中以更紧凑的结构支撑转向柱,在所述转向设备中,设置有倾斜机构,并且在转向操作过程中产生与来自转向盘的旋转カ不同的旋转カ。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涉及ー种转向设备,其包括转向盘,其被使用以使车辆转向; 轴,其在端部处紧固至所述转向盘,并传递来自所述转向盘的旋转カ;转向柱,其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所述轴;装配构件,所述转向柱利用所述装配构件装配至车体侧构件,并且所述装配构件以可倾斜的方式支撑所述转向柱;旋转カ辅助机构,其紧固至所述转向柱,并向所述轴施加与来自所述转向盘的旋转カ不同的旋转カ;以及倾斜机构,其改变所述转向柱的倾斜角。所述装配构件包括支撑部分以及紧固部分,所述支撑部分以可枢转的方式支撑所述转向柱,使得所述转向柱可相对于所述装配构件傾斜,所述紧固部分紧固至所述车体侧构件;并且所述装配构件被构造成使得当所述转向柱处于位于可通过使用所述倾斜机构实现的倾斜角范围内的预定倾斜角吋,所述紧固部分与所述支撑部分处于与所述轴的旋转轴线垂直的同一平面内。如果由旋转カ辅助机构产生的旋转カ沿着轴不能够进ー步旋转的方向施加,则因反作用力的原因,旋转カ辅助机构趋于沿相反方向旋转。当旋转カ辅助机构被紧固至转向柱吋,反作用力也被传递至转向柱,并且在装配构件的对转向柱进行支撑的支撑部分的位置处产生沿装配构件被扭转的方向(例如,轴的旋转方向)进行施加的力。即使因施加至支撑部分的力而产生沿使上述装配构件扭转的方向进行施加的力,装配构件也不应过大地变形。因此,需要采取防止装配构件过大变形的对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装配构件被构造成使得当转向柱处于位于可通过利用倾斜机构实现的倾斜角范围内的预定倾斜角时,紧固部分与支撑部分处于与轴的旋转轴线垂直的同一平面内。因此,能够降低在通过紧固部分装配至车体侧构件的装配构件处因施加至支撑部分的力而产生沿使装配构件扭转的方向进行施加的力的可能性,即装配构件不会被扭转。因此,无需再使用具有増大厚度的构件来实现装配构件的足够强度使得装配构件不会扭转。因此,能够实现具有更加紧凑的结构的装配构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转向设备还可包括カ接收部分,其紧固至所述轴的外周,并从所述旋转力辅助机构接收所述旋转力。当所述转向柱处于位于可通过使用所述倾斜机构实现的所述倾斜角范围内的所述预定倾斜角吋,所述カ接收部分、所述紧固部分以及所述支撑部分可以处于与所述轴的所述旋转轴线垂直的所述同一平面内。当力接收部分、紧固部分以及支撑部分处于与轴的旋转轴线垂直的同一平面内吋,可更有效地抑制沿着使装配构件扭转的方向进行施加的カ的产生。因此,能够实现具有更加紧凑的结构的装配构件。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中,所述旋转カ辅助机构可包括电动机、紧固至所述电动机的转轴的蜗杆以及以与所述蜗杆啮合的方式紧固至所述轴的外周的蜗轮,由此所述蜗轮用作所述カ接收部分。利用该结构,能够在轴附近的较小空间内布置旋转カ辅助机构。因此,提高了转向设备的布局的灵活性。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中,所述装配构件可被构造成使得所述紧固部分装配至所述车体侧构件所沿的方向与所述支撑部分支撑所述转向柱所沿的方向不相交。利用该结构,例如即使支撑部分从装配构件突伸出,也能够抑制当将装配构件装配至车体侧构件时可操作性的降低。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中,所述装配构件可由第一平面部分以及与所述第一平面部分垂直地延伸的第二平面部分形成;所述第二平面部分可被布置成向所述第一平面部分的两侧中的ー侧傾斜;可在所述第一平面部分中形成有当所述支撑部分支撑所述转向柱时紧固构件装配在其中的通孔;并且可在所述第二平面部分中形成有当所述紧固部分装配至所述车体侧构件时螺栓装配在其中的通孔。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中,所述装配构件可被构造成使得所述紧固部分装配至所述车体侧构件所沿的方向相对于所述支撑部分支撑所述转向柱所沿的方向倾斜。利用该结构,例如即使支撑部分从装配构件突伸出,也能够抑制装配构件装配至车体侧构件时可操作性的降低。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中,所述装配构件可由第一平面部分以及第二平面部分形成;并且可在所述第一平面部分与所述第二平面部分之间形成钝角。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中,所述装配构件可包括设置在所述转向柱的相对两侧并支撑所述转向柱的第一装配构件以及第ニ装配构件;并且所述第一装配构件以及所述第 ニ装配构件中的每ー者的对所述转向柱进行指出的所述支撑部分的轴向可与所述第一装配构件以及所述第二装配构件中的每ー者的装配至所述车体侧构件的装配面平行。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中,所述预定倾斜角可以是可通过利用所述倾斜机构实现的所述倾斜角范围的中心值。利用该结构,因为预定倾斜角与转向柱的倾斜角范围的中心值一致,故产生沿着使装配构件扭转的方向进行施加的力的可能性降低。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中,所述预定倾斜角可以是所述转向柱装配至所述装配构件所成的倾斜角。因此,即使在使用车辆时转向柱的倾斜角未被调节,也能够使在装配构件的位置处产生沿着使装配构件扭转的方向进行施加的力的可能性最小化。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向设备,包括:转向盘(12),其被使用以使车辆转向,轴(14),其在端部处紧固至所述转向盘(12),并传递来自所述转向盘(12)的旋转力,转向柱(16),其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所述轴(14),装配构件(36,136,236),所述转向柱(16)利用所述装配构件装配至车体侧构件(39,139,239),并且所述装配构件以可倾斜的方式支撑所述转向柱(16),旋转力辅助机构(C),其紧固至所述转向柱(16),并向所述轴(14)施加与来自所述转向盘(12)的旋转力不同的旋转力,以及倾斜机构(A),其改变所述转向柱(16)的倾斜角,所述转向设备的特征在于:所述装配构件(36,136,236)包括支撑部分(74,174,274)以及紧固部分(76,176,276),所述支撑部分以可枢转的方式支撑所述转向柱(16),使得所述转向柱(16)可相对于所述装配构件(36,136,236)倾斜,所述紧固部分紧固至所述车体侧构件(39,139,239);并且所述装配构件(36,136,236)被构造成使得当所述转向柱(16)处于位于可通过使用所述倾斜机构(A)实现的倾斜角范围内的预定倾斜角时,所述紧固部分(76,176,276)与所述支撑部分(74,174,274)处于与所述轴(14)的旋转轴线垂直的同一平面内。...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彻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