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酸痛贴布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0542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纳米酸痛贴布结构,其于基布层的一侧面设一以喷胶喷雾状分布具敷材的薄胶层与一可撕离的离形纸相黏贴,该敷材以水胶混炼纳米微量元素、纳米疏水材料及有机微量元素所构成,该薄胶层以喷雾状平均分布吸附于基布层的表面;且该薄胶层的厚度介于0.02~0.2mm;由此,令该薄胶层可受喷雾状分布平均附着于基布层,而通过敷材本身混炼的纳米微量元素,而可利用人体吸收共振原理产生温热感而舒缓酸痛部位及达使用上的持久性,且该敷材以喷雾状分布的方式而于基布层的表面形成一薄胶层,进而使该基布层仍可保持相当的透气性及疏水性,以达到有效舒缓酸痛不适症状的自然理疗效果。(*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贴布结构,特别是指一种纳米酸痛贴布结构
技术介绍
一般贴覆于皮肤上的药用贴布,多为防止肌肉酸痛、闪伤、扭伤、风湿酸痛等各种酸痛,而为使药效持久、达到深入患部发挥通经活血的疗效,在贴布上多会加入赤芍药、川椒、冬绿油等具刺激性药材,然而这些刺激性药材又会对肌肤造成灼热感。因此,一般贴布多由具透气性的布料所制成,使贴布于实际使用时,可供药性适度散发而不致对患部造成过度的刺激。此外,通过具透气性的布料,可使药材内所含的水气适度地排出,以减低因潮湿对患部皮肤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参见图1所示,现有的贴布10包含一具透气性的基布层11、一涂覆于该基布层11一侧面的黏覆层12及一可撕离地黏附在该黏覆层12上的透明离形纸13,该黏覆层12由药材与黏胶混合制成而直接涂抹于基布层11。参见图2所示,于使用时,先撕去离形纸13而裸露出黏覆层12,再使该黏覆层12黏着至欲治疗的患部,通过含黏胶的黏覆层12黏着于皮肤上,并使药剂经渗透作用进入皮肤内而产生疗效。然而,当贴覆完成后,该黏覆层12会完全封阻该基布层11,纵使该基布层11具有透气性,仍会受该黏覆层12的阻隔而无法达到通风、透气的使用效果。因此,当皮肤排汗后或黏覆层12所含的水气蓄积于该基布层11与皮肤之间时,便会使皮肤发痒而造成不适;待撕去后,更可能发生红肿、过敏及药疹等症状,且因黏覆层12是以涂抹的方式批覆于基布层11上,故往往会造成厚薄不一的情形,造成局部的药效较强或较弱,致使药效无法平均的发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纳米酸痛贴布结构,其贴布通过一为纳米微量元素、纳米疏水材料及有机微量元素等构成的敷材元素,并可利用人体吸收共振原理产生温热感而舒缓不适症状,达自然理疗效果及达使用上的持久性;其贴布于基布层及离形纸间设一以喷雾状分布所形成的薄胶层,令该薄胶层可平均以喷雾状分布于基布层,使该基布层仍可保持适当的透气性及疏水性,以达到散热排汗的目的,而可降低于使用后皮肤红肿、过敏及药疹等症状发生。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纳米酸痛贴布结构,其贴布的敷材由纳米微量元素、纳米疏水材料及有机微量元素等元素构成,使可混炼于水胶或水针不织布上成一贴布的敷材形成一以喷胶式喷雾分布的薄胶层,不仅工时减少、加快生产速度,也可节省上胶材料费,且可避免现有黏覆层于涂抹过程中及使用上散发出的呛鼻药味,同时也可让使用上及生产上更为舒适及健康。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纳米酸痛贴布结构,由基布层、薄胶层及离形纸所组成,该基布层设为透气弹性水针不织布;该基布层的一侧面设一具敷材的所述薄胶层,与一可撕离的所述离形纸相黏贴,该敷材以水胶混炼纳米微量元素所构成,该薄胶层以喷雾状平均分布吸附于基布层的表面,使该基布层仍可保持相当的透气性,且该薄胶层的厚度介于0.02~0.2mm。从而可利用纳米微量元素的敷材贴触皮肤时,通过人体吸收共振原理产生温热感达舒缓酸痛部位及达使用上的持久性。较佳地,该薄胶层的敷材设为纳米微量元素、纳米疏水材料及有机微量元素。本技术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纳米酸痛贴布结构,由基布层、薄胶层及离形纸构成;该基布层设为以水针不织布混炼纳米微量元素所构成的一基布层,而薄胶层以喷雾状喷布于基布层的一侧面,而与一可撕离的所述离形纸相黏贴,且该薄胶层的厚度介于0.02~0.2mm。该基布层通过内含的敷材本身具有的纳米微量元素使该贴布贴触皮肤时,可利用人体吸收共振原理产生温热感及使用上的持久性。较佳地,该基布层的敷材设为纳米微量元素、纳米疏水材料及有机微量元素。根据上述方案,本技术通过于贴布的薄胶层或基布层设有纳米微量元素、纳米疏水材料及有机微量元素等构成的敷材元素,可利用人体吸收共振原理产生温热感而舒缓不适症状及达使用上的持久性,且利用贴布的薄胶层以喷雾状分布的方式平均的喷布于基布层上,以使该基布层仍可保持相当的透气性及疏水性,以达到有效的自然理疗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结构的组合剖面示意图。图2为现有结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的组合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图6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20……贴布 21……基布层22……簿胶层 221……敷材23……离形纸 30……贴布31……基布层 311……水针不织布312……敷材 32……薄胶层 33……离形纸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4所示,本技术的贴布20设一可为透气弹性水针不织布的基布层21,于基布层21的一侧面设一以喷胶喷雾状分布具敷材221的薄膊层22,并与一可撕离的离形纸23相黏贴,该敷材221以水胶混炼纳米微量元素、纳米疏水材料及有机微量元素所构成,令该薄胶层22可平均以厚度介于0.02~0.2mm喷雾状分布于基布层21,而通过敷材221本身具有的纳米微量元素促使该贴布20可利用人体吸收共振原理产生温热感的自然理疗方式而有效舒缓不适症状及达使用上的持久性,且该敷材221以喷雾状分布的方式而于基布层21的表面形成一薄胶层22,进而使该基布层20仍可保持适当的透气性及疏水性,以达到散热排汗的目的,如图5所示,而可降低于使用后,皮肤红肿、过敏及药疹等症状发生。如图6所示,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其中贴布30可设一以水针不织布311混炼纳米微量元素、纳米疏水材料及有机微量元素等所构成而具纳米微量元素敷材312的基布层31,再以喷胶以喷雾状分布于基布层31的一侧面形成一厚度介于0.02~0.2mm的薄胶层32与一可撕离的离形纸33相黏贴,令该基布层31通过内含的敷材312本身具有的纳米元素而使该贴布30可利用人体吸收共振原理产生温热感而有效舒缓不适症状及达使用上的持久性。但以上所述,只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凡依本技术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仍属本技术专利涵盖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纳米酸痛贴布结构,由基布层、薄胶层及离形纸所组成,该基布层设为透气弹性水针不织布,该基布层的一侧面设一具敷材的所述薄胶层,与一可撕离的所述离形纸相黏贴;其特征是该敷材以水胶混炼纳米微量元素所构成,该薄胶层以喷雾状平均分布吸附于基布层的表面;且该薄胶层的厚度介于0.02~0.2mm。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酸痛贴布结构,其特征是该薄胶层的敷材设为纳米微量元素、纳米疏水材料及有机微量元素。3.一种纳米酸痛贴布结构,由基布层、薄胶层及离形纸构成;其特征是该基布层设为以水针不织布混炼纳米微量元素所构成的一基布层,该薄胶层以喷雾状喷布于基布层的一侧面,而与一可撕离的所述离形纸相黏贴,且该薄胶层的厚度介于0.02~0.2mm。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纳米酸痛贴布结构,其特征是该基布层的敷材设为纳米微量元素、纳米疏水材料及有机微量元素。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纳米酸痛贴布结构,其于基布层的一侧面设一以喷胶喷雾状分布具敷材的薄胶层与一可撕离的离形纸相黏贴,该敷材以水胶混炼纳米微量元素、纳米疏水材料及有机微量元素所构成,该薄胶层以喷雾状平均分布吸附于基布层的表面;且该薄胶层的厚度介于0.02~0.2mm;由此,令该薄胶层可受喷雾状分布平均附着于基布层,而通过敷材本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纳米酸痛贴布结构,由基布层、薄胶层及离形纸所组成,该基布层设为透气弹性水针不织布,该基布层的一侧面设一具敷材的所述薄胶层,与一可撕离的所述离形纸相黏贴;其特征是:该敷材以水胶混炼纳米微量元素所构成,该薄胶层以喷雾状平均分布吸附于基布层的表面;且该薄胶层的厚度介于0.02~0.2m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锡珍
申请(专利权)人:华樱井奈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