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引导部的插接器(100),该插接器具有用于
在对应的插接器壳体(240)中引导该插接器的第一引导区段(102)
和第二引导区段(103),其中,第二引导区段(103)比第一引导区
段(102)更远地与插接器面(113)隔开,并且第一引导区段(102)
和第二引导区段(103)具有它们各自横截面的彼此不同的轮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插接连接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引导部的 插接器和一种具有引导部的插接器壳体。
技术介绍
普遍存在由插接器和所属的插接器壳体组成的插接连接装置。尤 其是在汽车领域,在电系统布线时,处处使用以不同的构造方式的插 接器。在此,常存在较大的意义,即插接连接装置具有抵抗由所连接 线缆发出的力的高坚固性。在较高的机械负荷的情形下,如这种机械 负荷在运输车辆中出现那样,振动和大的线缆长度可导致插接连接装 置损坏。这可能导致功能故障。因此,通常力求提供尽可能坚固和尽 管如此在空间上却小的插接连接装置,这种插接连接装置能够实现轻 松地操作,即易于松开和重新连接插接连接装置。此外必须确保,插 接器功能正常地导入到各自正确的壳体装置中。在此,插接器壳体通 常构成用于插接器的某种引导部,以将插接器保持在插接器壳体中。当插接器例如从下面导入到所属插接器壳体中并且线缆从插接器 成角地导走时,除对于插接器自然总是必须存在相应的插接器壳体的 一般要求外还产生特殊要求。因此公知了插接连接装置,其为了提供 尽可能可靠的插接连接具有大于插接器面的直径的两倍的引导长度。在此,该引导长度是这样的区域,在该区域内,插接器至少区段式地 由插接器壳体形状锁合地包围。在机动车辆的电接触装置中,附加的 线缆固定装置通常必须紧随插接器之后。其它公知的系统使用金属夹, 将所述金属夹能够施力地被夹紧或牢固地固定。由此阻止插接连接装置不期望地由于线缆的质量力(Massekraft)松开。公知的插接连接装 置的缺点是大的引导长度,该大的引导长度也带来大的空间需求。在例如插接器面的直径的两倍的引导长度中,包括为松开插接连接装置 所必需的行程的空间需求为插接器面的直径的大约四倍,其中,在此 还加入位于引导部外的插接器壳体的长度。具有以上描述的金属夹或 螺栓连接装置的替代性解决方案与高的成本费用或高的装配费用和拆 卸费用有关联。显而易见,这种插接连接装置正好不易于反复的松开 和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插接连接装置,这种插接连接装置 能够实现可靠的插塞连接并且尽管如此将空间需求小地保持。根据本专利技术,该任务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接器、所属的 插接器壳体和由插接器及插接器壳体组成的插接连接装置来解决。相应地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引导部的插接器,该插接器具有 用于在对应的插接器壳体中引导插接器的第一引导区段和第二引导区 段,其中,第二引导区段比第一引导区段更远地与插接器面隔开,并 且第一引导区段和第二引导区段具有它们各自横截面的彼此不同的轮 廓。基于插接器引导部以第一和第二引导区段的上述有利的分开,允 许插接器和进而插接连接装置的特性以有利的方式新颖地构造。因此, 可根据本专利技术来设置,使第一引导区段构造地比第二引导区段更短, 以便如此(在从相应的插接器壳体拔出插接器时)将插接器的松开行 程限制为该两个引导区段之一的长度。当插接器完全从插接器壳体的 对应的引导区段移开第一或者第二引导区段时,可立即结束在相应的 插接器壳体中引导插接器。尤其是可将引导区段布置在插接器的手柄 上,该手柄通常不用于在插接器壳体中引导插接器。根据有利的构型,第一引导区段和第二引导区段由在对应的插接 器壳体中不造成引导部的区域彼此隔开。通过将两个引导区段分开代 替在整个插接器上连续的引导部,这两个引导区段中的第一引导区段例如连接到插接器面(该插接器面是插接器的前端,典型地,触点布 置在该前端上)上或布置在插接器面的空间附近,并且第二引导区段 在插接器壳体上处于更远的后方。因此,得到有效的引导部,该引导 部获得具有某一长度的引导部的作用,该长度与从第一引导区段的前 端直到第二引导区段的后端的距离相应,但其间不必设置插接器在插 接器壳体中的连续的引导部。由此,可完全不同地使用中间区段。例 如在此可设置锁紧装置等,该锁紧装置在无引导部的区域中围绕在此 例如被收紧的插接器壳体的周边移动。此外,得到在该区域内安置其 它元件的可能性,这些元件不必形状锁合地紧贴在插接器壳体上或与 该壳体以不同于引导区段中的其它方法和方式共同作用。当然,与插 接器相应地实施插接器壳体,因此,产生引导或在引导区段之间不发 生引导。根据其它有利的构型,第二引导区段通过与第一引导区段分离的 插接器部分提供,该插接器部分尤其是由连接元件、压力注塑包封部(Umspritzung)或装配的元件构成,它们各自-分别根据构型-刚性地与 插接器连接。该有利的构型设置,插接器的部分的压力注塑包封部包 括附加的部件,构成并使用该附加的部件,以在插接器壳体中引导插 接器。这在提供压力注塑包封部或造成压力注塑包封部的工具时需要 附加的步骤。因为这在制造插接器时牵涉附加的支出,通常插接器在 插接器的手柄区域内不具有引导装置。但根据本专利技术可已知,因此对 于某种应用可得到优点,该优点表明附加的支出是正确的。就此而言, 传统上设置例如仅作为手柄用于拔出插接器的压力注塑包封部的部分 目前也构造为第二引导区段用于引导插接器。压力注塑包封部的其它 功能,例如根据有利的构型,在插接器与连接线缆之间机械稳定性的 提供不受手柄区域中的第二引导区段的引导特性影响。根据有利的构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插接器在第二引导区段上具有布 置在插接器周边面上的引导装置,其中,该引导装置沿插接器的推入 方向分布。在此,引导装置可具有几乎任意的引导轮廓。例如可有利地涉及引导肋。引导肋是多种构型中的一种,其中,这种引导肋有利 地插入到所属的插接器壳体的对应的引导槽中,并且因此向插接器提 供期望的引导和期望的保持。通过作为引导肋的构型,尤其有利地允 许根据本专利技术地中断为第一和第二引导区段。此外,借助于肋形状, 引导部的长度可容易并且灵活地构造。但也可以考虑其它实施方式, 在这些实施方式中,例如在插接器中设有引导槽,并且插接器壳体具 有相应的引导肋。在此也基本上能够实现上面描述的分开为第一引导 区段和第二引导区段。显然,也可设想具有多个引导肋或多个引导槽 的实施方式。尤其是除肋形状外,也考虑作为燕尾榫的实施方式,作 为梯形的实施方式以及不同的其它轮廓作为引导装置。按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插接器的其它有利的构型,还有另外的编码肋 处于第二引导区段中,该编码肋造成对插接器提前编码。提前编码以 这种关系表示,即编码肋这样布置,即已经在最高点上,也就是说在 与插接器壳体第一次接触时,编码肋就插入到对应的引导槽中。如果 没有设置相应的槽,则阻止插接器适配到插接器壳体中。该编码提前 于例如在第一引导区段中的其它编码可能性,因为插接器在该时刻, 尤其是其第一引导区段在该时刻,还远未充分地处于插接器壳体中。本专利技术观点的其它有利的构型不限制于引导肋的布置,而是可具有不 同的肋和槽的布置,尤其是在插接器壳体上的,这些布置同样造成提 前编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其它有利观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插接器在第一引导区 段中比在第二引导区段中具有更小的横截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观点,术 语横截面涉及相对于第二引导区段的最大横截面的第一引导区段 的最大横截面。 一般来说,第一引导区段在其横截面中比第二引导区 段这样更小或更细地构造,即第一引导区段在插接器壳体的与第二引 导区段对应的区域中可相对无引导地侧向地相对于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具有引导部的插接器(100),所述插接器具有用于在对应的插接器壳体(240)中引导所述插接器的第一引导区段(102)和第二引导区段(103),其中,所述第二引导区段(103)比所述第一引导区段(102)更远地与插接器面(113)隔开,并且所述第一引导区段(102)和所述第二引导区段(103)具有它们各自横截面的、彼此不同的轮廓。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06.9.13 DE 102006042924.91. 具有引导部的插接器(100),所述插接器具有用于在对应的插接器壳体(240)中引导所述插接器的第一引导区段(102)和第二引导区段(103),其中,所述第二引导区段(103)比所述第一引导区段(102)更远地与插接器面(113)隔开,并且所述第一引导区段(102)和所述第二引导区段(103)具有它们各自横截面的、彼此不同的轮廓。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插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区 段(102)和所述第二引导区段(103)通过在所述插接器壳体(240) 中不造成引导部的区段彼此隔开。3.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插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 引导区段(103)通过与所述第一引导区段分离的插接器部分构成,所 述插接器部分尤其是由各自刚性地与所述插接器(100)连接的连接元 件、压力注塑包封部或装配的元件提供。4.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插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 器在所述第一引导区段(102)中比在所述第二引导区段(103)中具 有更小的最大横截面(Dl)。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插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引导 区段(103)上设有布置在所述插接器(100)的周边面上的引导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托马斯·博利克,迈克尔·考夫曼,乌尔里希·奥弗海格,奥拉夫·维希曼,
申请(专利权)人:威伯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