敞篷车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12900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车体,包括框架(1)和车顶(10),所述车顶保持在所述框架(1)上方以便可在覆盖车厢的关闭构型与车厢不被覆盖的打开构型之间移动。车厢具有至少一个门(4)。至少一对支柱(12)在所述门(4)的后面安装到所述框架(1)上以支撑处于其关闭构型的车顶(10)。车顶(10)适于采取在其打开和关闭构型之间的中间构型,在该中间构型中,车顶(10)与所述支柱(12)隔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敞篷车体,更具体而言是涉及一种具有下车体部分、上车体部分和车顶的车体,该上车体部分由支柱和包括后窗的车窗形成并且包围了车厢,该车顶可在覆盖所述车厢的关闭构型与将其移动到所述下车体部分的后面的打开构型之间移动。
技术介绍
在大多数篷式汽车车体中,当车体处于其打开构型时,后座上的乘客受到的针对逆风的保护并不好,因为在此构型中通常不仅车顶自身、而且后窗也会向后折叠。为了应对该问题,已经提出了一种掀背车(hatchback)类型的敞篷车体,其中车顶可在向后的方向上从覆盖车厢的关闭构型转变成保持在靠近车体后段的打开构型。该设计不太适合于斜背车(notchback)车体,因为不能方便地设置车顶导引装置。此外,在打开构型中车顶倾向于覆盖后窗,由此司机向后的视野受到了损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求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针对敞篷车体的设计,该敞篷车体为后座乘客提供了一种舒适的逆风保护并适用于斜背车车顶。在上述类型的车体中,该技术问题是这样解决的,即车顶通过臂连接到下车体部分,在关闭构型中所述臂位于车厢以内并可通过位于后窗的任一侧处的间隙移动成为打开构型。通过这些臂,车顶可以升高到覆盖车厢的位置以外并堆积在后窗的后面、到达一个不妨碍通过后窗所看到的视野的位置,同时车厢保持基本上封闭的外围,这为所有乘客提供了抵挡逆风的遮蔽。为了稳定地导引车顶的运动,优选的是每一个臂都通过第一连接件(joint)连接到车顶并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到下车体部分,所述连接件具有关于车体横-->向延伸的轴线,第一连接件在车体的纵向上隔开而第二连接件在所述纵向上隔开。为了改善车顶的稳定性,支柱可包括后柱,所述后柱在关闭构型中支撑车顶并且车顶可从所述后柱分离以移动成打开构型。在车顶包括由所述臂支撑的主体段和可移动地连接到该主体段的后段的情况下,这种来自后柱的附加支撑对于后段是特别有用的。后段优选地可移动到其与所述主体段重叠的位置,以便使这些段形成能够被容易地抬离车厢的紧凑单元、而没有与车体的其他部分干涉的风险。主体段与后段之间的可移动连接优选的是枢转型的。主体段可进一步可移动地连接到前段,在关闭构型中该前段延伸到车体的前窗。这样,能够使要被抬离车厢的单元变得更紧凑。特别优选的是后柱应当可以在它们填满车体的所述后窗与侧窗之间的所述间隙的位置与所述间隙敞开以便使所述臂通过的位置之间移动。这样,无论是在打开构型还是关闭构型中,车厢的外围都可以完全不间断,从而提供了极好的逆风保护。还优选的是,支柱可移动到闲置位置,在该位置支柱位于下车体部分以内,从而,当汽车运动而后柱不在它们的车顶支撑位置时,它们不会形成对逆风的障碍,而这种障碍可能导致令人不快的噪音和燃料的耗费。支柱的闲置位置可方便地位于下车体部分后面的后备箱内。为了容纳支柱且最终容纳处于打开构型的车顶,后备箱优选地具有后备箱盖,其可绕邻近所述后备箱盖的后边缘的轴线旋转。根据优选实施例,支柱安装在后备箱盖上,从而当后备箱盖打开时,支柱将被升高。在该升高位置,支柱能够容易地移动到它们的闲置位置而不会与车体的其它部分发生干涉。为了简单起见,支柱优选地可在它们的车顶支撑位置与它们的闲置位置之间枢转。为了将逆风的强度控制到一个令后座乘客舒适的水平,后窗可移动到一个至少在车顶处于其打开构型时使后窗至少部分地隐藏在下车体部分以内的位置。为了将后窗隐藏到下车体部分以内,它可以例如可线性地移位或旋转。-->在其隐藏位置,后窗可方便地位于下车体部分的后备箱中。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通过参考附图对其实施例进行的后续描述而变得清晰。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机动车的侧视图,其中它的车顶处在关闭构型;图2表示其车顶处于关闭与打开构型之间的中间状态的汽车;图3是车顶结构的透视图,没有防水油布;图4是汽车的侧视图,其中车顶的各段上下叠放,且后备箱盖敞开以便容纳被折叠的车顶;图5表示带有置于后备箱中的折叠车顶的汽车;图6表示处在第一打开构型的汽车,其中支柱处在支撑位置;图7是汽车的侧视图,表示使支柱移动到它们的闲置位置的过程;图8表示支柱关于后备箱盖处在闲置位置且后备箱盖敞开的汽车构型;图9表示汽车的第二打开构型,其中支柱处于它们的闲置位置。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体的侧视图,表示关闭构型。车体具有包括前翼和后翼2,3的下车体部分1、门4,发动机罩5和后备箱盖6。挡风玻璃7被保持在A柱8之间。每一个门4都带有车窗玻璃9,车窗玻璃可在升高位置与退回位置之间移置,在升高位置它的上边缘与车顶10相接触,在退回位置处车窗玻璃9隐藏到门4的主体以内。类似地,安装在后翼3处的车窗玻璃11可在所示的升高位置和后翼3以内的退回位置之间移动。在车窗玻璃11的后面,有两个B柱12。车体进一步具有后窗13,在图1的透视图中后窗13被朝向观看者的B柱隐藏,从而它仅由虚线表示。注意到B柱12在汽车纵向上延伸过相当长的长度,且它们远远超越后窗13向后延伸,使车体具有掀背式轮廓,尽管后窗的陡峭定向是斜背车的定向。A柱8和B柱12支撑车顶10但并非永久不变地连接到车顶。可设置插销之类以便将车顶10暂时地锁定到A柱8和B柱12。如由图2可见,车顶10由三段形成,中央的主体段14和前段15、后段-->16,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前、后段可折叠地连接到主体段14。在可选实施例中,前、后段可关于主体段线性移动,例如通过导轨等。具有可折叠段14、15、16的车顶10的大体结构如图3所示。车顶10的支撑结构包括两个刚性的横向金属梁18,金属梁的端部通过铰链21连接到弧形的前梁和后梁19,20。在所示的构型中,梁18、19、20基本上位于同一平面并形成大致矩形框架。未示出的防水油布的边缘固定到该矩形框架。防水油布进一步由弧形腹板22支撑,所述弧形腹板在两个纵向梁18之间或者在前梁19或后梁20的平行端部之间延伸。在所示的构型中,腹板22竖立以便使防水油布受到张力。腹板22可旋转地保持在梁18、19、20处,且它们这样地连接铰链21,以使得当前后梁19,20折叠在纵向梁18的顶部上时,如箭头23所示,腹板21将向着梁18、19、20的平面旋转,如箭头24所示地折叠它们,导致防水油布松弛并使得前、后梁19、20平放在纵向梁18上。图4表示当前、后梁19、20平放在主体段14的纵向梁18上时的汽车构型。车顶10被折叠成紧凑的包裹。该包裹不再由A柱和B柱12中的任何一个支撑,而专门由两对弧形腹板25,26支撑,如图1所示,在车顶10关闭时,所述弧形腹板靠近B柱12的内侧延伸,并且一方面通过第一铰链连接件32连接到主体段14的纵向梁18,另一方面,通过第二铰链连接件33连接到汽车框架1的适当支撑件。连接件32,33具有在车体横向上延伸的轴线。在图4中,后备箱盖6通过使其绕位于后备箱盖6的后边缘附近的轴线27旋转而打开。为了完整,应该注意到后备箱盖6也可绕位于其前边缘附近的轴线28(参见图1)旋转,以装卸行李。由于后备箱盖6的这种操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所以不在图中表示出来。通过转动腹板25、26,折叠车顶10摆动到后备箱内,如图5中的箭头29所示。由于由连接件32,33的四个轴线形成的四边形具有基本上菱形形状,所以当折叠车顶摆动到后备箱中时车顶仅稍微旋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体,该车体具有下车体部分(1)、上车体部分和车顶(10),该上车体部分由支柱和包括后窗(13)的车窗形成并且包围车厢,该车顶(10)可在一覆盖所述车厢的关闭构型与一移动到所述下车体部分后面的打开构型之间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顶通过若干臂(25,26)连接到下车体部分(1),所述臂在关闭构型中位于车厢以内并可通过位于所述后窗的任一侧的间隙移动到打开构型。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EP 2006-7-29 06015841.71.一种车体,该车体具有下车体部分(1)、上车体部分和车顶(10),该上车体部分由支柱和包括后窗(13)的车窗形成并且包围车厢,该车顶(10)可在一覆盖所述车厢的关闭构型与一移动到所述下车体部分后面的打开构型之间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顶通过若干臂(25,26)连接到下车体部分(1),所述臂在关闭构型中位于车厢以内并可通过位于所述后窗的任一侧的间隙移动到打开构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每一个臂(25,26)通过第一连接件(32)连接到所述车顶(10)并通过第二连接件(33)连接到所述下车体部分(1),所述连接件(32,33)具有关于车体横向延伸的轴线,并且,所述第一连接件(32)在车体的纵向上隔开而所述第二连接件(33)在所述纵向上隔开。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包括后柱(12),所述后柱在所述关闭构型中支撑所述车顶并且所述车顶可以与所述后柱分离以移动为所述打开构型。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体,其中,所述车顶包括由所述臂支撑的主体段和可移动地连接到该主体段的后段,且在所述关闭构型中,所述后柱(12)支撑所述后段。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体,其中,所述后段可移动到这样的位置,在该位置处它与所述主体段重叠。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车体,其中,所述主体段与所述后段可枢转地连接。7.如权利要求4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塔拉斯乔尔尼杰马丁约翰森
申请(专利权)人:GM全球科技运作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