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CD4肽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21063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公开了一种分离的肽,其包含序列(Ⅰ):TPA-Asn-Leu-His-Phe-Cys-Gln-Leu-Xaa↑[a]-Cys-Lys-Ser-Leu-Gly-Leu-Leu-Gly-Arg-Cys-Xaa↑[b]-Xaa↑[c]-Xaa↑[d]-Xaa↑[e]-Cys-Ala-Cys-Val-NH↓[2],其中:TPA代表硫代丙酸;Xaa↑[a]代表Arg、Lys;Xaa↑[b]代表Ala、Arg;Xaa↑[c]代表D-型氨基酸;Xaa↑[d]代表Thr、Ser、Asn;Xaa↑[e]代表苯丙氨酸或者具有结构式(Ⅱ)的苯丙氨酸衍生物,其中A缺失或代表S、O、NH或CH↓[2];B缺失或代表C↓[1]至C↓[6]支链或直链烷基;而R代表C↓[3]至C↓[6]烷基、杂烷基、环烷基、杂环烷基、环链烯基、环杂环链烯基、芳基、或杂芳基。还公开了该肽用于制造抗HIV治疗剂或疫苗组合物的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由CD4M33肽(Martin et al., Nat. Biotechnol., 2003, 21, 71-76和国际 PCT申请WO 02/059146)衍生的优化的仿CD4肽,并且涉及此类肽在制造新的抗艾滋病 病毒(anti-HIV)药物和疫苗方面的应用。
技术介绍
现己证实艾滋病毒(HIV)是被称为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症(AIDS)的慢性退化免疫 系统疾病的主要原因。在人类体内,HIV复制显著地发生在CD4 T淋巴细胞群内,并且 HIV感染导致该细胞类型的耗尽并最终导致免疫机能不全、机会致病菌感染、神经学功能 障碍、肿瘤生长、及最终的死亡。HIV-1的治疗包括抗HIV化合物的组合,这些化合物耙向HIV逆转录酶,或者耙向 蛋白酶,以及仅包括一个最近获得批准的新的融合抑制剂 安福韦肽(enfUvirtide)(Richman, D.D., Nature, 2001,410, 995-1001; Lalezari "cz/., N. Engl. J. Med., 2003, 348, 2175-2185)。然而,新的对现有药物有抗力的HIV分离株的出现,除因为 药丸装载量难以适应药物摄入以及不良副作用之外,有关新的新药疗法的采用,上述新药 耙向HIV循环的不同步骤等方面的建议是人们迫切需要的。虽然人们在设计有效的疫苗方面已经耗费相当大的精力,但是目前还未出现能阻止 HIV感染的疫苗。HIV病毒颗粒包括由衣壳蛋白、RNA基因组和酶组成的被十四烷基化的Gag蛋白质 壳包围的病毒核心。该壳依次被包含HIV包膜糖蛋白(gpl20和gp41)的外侧类脂膜包膜 包围。HIV包膜糖蛋白作为160千道尔顿的单一前体蛋白质被合成,该前体蛋白质在病毒 出芽入两种糖蛋白gp41和gpl20期间被细胞蛋白酶裂解,gp41是贯穿细胞膜的(跨膜) 糖蛋白;而gpl20是胞外糖蛋白,其保持与gp41的非共价连接。gpl20被展示为与gp41 相联接的三聚物,并且形成在HIV病毒子表面上的包膜刺突。5HIV进入过程分多重步骤,开始是HIV表面包膜糖蛋白即120 (Env)结合于寄主细 胞CD4受体。该连接导致Eiw的构造变化,允许其结合于趋化因子共同受体CCR5或 CXCR4 (Wu et al., Nature, 1996, 384, 179-183; Trkola et al., Nature, 1996, 384, 184-187; Feng et al., Science, 1996, 272, 872-877)。与该共同受体的连接激活了非共价联接的gp41跨膜蛋 白的致融特性以及随后的病毒进入细胞(Wyatt R.和Sodroski J., Science 1998, 280, 1884-1888)。这些步骤中的每一个都可以代表新药的潜力耙(Blair W a/., Drug Discov. Today, 2000, 5, 183-194; Moore J.P.禾卩Doms R.W" P.N.A.S., 2003, 100, 10598-10602; Vermeire, K.和Schols, D., Expert. Opin. Investig. Drugs, 2005, 14, 1199-1212; Ryser H丄P禾口 Fltickiger, R., Drug discovery today, 2005, 10, 1085-1094)。细胞受体的信息涉及病毒感染,而且病毒包膜结构的信息及其与寄主细胞相互作用的 信息可以有助于设计进入抑制剂和HIV疫苗。在复合CD4的构型中已经测定出gpl20"核心"蛋白质的三维结构(gpl20HXB2:CD4:17b complex; PDB code lg9m; Kwong et al" Nature, 1998, 393, 648-659; Huang et al., Science, 2005, 310, 1025-1028; Kwong et al" Structure, 2000, 8, 1329-1339),并且新近公开了未配合 的SIV gpl20形式((PDB code 2BF1; Chen et al" Structure, 2005,13,197-211 ),但是迄今为 止尚没有gpl20三聚体的可利用的晶体结构。在结合CD4的构型中,gpl20存在于被四链(3-折叠(桥接折叠)连接的内部区域和外 侧区域。反之,在未配合的构型中,虽然其保持该两个区域的结构,内部区域显著不同并 且未形成P-折叠。CD4结合产生了大致150AS的空腔,其在内部和外侧区域之间的交叉点 深深地延伸入gpl20的内部,反之,在未配合的形式中不含该空腔。在复合物中,CD4的区域D1的大表面(742 A2)结合于gpl20上大的(800 A2)保守 凹陷区(conserved depression)。 CD4界面由对gpl20结合做出贡献的12个残基(CD4氨 基酸序列第36至47位,对应于CD4的CDR2状环)组成,所述结合混合有疏水性的、静 电的、氢键结合的交互作用。在复合物中,CD4中Phe43侧链堵塞了 gpl20空腔的入口 (Phe43空腔或Phe43 口袋),并且CD4中仅在Phe43之后的Arg59涉及到与gpl20中 Asp368的双重氢键结合。除这些细胞受体之外,HIV是能够结合存在于细胞上的可感染的其他分子,比如 DC-SIGN、鞘类脂物或乙酰肝素硫酸酯。已知肝素、硫酸酯化多糖和聚阴离子通常结合于 病毒包膜gpl20的V3环(偏好X4趋性的包膜),(Harrop, H.A.和Rider, C.C., Glycobiol., 8,131-137; Moulard " a/., J. Virol" 2000, 74, 1948-1960)并且结合于gpl20中接近V3的、涉 及共同受体结合的、被CD4诱导的(CD4i)区域(Vivds a/., J. Biol. Chem., 2005, 280, 21353-21357)。存在于V3环和上述分子之间的连接似乎控制着这种双重交互作用的静电 效应,并且可能通过在肝素衍生物的酸性硫酸酯化部分和V3环基础残基之间的交互作用 而发生。已知X4趋性的病毒具有较多的基础V3环(Berger et al., Nature, 1998, 391, 240-),并因此对肝素衍生物而言是较好的结合剂。这不排斥肝素衍生物对R5趋性病毒的 CD4i表位的亲合力,因为含有硫酸盐化酪氨酸的肽类也能够与那些gpl20相联接(Farzan W a/., J. Biol. Chem., 2002, 277, 40397-40402)。细胞附着是HIV-1进入过程的第一步,并且是抗病毒疗法和疫苗设计的主要目标。*抗病毒疗法不同的大分子已经显示出可以从可溶性CD4开始抑制结合于CD4的gpl20(Daare,a/., P.N.A.S., 1990, 87, 6574-6578)。然而,单价的有效的CD4-gpl20结合抑制剂比如可溶性CD4 显示出是体外有效(Daaretal.,参见前述),但是对初级分离株的亲合力降低。有证据表 明,H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离的肽,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下述序列(Ⅰ): TPA-Asn-Leu-His-Phe-Cys-Gln-Leu-Xaa↑[a]-Cys-Lys-Ser-Leu-Gly-Leu-Leu-Gly-Arg-Cys-Xaa↑[b]-Xaa↑[ c]-Xaa↑[d]-Xaa↑[e]-Cys-Ala-Cys-Val-NH↓[2],其中,TPA代表硫代丙酸,Xaa↑[a]代表Arg或Lys,Xaa↑[b]代表Ala或Arg,Xaa↑[c]代表D-氨基酸,Xaa↑[d]代表Thr、Ser或Asn,Xaa↑[e]代表苯丙氨酸或具有结构式(Ⅱ)的苯丙氨酸衍生物: *** 其中A缺失或者代表S、O、NH或CH↓[2],B缺失或者代表C↓[1]至C↓[6]支链或直链烷基,而R代表C↓[3]至C↓[6]烷基、杂烷基、环烷 基、杂环烷基、环链烯基、环杂环链烯基、芳基、或杂芳基。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克劳迪奥维塔已亡卢瓦克马丁弗朗索瓦施特里彻安妮德库尔洛朗斯莫雷拉托
申请(专利权)人:法国原子能总署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FR[法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