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东平专利>正文

气囊式伞型结肠造瘘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0821 阅读:2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结肠造瘘控制器,该控制器的三腔二囊管体1的上端设有上端开口8和气囊注气口9、14,管体1中段设有中央套管4和固定螺钉5,套管4上设有伞形保护器6,保护器6上设有穿线孔7和海绵内层12,保护器6下方设有球形气囊2和椭圆形气囊3,管体1上设有进气孔15、13和排气孔10,管体1下端设有下端侧孔11。该控制器能有效地控制排便,且不妨碍排气,可保护造瘘口肠管不受压迫,且自行护理方便,可反复使用。(*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导管类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结肠造瘘控制器。长期以来,低位直肠癌的治疗一般均采用传统的Miles手术,术后最大缺点是在腹壁上人工建立一个永久性的结肠造瘘口,这给术后患者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和痛苦。病人术后其粪便排出不能随意控制,主要依靠全天候携带人工肛门粪袋,粪便随时流入袋内,病人自行护理极为不便。近年来,北京、天津等地有人设计出一些结肠造瘘控制装置,但仍存在一些缺陷,如有些产品能控制排便,而同时也阻碍了肠腔内气体的排出;有些产品采用旧式粪袋的外垫圈固定在造瘘口处,保护造瘘外口肠管的功能差,易压迫及摩擦肠管而致出血、变形、甚至坏死;另外,还有的产品仅仅靠用穿线的方法将控制器固定在腹壁上,操作不方便,且两个主要部件之间固定不牢固,容易向腹腔内或外相互移动。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已有结肠造瘘控制器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能有效地控制排便,且不防碍排气,可培养病人定时排便习惯,可保护造瘘口肠管不受压迫,且自行护理方便,可反复使用的结肠造瘘控制器。本技术的任务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该气囊式伞型结肠造瘘控制器包括管体、球形气囊、上端开口和球形气囊的注气口,管体为三腔二囊管,管体上端设有上端开口,球形气囊注气口和椭圆形气囊注气口,管体中段设有中央套管和固定螺钉,中央套管上设有伞形保护器,保护器两侧设有穿线孔,保护器内面设有海绵内层,伞形保护器下方设有球形气囊,球形气囊处的管体上设有进气孔,球形气囊下方设有椭圆形气囊,椭圆形气囊处的管体上设有进气孔,在球形气囊和椭圆形气囊之间的管体上设有排气孔,在管体的底端设有两个下端侧孔。本技术的三腔二囊管体由硅胶制成,直径为1~1.5cm,长度为30~50cm。球形气囊由橡胶材料制成,最大注入气体量或注水量为60ml,插入肠腔内起完全阻塞粪便作用,另可起固定作用。椭圆形气囊最大注入量为40ml,可部分阻塞肠腔,防止粪便阻塞排气孔。穿线孔的作用是用绳线穿过此孔将保护器固定于腹壁上。本技术中的注气口采用单向活塞型。本技术的气囊式伞形结肠造瘘控制器能有效地控制排便,而不阻碍排气,有助于培养病人定时排便的习惯。本控制器既保留了原粪袋可用绳线固定在腹壁上的特点,又可以将固定螺丝旋紧在气囊管上而起到固定作用,保护造瘘口肠管不受压迫,减少并发症。因伞形保护器内壁附有海绵,故可减少粪液对瘘口周围皮肤的刺激。该控制器使用简便,病人容易掌握,自行护理方便,经冲洗干净后可反复使用,减少了医疗费用。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附图和实施例给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更为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参照图1,该气囊式伞型结肠造瘘控制器的管体1为三腔二囊管,管体1上端设有上端开口8,气囊2的注气口9和气囊3的注气口14,管体1中段设有中央套管4和固定螺钉5,中央套管4上装有伞形保护器6,保护器6两侧设有穿线孔7,保护器6内面设有海绵内层12,伞形保护器6下方设有球形气囊2,气囊2处的管体1上设有进气孔15,气囊2下方设有椭圆形气囊3,气囊3处的管体1上设有进气孔13,在气囊2和气囊3之间的管体1上设有排气孔10,在管体1的底端设有两个下端侧孔11。权利要求1.一种气囊式伞型结肠造瘘控制器,包括管体(1)、球形气囊(2)、上端开口(8)和气囊(2)的注气口(9),其特征在于管体(1)为三腔二囊管,管体(1)上端设有上端开口(8),球形气囊(2)的注气口(9)和椭圆形气囊(3)的注气口(14),管体(1)中段设有中央套管(4)和固定螺钉(5),中央套管(4)上设有伞形保护器(6),保护器(6)两侧设有穿线孔(7),保护器(6)内面设有海绵内层(12),伞形保护器(6)下方设有球形气囊(2),球形气囊(2)处的管体(1)上设有进气孔(15),球形气囊(2)下方设有椭圆形气囊(3),椭圆形气囊(3)处的管体(1)上设有进气孔(13),在球形气囊(2)和椭圆表气囊(3)之间的管体(1)上设有排气孔(10),在管体(1)的底端设有两个下端侧孔(11)。专利摘要一种结肠造瘘控制器,该控制器的三腔二囊管体1的上端设有上端开口8和气囊注气口9、14,管体1中段设有中央套管4和固定螺钉5,套管4上设有伞形保护器6,保护器6上设有穿线孔7和海绵内层12,保护器6下方设有球形气囊2和椭圆形气囊3,管体1上设有进气孔15、13和排气孔10,管体1下端设有下端侧孔11。该控制器能有效地控制排便,且不妨碍排气,可保护造瘘口肠管不受压迫,且自行护理方便,可反复使用。文档编号A61F5/445GK2237425SQ9521182公开日1996年10月16日 申请日期1995年5月16日 优先权日1995年5月16日专利技术者陈东平 申请人:陈东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囊式伞型结肠造瘘控制器,包括管体(1)、球形气囊(2)、上端开口(8)和气囊(2)的注气口(9),其特征在于:管体(1)为三腔二囊管,管体(1)上端设有上端开口(8),球形气囊(2)的注气口(9)和椭圆形气囊(3)的注气口(14),管体(1)中段设有中央套管(4)和固定螺钉(5),中央套管(4)上设有伞形保护器(6),保护器(6)两侧设有穿线孔(7),保护器(6)内面设有海绵内层(12),伞形保护器(6)下方设有球形气囊(2),球形气囊(2)处的管体(1)上设有进气孔(15),球形气囊(2)下方设有椭圆形气囊(3),椭圆形气囊(3)处的管体(1)上设有进气孔(13),在球形气囊(2)和椭圆表气囊(3)之间的管体(1)上设有排气孔(10),在管体(1)的底端设有两个下端侧孔(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东平
申请(专利权)人:陈东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6[中国|江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