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体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96513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轻负荷用管体,具体说来,是提供一种非常适合于使在薄壁钢管外周面粘着被覆薄层合成树脂,且外径是φ28-φ45左右的树脂粘着被覆钢管,组装连接成平面性或立体性管体构造物的内嵌型管体接头。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接头本体,自接头本体突出且插入必须连接的管体内径部的1个或复数连接用插入部形成中空构造,在插入部的圆周方向上,自其尖端往轴向形成有复数长狭缝状的缺口,在前述插入部中空部形成有内径自其尖端部往接头本体缩小的锥形部;锥形套管,插入连接用插入部的中空部;以及固定用螺栓,在尖端部具有尖端细小锥形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主要是用于轻负荷用管体,具体说来,是提供一种非常适合于使在薄壁钢管外周面粘着被覆薄层合成树脂,且外径是cp28 cp45左右的树脂粘着被覆钢管,组装连接(或连结)成平面性或立体性管体构造物的内嵌型管体接头,更详细说明时,是有关于一种管体连接强度很高,而且连接管体后的外观很单纯的管体接头。
技术介绍
以往,使上述轻负荷用管体组装成平面性或立体性的管体构造物的管体连接用接头,例如下述专利文献l所示,有使管体嵌入接头插头的外嵌型接头是众所周知的。在此外嵌型接头的情形时,参考专利文献1的A-A'放大剖面图,接头插头是比管体外径还要大且露出很长,所以,插头与管体因直径不同所致的台阶使插头(接头)显得很突兀而醒目,而管体连接部的外观显得很庸俗。而且,因为管体是嵌入接头插头的单纯构造,所以,即使使用粘着剂来密接嵌合,欲使管体连接强度物理性地确实提高是很困难的。而且,前述接头与管体的台阶部分很容易堆积污垢,很难以清洗来去除,所以,并不适用于使用在例如食品业界的卫生管理严格且厌恶脏污的场所或用途的管体构造物上。接着,如下述专利文献2所示,在嵌入管体内径部的内部型接头的情形时,管体连接部中的接头的存在感很薄弱,管体连接部的外观创意很好。但是,管体仅是嵌入半圓构造的接头插入部外周的单纯构造,所以,即使例如使用粘着剂,欲使管体连接强度物理性地确实提高是很困难的。下述专利文献3工开的管体接合件,虽然也是嵌入管体内径部的内部型接头的一种,但是,其为使压接在管体内面而强力固定的山形垫片,通过螺栓及螺帽来驱动地构成,所以,可以推论能确实提高物理性的管体连接强度。但是,为了旋转操作前述螺栓,在接头本体处,必须设置插入前述螺栓旋转用工具的复数穿孔,前述穿孔的存在感很醒目,而接头的创意,亦即管体连接部的外观创意很差,而且污垢很容易堆积。并且,即使是曾经很强力锁紧的螺栓,在长期使用期间中,也有可能会松弛而脱落。专利文献1日本意匠登录第8811251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平5-36114号公报专利文献31日本专利第28944(H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欲解决的课题]如上述专利文献3的说明,以往,虽然听说过使用螺栓等来提高管体物理性连接强度的接头,但是,其长期间使用时,螺栓会有松弛脱落的问题。例如当使用于食品业界时,只要担心脱落的螺栓会成为异物混入食品中就不能使用,为了去除上述疑虑,就必须改良其结构。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管体时的外观创意很好的内嵌型接头,能充分确实提高管体连接的物理性强度,而且,在管体连接时虽然使用螺栓,但是,即使长期间使用时,螺栓也不会松弛脱落,可以适用于食品业界,另外,管体连接的解除也很容易,循环使用性非常好。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专利技术中第l项所述的管体接头,包括接头本体11,自接头本体11突出且插入必须连接的管体1内径部la的1个或复数连接用插入部12形成中空构造,在前述插入部12的圆周方向上,自其尖端往轴向形成有复数长狭缝状的缺口 13,在前述插入部12中空部形成有内径自其尖端部往接头本体11缩小的锥形部14;锥形套管2,插入前述连接用插入部12的中空部;以及固定用螺栓3,在尖端部具有尖端细小锥形部3a;在插入前述连接用插入部12中空部的锥形套管2处,在其后部形成有比前述插入部12外径还要小的直径上,形成在前述插入部12中空部的前述锥形部14内接的扩径用锥形部20,在其前部形成有在与前述锥形套管2轴线直交的方向上插入前述固定用螺栓3尖端细小锥形部3a的孔21;在前述接头本体11处,于往前述连接用插入部12中空部插入至设定位置的前述锥形套管2的前述孔21的到达位置处,在前述锥形套管2插入方向上稍大偏心的螺孔15是形成在与接头本体11轴线直交的方向上;使锥形套管2插入至连接用插入部12中空部的设定位置后,使前述插入部.12插入必须连接的管体1内径部la,使固定用螺栓3螺入接头本体11的前述螺孔15,使前述固定用螺栓3的尖端细小锥形部3a进入锥形套管2的前述孔21,从而,使锥形套管2仅被拉入相当于前述偏心的距离,通过扩径用锥形部20的楔子作用使连接用插入部12扩径,自内侧压着固定管体1而连接前述管体1。本专利技术中第2项所述的专利技术,是在本专利技术中第1项所述的管体接头10中,形成于接头本体11上的螺孔15,是形成通往锥形套管2的孔21的非贯通孔,锥形套管2的前述孔21,是形成与固定用螺栓3尖端细小锥形部3a配合的锥形孔,固定用螺栓3的长度,是当使其尖端细小锥形部3a进入锥形套管2的前述锥形孔21,使锥形套管2仅被拉入相当于偏心的距离时,能深深沉入接头本体11外周面内。本专利技术中第3项所述的专利技术,是一种管体接头,其包括接头本体ll,自接头本体11突出且插入必须连接的管体1内径部的1个或复数连接用插入部12形成中空构造,在前述插入部12的圓周方向上,自其尖端往轴向形成有复数长狹缝状的缺口,在前述插入部12中空部形成有内径自其尖端部往接头本体缩小的锥形部14;ii锥形套管2,插入前述连接用插入部12的中空部;以及固定用螺栓3,在尖端部具有尖端细小锥形部3a;在插入前述连接用插入部12中空部的锥形套管2处,在其后部形成有比前述插入部12外径还要小的直径上,形成在前述插入部12中空部的前述锥形部14内接的扩径用锥形部20,在其前部形成有在与前述锥形套管2轴线直交的方向上插入前述固定用螺栓3尖端细小锥形部3a的孔21;在前述连接用插入部12处,于往中空部插入至设定位置的前述锥形套管2的前述孔21的到达位置处,在前述锥形套管2插入方向上稍大偏心的螺孔16是形成在与插入部12轴线直交的方向上;使锥形套管2插入至连接用插入部12中空部的设定位置,使固定用螺栓3螺入前述连接用插入部12螺孔16,使前述固定用螺栓3沉入插入部12外周面内后,使前述插入部12插入必须连接的管体1内径部,使预设于前述管体1的穿孔lb与插入部12螺孔16对心,以自管体1穿孔lb插入的工具螺入插入部12的固定用螺栓3,通过使尖端细小锥形部3a进入锥形套管2的前述孔21,使锥形套管2被拉入相当于前述偏心的距离,通过扩径用锥形部20的楔子作用使连接用插入部12扩径,自内侧压着固定管体l而连接前述管体l。本专利技术中第4项所述的专利技术,是在本专利技术中第3项所述的管体接头中,预设于管体1上的穿孔lb,是使被螺入连接用插入部12螺孔16的固定用螺栓3,形成可以插入工具旋转的最小限度口径,固定用螺栓3包含其尖端细小锥形部3a的全长,是比连接用插入部12螺孔16的全长略长少许或与其相等,锥形套管2前部的孔21,是配合固定用螺栓3的尖端细小锥形部3a而形成锥形孔。本专利技术中第5项所述的专利技术,是一种管体接头,其包括接头本体11,自接头本体11突出且插入必须连接的管体1内径部的1个或复数连接用插入部12形成中空构造,在前述插入部U的12圆周方向上,自其尖端往轴向形成有复数长狭缝状的缺口,在前述插入部12中空部形成有内径自其尖端部往接头本体缩小的锥形部14;锥形套管2,插入前述连接用插入部12的中空部;以及固定用螺栓3,在尖端部具有尖端细小锥形部3a;在插入前述连接用插入部12中空部的锥形套管2处,在其后部形成有比前述插入部12外径还要小的直径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体接头,包括: 接头本体,自接头本体突出且插入必须连接的管体内径部的1个或复数连接用插入部形成中空构造,在前述插入部的圆周方向上,自其尖端往轴向形成有复数长狭缝状的缺口,在前述插入部的中空部形成有内径自其尖端部往接头本体缩小的锥形部; 锥形套管,插入前述连接用插入部的中空部;以及 固定用螺栓,在尖端部具有尖端细小锥形部; 在插入前述连接用插入部的中空部的锥形套管处,在其后部形成有比前述插入部外径还要小的直径上,形成在前述插入部的中空部形成的前述锥形部内接的扩径用锥形部,在其前部形成有在与前述锥形套管轴线直交的方向上插入前述固定用螺栓尖端细小锥形部的孔; 在前述接头本体处,于往前述连接用插入部的中空部插入至设定位置的前述锥形套管的前述孔的到达位置处,在前述锥形套管插入方向上稍大偏心的螺孔是形成在与接头本体轴线直交的方向上; 使锥形套管插入至连接用插入部中空部的设定位置后,使前述插入部插入必须连接的管体内径部,使固定用螺栓螺入接头本体的前述螺孔,使前述固定用螺栓的尖端细小锥形部进入锥形套管的前述孔,从而,使锥形套管仅被拉入相当于前述偏心的距离,通过扩径用锥形部的楔子作用使连接用插入部扩径,自内侧压着固定管体而连接前述管体。...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箕轮勇矢崎敦彦
申请(专利权)人:矢崎化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