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繁育角倍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人工培植苔藓;(2)收集秋迁蚜;(3)人工迁飞秋迁蚜;(4)收集春迁蚜。采用苔藓平铺法种植苔藓,能为倍蚜虫越冬提供稳定的营养来源和安全保障,人工迁飞秋放养迁蚜时,在苔藓上方搭建种倍搁置台,将种倍放置在搁置台上,用此方法基本分离了蜡质,又使种倍逐渐失水,使种倍的爆裂时间延长了3-4天,有效消耗了秋迁蚜虫的体力,使其降落苔藓后在其上生殖若蚜,大大降低了蚜虫二次起飞几率,有效提高并保证了蚜虫在苔藓上的虫口密度。迁飞放养秋迁蚜后,对苔藓进行科学管理,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倍蚜虫的存活率,并且此方法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昆虫领域,具体地说,涉及。
技术介绍
五倍子是由五倍子蚜虫寄生在漆树科盐肤本属的盐肤木、青麸杨、红麸杨叶片而 形成的虫瘿,称之为五倍子。五倍子经水解其产物为单宁酸和没食子酸。以单宁酸为原料 经纯化可生产出单宁酸系列产品;以没食子酸为原料,经不同酯化可生产出没食子酸系列 产品和苯甲酸系列产品。该系列产品主要用途是作为药物生产中间体,进一步生产相关药 物。用生产的单宁酸、没食子酸、焦性没食子酸、和没食子酸酯类系列产品以及多种医药中 间体。然后再利用这些系列产品和医药中间体生产抗心律失常药、退热剂、抗癌药、抗肿瘤 药、抗炎剂、抗疟剂、钙拮抗剂、肠胃剂、血小板活性因子制剂、溃疡抑制剂、抗血管紧张药、 精神治疗药、抗菌素增效剂等上百种医药产品和精细化工产品。上述五倍子深加工四个系 列产品,总的说是作为化工、医药、食品、石油、矿冶、印染、感光材料、微电子技术及环保工 程等行业的重要原材料或添加成份,用途广泛,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高。早在上世纪30年代,我国五倍子产量就达到1万余吨,是我国同期主要的大宗出 口土特产。50年代以后,由于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加上人们采摘不科学,倍蚜虫越冬在野 生环境下,越冬成活率仅为3%左右,导致五倍子的产量就一路急剧下滑。至今全国五倍子 的产量还没有恢复到1950年水平,五倍子原材料生产与工业生产呈“剪刀差”局面。特别是 现十年来,由于科技进步迅速,精细化程度迅速提高,五倍子在各行业领域应用越来越广, 并在某些领域达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造成五倍子原材料日趋紧张。目前,国内有采用苔藓人工繁育倍蚜虫技术的研究,但由于在苔藓培育管理、秋迁 蚜放养等环节存在问题,导致倍蚜虫繁育效果不佳倍蚜虫存活率不高,没能被广泛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倍蚜虫存活率低的问题,提供。为实施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以 下步骤(1)人工培植苔藓采用苔藓平铺法种植苔藓,春季植藓一般在4-5月,秋季植藓在立 秋后寒露前40天内。(2)收集秋迁蚜用优质种倍自然爆裂释放秋迁蚜,搭建收虫架,用遮阳网做收虫 架的遮光物,将种倍放置收虫架内,在收虫架的向阳面用透明光滑材料制成收虫透明门,门 下设置收虫蔸;种倍爆裂后的秋迁蚜飞向收虫透明门并撞击下落,掉落在收虫蔸内;然后 用羽毛把秋迁蚜扫入不锈钢盆内或瓷碗内,备用;(3)人工迁飞秋迁蚜选择晴天或阴天进行接种,苔藓上不能有露水或蓄水;接种时间 以下午4-5时为宜;在藓盘上方搭建放虫架,用遮阳网做放虫架的遮阳物,放虫架内设置种 倍搁置台,将种倍放置在搁置台上,使秋迁蚜降落苔藓上并生殖若蚜;用此方法基本分离了蜡质,又使种倍逐渐失水,减缓了倍子的爆裂时间(增加了 3天左右),有效消耗了秋迁蚜虫 的体力,使其降落苔藓后在其上生殖若蚜,大大降低了蚜虫二次起飞几率,有效的提高并保 证了蚜虫在苔藓上的虫口密度。若经抽样发现虫口数不足时,应用清洁柔软羽毛将步骤(2) 收集到的秋迁蚜轻轻地均勻地接种于苔藓盘上;(4)收集春迁蚜待越冬若蚜四次蜕皮将羽化为春迁蚜时,可利用春迁蚜的趋光性,人 工控制迁飞,把它们聚集起来,分装入袋,在干燥、通风、无阳光直射的地方存放。步骤(2)中所述苔藓平铺法选择海拔400米以上东向的半阴半阳地段,用竹芭定 植苔藓,用遮蔽物为其遮光;将土壤打细后放置于竹芭上,整平后抹上一层稀泥,制成圃床; 将种藓分成4-5平方厘米的小团块,按16 X 16cm的规格平铺于圃床上,或将种藓撕碎后均 勻撒放于圃床上,用手沾水拍藓,使其和稀泥有机结合,栽植后适度浇水保湿。所述苔藓为侧枝匐灯藓或湿地匐灯藓。对苔藓进行喷水,遮荫和除杂管理只要苔藓每天早上保持叶片舒展,就不需要人 工喷水;若发现叶片一天都未舒展,下午4 :30以后就要及时给予人工喷水;喷水时,喷头离 苔藓60厘米以上,尽量使其自然下落。步骤(4)中,收集春迁蚜的方法是,在圃床上方建立收虫架,收虫架三面遮光,一面 向东采光,架内空间呈封闭式,用遮阳网做收虫架的遮光物,在收虫架的向阳面用透明光滑 材料制成收虫透明门,门下设置收虫蔸。作为优选,所述泥浆的厚度为3厘米。泥浆的厚薄决定水分损失的快慢,影响苔藓 正常的萌发生长。泥浆达到3厘米,在傍晚的时候予以施水,能大大延长苔藓的生长时间; 另外,收虫时苔藓水分的减少速度也较慢,可以大大延长收虫期限,能对多批次成熟的虫进 行收集。具体实施例方式(1)人工培植苔藓苔藓是倍蚜的冬寄主,特别是侧枝匐灯藓(别名皱叶藓),这种苔藓具有匍匐生长的特 性,需光度约0.4以下,因为贴近泥土,所以在保持水份损失方面具有相当优势,所以人工 培植苔藓,能为倍蚜虫越冬提供稳定的营养来源和安全保障。春季植藓一般在4-5月,秋季 植藓多在立秋后,此时雨水较多,温度适宜,有利种藓成活生长。在春、秋两季培植苔藓,选择海拔400米以上东向的半阴半阳地段,顺坡向建圃, 藓圃的规格为ι χ 2m,每亩建圃50个左右,品字形均勻分布。藓圃四周用1米高的篱笆遮挡 或搭建遮荫棚,不能让阳光直接照射,棚内光照以能进散射光为宜,约“三分阳、七分阴”。植 藓时,采用50 X 50cm竹芭,先在竹芭上放置土壤,并将土壤整平打细,然后抹上一层3厘米 厚的稀泥,制成圃床。将种藓分成4-5平方厘米的小团块,按16X 16cm的规格平铺于藓圃 床面上,或将种藓撕碎均勻撒放于苔藓圃床面上(1平方米母藓可种植4-6平方米的面积), 用手沾水拍藓,使其和稀泥有机结合,植藓后进行喷水,遮荫和除杂管理,确保苔藓成活和 正常生长。1个月后开始长出新的个体,2-3个月连片生长。根据我们的实践研究,并不是栽培时间越早苔藓长势越好越厚就能增加蚜虫的越 冬成活率。苔藓过密过厚其结果就像海绵一样吸水,蚜虫在雨季时生活在高度水湿环境,溺 死几率大。栽培过早,苔藓厚度及密度大且枝条长,虽早期倍蚜虫上虫量大(6万头以上),但只有老枝贴近泥土生长,且苔藓枝条老化程度高,若蚜吸附藓老枝,营养供应有限,制造 了不适宜的虫居环境,从而导致了越冬若蚜的大量死亡。(2)收集秋迁蚜用优质种倍自然爆裂释放秋迁蚜,地面铺放一块干净的塑料薄膜,种倍放置在塑料薄 膜上,塑料薄膜上方建立收虫架,收虫架的规格为200厘米X 50厘米X 4厘米,用4层遮阳 网做收虫架的遮光物,在收虫架的向阳面用塑料薄膜制成收虫透明门,用支撑弓撑开与苔 藓保持30厘米左右的距离,门下缀成约10-15厘米深的斗状收虫蔸,门边塑料用图钉钉严 实。当温度达15摄氏度以上,迁飞蚜虫向透明薄膜迁飞,由于飞行技术和身体等原因,它们 直接撞击薄膜后跌在斗状收虫蔸内;由于,塑料薄膜异常光滑,使它们无法爬出逃逸,也不 具备起飞高点、有效控制了蚜虫二次起飞。4点半以后,用羽毛把秋迁蚜扫入不锈钢盆内或 瓷碗内。(3)人工迁飞秋迁蚜选择晴天或阴天进行接种,苔藓上不能有露水或蓄水;接种时间以下午4-5时为宜;在 藓盘上方搭建放虫架,放虫架上用遮阳网作遮光物,放虫架内用木板或泡沫塑料搭建高30 厘米、长60厘米、宽30厘米的种倍搁置台,每4平方米搭建一个种倍搁置台。将种倍放置 在搁置台上,每平方米苔藓放置0. 8斤种倍,保证每平方米苔藓寄生倍蚜5-6万头。我们用 此方法基本分离了蜡质,又使种倍逐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人工繁育角倍蚜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1)人工培植苔藓:采用苔藓平铺法种植苔藓,春季植藓一般在4-5月,秋季植藓在立秋后寒露前40天内;(2)收集秋迁蚜:用优质种倍自然爆裂释放秋迁蚜,搭建收虫架,将种倍放置收虫架内,收虫架三面遮光,用遮阳网做收虫架的遮光物,一面向东采光,架内空间呈封闭式,在收虫架的向阳面用透明光滑材料制成收虫透明门,门下设置收虫蔸;种倍爆裂后的秋迁蚜飞向收虫透明门并撞击下落,掉落在收虫蔸内;然后用羽毛把秋迁蚜扫入不锈钢盆内或瓷碗内,备用;(3)人工迁飞秋迁蚜:选择晴天或阴天进行接种,苔藓上不能有露水或蓄水;接种时间以下午4-5时为宜;在藓盘上方设置种倍搁置台,将种倍放置在搁置台上,使秋迁蚜降落苔藓上并生殖若蚜;(4)收集春迁蚜:待越冬若蚜四次蜕皮将羽化为春迁蚜时,可利用春迁蚜的趋光性,人工控制迁飞,把它们聚集起来,分装入袋,在干燥、通风、无阳光直射的地方存放。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兴国,向建国,李宏江,田付新,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界倍盛农林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