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浇注后方便清除的浇口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27375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浇注后方便清除的浇口杯,包括杯体,在杯体内腔壁表面设有钢水膜层。根据覆膜砂的特点,通过高温接触在浇口杯内腔壁表面形成一层较薄的钢水膜,使浇口杯的覆膜砂不会冲到钢水中而形成铸造缺陷,制作工艺简单,效率高,大幅度降低成本,更主要的是经过使用后的浇口杯自行溃散,不用清理,溃散的覆膜砂还可作造型背砂使用,是一种节约和环保型的浇口杯。(*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铸造
,涉及一种制作成本低并且浇注后方便清除的浇口 杯。
技术介绍
浇口杯是属于铸造行业必用的一种消耗品,传统的铸造浇口杯通常是用粘土配置 烧结成型,烧结过程中易变形,长期放置易受潮。对钢水质量有较大的影响,使用时较笨重。 关键是使用后处理难度大,钢水与粘土不易分开,清理后的废浇口杯无法利用,没有回用价 值。对环境保护有较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技术提供一种制作工艺简单、制作成本低、 效率高、节能环保的浇口杯。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浇注后方便清除的浇口 杯,包括杯体,在杯体内腔壁表面设有钢水膜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根据覆膜砂的特点,通过高温接触在浇口杯内腔壁表 面形成一层较薄的钢水膜,使浇口杯的覆膜砂不会冲到钢水中而形成铸造缺陷,制作工艺 简单,效率高,大幅度降低成本,更主要的是经过使用后的浇口杯自行溃散,不用清理,溃散 的覆膜砂还可作造型背砂使用,是一种节约和环保型的浇口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杯体、2-内腔、3-钢水膜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一种浇注后方便清除的浇口杯,包括杯体1,在杯体1的内腔2壁表面设有钢水膜层3ο实施例1 参见图1,一种10-100公斤的浇口杯,通过高温接触在浇口杯内腔2 壁表面形成一层较薄的钢水膜层3,该浇口杯的杯口外径是170cm、内径是160cm、高为95 cm、,杯底外径是68 cm、内径是59 cm。实施例2 参见图2,一种100-500公斤的浇口杯,通过高温接触在浇口杯内腔2 壁表面形成一层较薄的钢水膜层3,该浇口杯的杯口外径是209cm、内径是195cm、高为110 cm、,杯底外径是91 cm、内径是60 cm。 具体制作时,根据浇口杯的型号及所需强度计算出壁厚,设计浇口杯的形状,制作专用模具。 将浇口杯模具加热到240-170°C之间,用制芯机将覆膜砂射到模具型腔内,一分 钟左右结壳硬化形成。从模具中取出冷却,放在砂型直浇口处即能使用。权利要求1. 一种浇注后方便清除的浇口杯,包括杯体,其特征是在杯体内腔壁表面设有钢水膜层。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浇注后方便清除的浇口杯,包括杯体,在杯体内腔壁表面设有钢水膜层。根据覆膜砂的特点,通过高温接触在浇口杯内腔壁表面形成一层较薄的钢水膜,使浇口杯的覆膜砂不会冲到钢水中而形成铸造缺陷,制作工艺简单,效率高,大幅度降低成本,更主要的是经过使用后的浇口杯自行溃散,不用清理,溃散的覆膜砂还可作造型背砂使用,是一种节约和环保型的浇口杯。文档编号B22C9/08GK201832952SQ20102059190公开日2011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4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4日专利技术者姚先成, 张太荣, 赖允勤 申请人:广东省韶铸集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浇注后方便清除的浇口杯,包括杯体,其特征是:在杯体内腔壁表面设有钢水膜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太荣姚先成赖允勤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韶铸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