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带用链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05075 阅读:3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旨在提供可缓和应力集中并可提高组装时的操作性的履带用链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窗孔(5)的应力集中产生区域形成增强部(7),该增强部(7)在离开履板的方向上延伸,并设有插入履板联接螺栓的贯通孔(具有平滑内表面的直通的贯通孔8)的延伸部,且在贯通孔(8)的延伸部上形成与履板联接螺栓咬合的内螺纹(9)。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构成施工机械的下部行走体的履带的部件即履带用链 节的改良。
技术介绍
图6表示传统技术的环形履带(履带)的一部分的侧面,图6的X-X 剖面示于图7。在图6及图7中,用标记200表示整体的履带由多个「块件(駒)J (履带单元)构成,各块件具有履板R;联接在履板R上的履带用链 节101;将相邻块件彼此相接的销P(在图6、图7中,嵌合在轴衬中)。在图6及图7中,标记B表示用以将履板R与履带用链节101联 接的螺栓,标记N表示咬合在该螺栓上的螺帽,标记O表示销P的中 心轴线。在图6所示的链节101中,在2处形成有窗孔50。而且,在图6 及图7所示的履带用链节101中,从l个链节101的履板R侧贯通至 窗孔50的贯通孔中插入螺栓B,在窗孔50中配置螺帽N,使螺栓B 与螺帽N咬合,从而将履板R与链节101联接。图8、图9表示履带用链节101。而且,图8表示履带用链节101 的侧面,图9表示图8的X-X线处的剖面。 图8中,履带用链节101在纵向的两端部(左端部1、右端部2)上形3成让销P贯通的第1贯通孔(左端部1侧)3,让轴衬Bu贯通的第2贯 通孔(右端部2侧)4。参照图9,第1贯通孔3形成为使开口部32与贯通孔31同心形成, 贯通孔31的直径比开口部32的直径小。如图9所示,将块件彼此相接时,第2贯通孔4下方侧的开口部 42构成为使其与图9中点划线表示的另一链节101(相邻块件的链节) 的第l贯通孔3的开口部32(图9中用带括号的标记32表示)大致成为 同一平面地对合。在图6 图11所示的链节101中,在2个窗孔50、 50之间设置支 撑(中央柱)IO。与此不同,也有不设支撑(中央柱)IO而仅形成一个窗孔的链节。 图IO参照图8,放大表示装配螺栓B与螺帽N配合状态下的上述 窗孔50。这里,履带用链节101是锻件。因此,窗孔50的朝向履板安装面 6a侧(在图10中的下侧)边缘部的螺帽设置处为锻造表面,但图10中 没有明示存在凹凸。如果将存在凹凸的窗孔50朝向履板安装面6a侧 边缘部作为螺帽座面50b来承载螺帽N,则螺帽N会倾斜,螺帽N与 螺栓B不能完善咬合,有可能使链节101与履板R的联4妄变得不可靠。为了确保螺帽座面50b不造成螺帽N倾斜,以完善咬合螺帽N与 螺栓B,将链节101与履板R可靠地联接,传统技术中对螺帽座面进 4亍扩孔4立削加工。问题是需要设置扩孔拉削加工工序,这样就会增加工序数。 图11表示用螺栓B和螺帽N将用销P及轴衬Bu联接的2个链节(链 节101、 101)与履板R栓接的组装作业的状态。例如,参照图8可知,链节101的窗孔50占整个链节101的尺寸 比率并不大。另一方面,如图11所示,相对于链节101而言履板R向 操作者M侧相当突出。在这种情况下,需一边看着螺栓B和螺帽N, 一边伸长胳膊用手按 压螺帽N来进行「定位」,因此将链节101与履带R栓接的组装作业 效率一直以来就非常差。这里,也考虑了将螺帽N焊接固定在链节101上,以取代用手按 压螺帽N来进行定位。但是在作为热处理件的链节101上焊接,焊接部位的强度会变差, 这会成为产品的致命缺陷。因而,将螺帽N焊接在链节101上的做法并不可行。再参照图10,依据申请人的分析,在图8的窗孔50朝向履板安装 面6a侧(在图10的下侧)边缘部的两端部(在图10中,窗孔50的下侧 边缘部的左右两端部)即图IO中加阴影线的部分C,有明显的应力集 中发生。这里,如果具有可緩和应力集中的结构,就可减小链节101的各尺 寸或重量等。换言之,若对于相同负荷,则可将链节101做得更轻。 但是,当前还无人提出如上述那样的緩和应力集中的技术。 作为另 一传统技术提出的有,例如将喷合的齿面设定成锐角的履带 用联接链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l)。但是,在该传统技术中,通过组合2个链节单元来构成1个链节, 因此部件数增加,且不能消除上述的各种问题。 专利文献l:特开昭59-22046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的传统技术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可緩和 履带用链节的应力集中并可提高组装时的操作性的履带用链节。本专利技术的履带用链节(100)的特征在于,在窗孔(5)的应力集中产生 区域形成增强部(7),该增强部(7)在离开履板的方向上延伸,而且包含 插入履板联接螺栓的贯通孔的延伸部(8a、 8a),在贯通孔(8)的延伸部(8a、 8a)上形成与履板联接螺栓咬合用的内螺紋(9X权利要求1)。 这里,所谓窗孔(5)的应力集中产生区域,指的是履带用链节的窗 孔(5)上的履带侧边缘的端部。在具有支撑(中央柱)的履带用链节的情况下,该区域是窗孔上的朝 向履板侧边缘部的端部,对应于不邻接于支撑的端部。在本专利技术中,上述履板联接螺栓最好是高拉伸强度螺栓(权利要求2)。依据具有上述结构的本专利技术,在窗孔(5)的应力集中产生区域形成 增强部(7),该增强部(7)向离开履板的方向(图1的箭头Z方向)延伸, 因此减少了应力集中产生区域的应力集中,在应力集中减少的程度上 提高了强度。6而且,若为相同强度,则本专利技术可在强度提高的范围内实现轻量化。另外,依据本专利技术,在贯通孔(8)的延伸部(8a、 8a)上形成与履板联 接螺栓咬合的内螺纹(9),因此无需使履板联接螺栓与另行设置的螺帽 咬合,可以因省去螺帽而减少部件数,并且无需为使履板联接螺栓与 螺帽栓接而进行螺帽保持操作。因此,可大幅度提高履板与链节组装 作业的操作性。在传统技术中,为了将螺帽柠紧在履板联接螺栓上,要将螺帽座面 做得平滑,需进行扩孔拉削加工,而本专利技术无需设置上述那样的螺帽, 也不需要扩孔拉削加工。换言之,依据本专利技术,无需进行扩孔拉削加工,可以仅用履板联接 螺栓将履板与链节(1 oo)栓接。此外,依据本专利技术,由于无需将螺帽固定在链节(100)上,不存在因焊接而使作为热处理件的链节及螺帽的强度减小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7图l是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例的履带用链节的侧视图。 图2是图1的X-X线处截取的剖^见图。图3是表示在第1实施例的链节中相当于传统技术的链节的应力集 中部位的位置的侧^L图。图4是图3的X-X线处截取的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例的履带用链节的侧视图。图6是表示有关传统技术的履带的构成的一部分的侧视图。图7是图6的X-X线处截取的剖i见图。图8是传统技术的履带用链节的侧视图。图9是图8的X-X线处截取的剖;f见图。图IO是详细表示图8的窗孔周边的局部側视图。图ll是传统技术的履带用链节的组装作业的说明图。标记说明l...纵向的第1端部2...纵向的第2端部3...第1贯通孔4...第2贯通孔5...窗孔6...链节下部6a.,.履板安装面7...增强部8...贯通孔9...内螺紋10…支撑(中央柱)100、 IOOA...履带用链节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就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1 图4说明第1实施例。 在图1中,用标记100表示整体的履带用链节,在图l所示的左端 部1形成第1贯通孔3,在右端部2形成第2贯通孔4。第1贯通孔3 及第2贯通孔4均构成为可让销及轴衬(未图示)贯通。在图2中,在第1贯通孔3中形成开口部32以及与开口部同心且 直径比开口部32小的贯通孔31。与表示传统技术所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履带用链节,其特征在于, 在窗孔的应力集中产生区域形成增强部, 该增强部在离开履板的方向上延伸,且包含用以插入履板联接螺栓的贯通孔的延伸部,并且 在贯通孔的延伸部上形成用以与履板联接螺栓咬合的内螺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酒井孝雄上田诚栗原秋芳中川英司金原裕介
申请(专利权)人:都美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