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汽车的转向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14879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汽车的转向柱,包括支承转向轴(1)的托架单元(6),它利用固定螺栓(15,16)固定在在汽车上固定的部件(12)上,其中该固定螺栓(15,16)穿过托架单元(6)中或在汽车上固定的部件(12)中的长孔(17,18)并且托架单元(6)在碰撞情况下可以从初始位置开始在固定螺栓(15,16)在长孔(17,18)中移动的条件下相对于在汽车上固定的部件(12)移动。各个长孔(17,18)至少在其纵向长度的一部分上设置在夹持带(19,20)里面,该夹持带在托架单元(6)的初始位置具有弯曲,在碰撞情况下托架单元(6)相对于在汽车上固定的部件(12)移动时通过与固定螺栓(15,16)或设置在固定螺栓上的部件一起作用至少使该弯曲减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个用于汽车的转向柱,具有支承转向轴的托架单元,它利用固定螺 栓固定在在汽车上固定的部件上,其中该固定螺栓穿过托架单元中或在汽车上固定的部件 中的长孔并且托架单元在碰撞情况下可以从初始位置开始在固定螺栓在长孔中移动的条 件下相对于在汽车上固定的部件移动。
技术介绍
以不同的实施例已知转向柱,其中支承转向轴的托架单元这样与在汽车上固定 的部件连接,在碰撞情况下托架单元能够相对于在汽车上固定的部件移动。例如由DE 10 2006 020 650 B3给出一个转向柱,其中托架单元设计成溜板,它由在汽车上固定的装配单 元构成。该托架单元具有在转向轴纵向两侧延伸的槽,在其中嵌入装配单元的相互指向的 凸起。为了承受在碰撞时托架单元相对于装配单元移动时的能量附加地设有在托架单元与 装配单元之间起作用的吸收能量的措施。由EP 0479 455 A2已知一个转向柱,其中一个支承转向轴的托架单元通过固定螺 栓与在汽车上固定的部件连接。该固定螺栓穿过在托架单元中构成的长孔,由此使托架单 元在碰撞情况下能够相对于在汽车上固定的部件移动。在此长孔分别具有加大的截段,它 被固定螺栓在托架单元的原始位置穿过。在其余部位长孔的宽度小于固定螺栓的直径,由 此在碰撞情况下在托架单元移动时吸收能量。由US 3 769 851和US 6378903 Bl已知另 一转向柱,其中支承螺栓穿过托架单元中的长孔并且在这些长孔中在碰撞情况下移动。通 过固定螺栓与其在长孔中妨碍长孔结构的移动的共同作用实现能量吸收。这个转向柱的缺 陷是对于形成长孔需要结构长度。还已知,利用固定螺栓穿过托架单元的孔或空隙实现托架单元在在汽车上固定的 部件上的固定,孔或空隙向着转向柱的方向盘侧的边缘敞开。在碰撞情况下托架单元与在 汽车上固定的部件脱离,其中以不利的方式导致转向柱的司机侧截段向下落到司机腿上。 尤其对于具有集成在转向柱里面的助力装置的转向柱这是不利的,它们具有增加的重量。由US 6 523 432 Bl已知一个转向柱,其中托架单元在碰撞情况下可以与在汽车 上固定的部件脱离。可旋转地支承转向轴的套管在其离开方向盘的端部上配有固定板,它 具有长孔,它被螺栓穿过,用于使套管可移动地固定在在汽车上固定的部件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个上述形式的转向柱,其中在碰撞情况下所述托架单元 可以相对于在汽车上固定的部件移动,而不会导致托架单元与在汽车上固定的部件之间的 连接完全解除,其中达到紧凑的结构形式。按照本专利技术这是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特征的转 向柱实现的。通过使长孔布置在弯曲的夹持带里面能够实现紧凑的转向柱结构。在碰撞情况下 (=在汽车碰撞情况下)在托架单元相对于在汽车上固定的部件移动时由于在长孔里面移3动的固定螺栓或者说设置在固定螺栓上的部件如螺母或插入片的共同作用至少使夹持带 的弯曲减小,即弯曲减小或者抵消。换言之,各个夹持带在固定螺栓在夹持带中移动时部分 地或完全地扳直。有利地使所述夹持带在托架单元的初始位置在至少45°上、最好在至少60°上 弯曲,即,在两侧连接在弯曲上的夹持带直截段相互间具有至少45°、最好至少60°的角 度。在有利的实施例中这个角度位于80°至100°。在本专利技术的有利实施例中具有长孔的夹持带由自身的部件构成,它们分别与托架 单元或在汽车上固定的部件的其它部件连接。它们最好安置、例如焊接在托架单元的基础 部件上。这样构成所述系统,通过固定螺栓在长孔里面的移动只吸收很少的能量。为此可 以使夹持带相对较薄地构成,其中其厚度小于托架单元的基础部件,夹持带分别安置在基 础部件上。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设置附加的能量吸收装置,用于在托架单元相对于在汽车上 固定的部件移动时吸收能量。基本上只通过这个附加的能量吸收装置确定能量吸收。这一 点能够利用独立的能量吸收装置准确地控制吸收的能量。这种能量吸收装置是公知的。另一方面也可以设想并能够,使按照本专利技术的转向柱这样构成,使得在托架单元 相对于在汽车上固定的部件移动时和/或在固定螺栓在长孔里面移动时(例如通过使长孔 通过固定螺栓在移动时扩展)夹持带的(部分)扳直引起能量吸收。按照本专利技术的转向柱优选是在长度和/或斜度或高度上可调整的转向柱,即,所 述转向轴和可旋转支承转向轴的支承部件相对于托架单元在锁紧装置的打开状态可以在 转向轴的纵向上和/或斜度上调整。最好使托架单元在其方向盘侧的端部部位中与在汽车上固定的部件通过固定螺 栓连接。附图说明下面借助于附图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和细节。附图中图1以斜视图示出连接在方向盘侧的端部上的按照本专利技术的转向柱的截段,图2示出图1的转向柱,没有在汽车上固定的部件和固定螺栓,图3以斜下方的视图示出转向柱,没有在汽车上固定的部件和固定螺栓,图4和图5以斜上方的视图和斜下方的视图示出在汽车碰撞后的状态中的转向 柱。具体实施例方式按照在附图中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转向柱包括由支承部件2可旋转支承的 转向轴1,在其方向盘侧的端部3上固定方向盘。该支承部件2包括包围转向轴1的套管4 和固定在套管4上的固定装置,例如焊接的U型材5。可以设想并实现不同的支承部件2结 构,它也可以总体上称为套管或套管单元。在锁紧装置的锁闭状态所述支承部件2不可调整地相对于托架单元6固定。该托 架单元6支承支承部件2并因此支承转向轴1。所述锁紧装置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由通过夹紧杠杆7的偏转可夹紧的夹紧螺栓8构成,它穿过在托架单元6侧面托架9,10中的和支承部件2中的十字长孔。在锁紧装置的锁 闭状态所述托架单元6的侧面托架9,10顶压在支承部件2上(在本实施例中顶压在U型 材5的侧腿上)。在锁紧装置的打开状态所述转向轴1可以与支承它的支承部件2 —起为 了调整转向柱在转向轴1的纵轴线11的方向上以及在相对于托架单元6的斜度上调整。由 此可以实现转向柱的长度和斜度或者说高度调整。公知这种用于长度和/或斜度或高度调 整的装置和为此的锁紧装置。以公知的方式通过摩擦结合、通过形状结合或通过其组合实 现在锁紧装置的锁闭状态中的锁紧。由现有技术已知以不同的方式构成的锁紧装置。锁 紧装置的详细结构不是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所述托架单元6由在汽车上固定的部件12固定。这个部件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由 与汽车底盘连接的横梁构成。在图1和4中示例地示出固定板13,14,用于使在汽车上固定 的部件12利用螺栓连接刚性地固定在汽车底盘上。具有纵轴线32,33的固定螺栓15,16用于使托架单元6与在汽车上固定的部件12 连接。固定螺栓分别穿过在汽车上固定的部件12中的孔和托架单元6中的长孔17,18。在 此长孔17,18设置在夹持带19,20里面,它们通过后端部(=背离转向轴1的在汽车上固 定的端部)固定、例如焊接在托架单元6的基础部件21上。在这个固定在基础部件21上 的端部部位上夹持带19,20的长孔17,18截段通过基础部件21的孔或空隙22,23覆盖,孔 向着基础部件21的方向盘侧的边缘敞开。所述夹持带19,20和设置在其中的长孔17,18在托架单元的初始位置(=在没有 发生汽车碰撞的时候)具有弯曲的走向。在图2中示出的弯曲的轴线24与转向轴的纵轴 线11成直角并且与固定螺栓15,16的纵轴线32,33成水平或者说成直角(在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个用于汽车的转向柱,具有支承转向轴(1)的托架单元(6),该托架单元利用固定螺栓(15,16)固定在在汽车上固定的部件(12)上,其中该固定螺栓(15,16)穿过托架单元(6)中或在汽车上固定的部件(12)中的长孔(17,18)并且托架单元(6)在碰撞情况下可以从初始位置开始在固定螺栓(15,16)在长孔(17,18)中移动的条件下相对于在汽车上固定的部件(12)移动,其特征在于,各个长孔(17,18)至少在其纵向长度的一部分上设置在夹持带(19,20)里面,该夹持带在托架单元(6)的初始位置具有弯曲,在碰撞情况下托架单元(6)相对于在汽车上固定的部件(12)移动时通过与固定螺栓(15,16)或设置在固定螺栓上的部件一起作用至少使该弯曲减小。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斯卡波扎
申请(专利权)人:泰森克鲁普普里斯塔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LI[列支敦士登]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