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96252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散热器,该散热器(5)构成为在下主箱(16)上并排设置芯单元(31~33),并且上主箱(15)配置在相对于下主箱(16)在平面上偏置的位置,其中,将芯单元(31~33)中的各上副箱(35)配置在与上主箱(15)大致相同高度的位置,并且,由冷却水导管(60)连接各上副箱(35)的侧面和上主箱(15)的侧面。上主箱(15)在底面侧具有冷却水导入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含有散热器芯的散热器。
技术介绍
以前,例如在像推土机那样的工程作业车辆中,安装有散热器芯被分割为多个芯 单元的组件型散热器,以便在因振动或冲击等而使散热器芯的一部分损坏时能够仅更换该 损坏的部分。对于这种散热器,例如,由专利文献1提出了一种方案,以谋求缩小芯单元的 更换作业用空间、实现更换作业的简化等。在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图8(a)和图8(b)所示的组件型散热器100,IOOA0 由于图8(a)所示的组件型散热器100和图8(b)所示的组件型散热器100A的基本结构相 同,因此,在图中对于相同结构要素使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如图8(a)和图8(b)所示的各散热器100,100A,均具有上下配置的上主箱101和 下主箱102以及由上下配置的上副箱103和下副箱104夹住热交换器105而形成的多个芯 单元106。多个芯单元106并排设置在下主箱102上。上主箱101配置在相对于下主箱102 在平面上向车辆前侧偏置的位置。根据该图8(a)和图8(b)所示的各散热器100,100A,由 于上主箱101配置在相对于下主箱102在平面上向车辆前侧偏置的位置,因此,能够从正上 方抽出或插入芯单元106。因此,能够谋求缩小芯单元106的更换作业用空间、实现更换作 业的简化等。在此,在图8(a)和图8(b)所示的各散热器100,100A中,芯单元106中的上副箱 103配置在高度低于上主箱101的位置。在图8(a)所示的散热器100中,上副箱103的顶 面和上主箱101的侧面通过冷却水导管107连接。另一方面,在图8(b)所示的散热器100A 中,上副箱103的侧面和上主箱101的底面通过冷却水导管107A连接。但是,最近在像推土机这样的工程作业车辆中,强烈要求提高散热器的冷却性能, 如果考虑与周边设备之间的配置关系或者散热器芯的通风阻力等因素,作为用于提高冷却 性能的最佳方法,考虑增大芯单元的高度尺寸(热交换部的高度尺寸)。在增大芯单元的高 度尺寸时,若增大整个散热器的高度尺寸,有可能随着发动机室的高度尺寸的增大,会破坏 前方的视野性。因此,需要在不增大整个散热器的高度尺寸的前提下增大芯单元的高度尺 寸。但是,在图8 (a)和图8 (b)所示的各散热器100,100A中,在芯单元106的上方需要 配置上主箱101的空间。因此,为了增大芯单元106的高度尺寸,只能增大整个散热器100 的高度尺寸。因此,考虑前述的前方视野性的问题,结果存在不能增大芯单元106的高度尺 寸的问题。另外,即使是包含相同大小的芯单元的散热器,如果在形成于散热器内冷却管路 内,冷却水中含有的气泡进行循环,则有可能导致散热器的冷却效率降低。因此,在最大程 度地确保散热器内的芯单元的高度尺寸的情况下,防止冷却水中含有的气泡的循环对于确 保散热器的冷却性能也显得非常重要。专利文献1 国际公开第2005/008162号小册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增大整个散热器的 大小而能够谋求有效地提高冷却性能的散热器。第一专利技术的散热器具有热交换器、上副箱、下副箱、上主箱和下主箱。上副箱安装 在热交换器的上面。下副箱安装在热交换器的下面以使热交换器被夹在该下副箱与上副箱 之间。上主箱配置在与上副箱大致相同高度的位置,经由冷却水导管与上副箱连接,并且具 有形成在底面的冷却水导入口。下主箱配置在上主箱的下方且相对于上主箱在平面上偏置 的位置,并与下副箱连接。由此,由于用于向上主箱内导入冷却水的冷却水导入口设置在上主箱的下部,因 此,从上主箱的底部填充冷却水。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空气混入冷却水中,并且有效地防 止散热器的冷却性能降低。另外,由于上主箱配置在与上副箱大致相同高度的位置,并且上主箱和上副箱经 由冷却水导管连接,因此,在各上副箱的上方不需要以往必需的用于配管的空间。因此,即 使整体的高度尺寸与现有的组件型散热器相同,也能够增大芯单元的高度尺寸,由此能够 谋求提高冷却性能。第二专利技术的散热器是在第一专利技术的散热器中,上主箱的底面被配置为与上副箱的 底面处于大致相同的高度。上主箱的顶面被配置在高于上副箱的顶面的位置。由此,即使在将上主箱和上副箱配置在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的情况下,通过将上 主箱的顶面配置在高于上副箱的顶面的位置,流入上主箱的冷却水中含有的气泡原样滞留 在上主箱侧。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混入了气泡的冷却水从上主箱向上副箱循环。第三专利技术的散热器是在第一专利技术或者第二专利技术的散热器中,上主箱在内部具有经 由冷却水导管向上副箱排出冷却水的冷却水排出口。另外,还具有配置在冷却水排出口的 周边并且抑制气泡侵入冷却水排出口的隔板。由此,能够通过设于上主箱的隔板,简单地抑制含有气泡的冷却水的循环。因此, 能够抑制含有气泡的冷却水从上主箱流入上副箱,并且避免热交换器中的冷却效率的降 低。第四专利技术的散热器是在第一专利技术或者第二专利技术的散热器中,上主箱被配置在相对 于下主箱向配置发动机的一侧偏置的位置。由此,能够使在发动机中被加热的冷却水流入紧邻发动机而配置的上主箱中。因 此,能够使冷却水导管的长度最小并增大热交换器的高度尺寸而提高冷却效率,并且有效 地配置发动机室内的结构。第五专利技术的散热器是在第一专利技术或者第二专利技术的散热器中,包括多个由热交换 器、上副箱和下副箱构成的芯单元,并被组件化。由此,即使在被组件化的多个芯单元中特定的芯单元发生不良情况而需要更换的 情况下,由于上主箱被配置在相对于下主箱在平面上偏置的位置,因此,能够从正上方抽出 或插入芯单元。因此,能够谋求缩小芯单元的更换作业用空间、实现更换作业的简化等。第六专利技术的散热器具有热交换器、上副箱、下副箱、上主箱和下主箱。上副箱安装在热交换器的上面。下副箱安装在热交换器的下面以使热交换器被夹在该下副箱与上副箱 之间。上主箱配置在与上副箱大致相同高度的位置,并且侧面经由冷却水导管与上副箱的 侧面连接。下主箱配置在上主箱的下方且相对于上主箱在平面上偏置的位置,并与下副箱 连接。由此,在各上副箱的上方不需要以往必需的用于配管的空间。因此,即使整体的高 度尺寸与现有的散热器相同,也能够增大芯单元的高度尺寸。其结果,能够谋求提高散热器 的冷却性能。第七专利技术的散热器是在第六专利技术的散热器中,包括多个由热交换器、上副箱和下 副箱构成的芯单元,并被组件化。由此,即使在被组件化的多个芯单元中特定的芯单元发生不良情况而需要更换的 情况下,由于上主箱配置在相对于下主箱在平面上偏置的位置,因此,能够从正上方抽出或 插入芯单元。因此,能够谋求缩小芯单元的更换作业用空间、实现更换作业的简化等。第八专利技术的散热器是在第六专利技术或者第七专利技术的散热器中,冷却水导管为直管。由此,通过将芯单元中连接上副箱侧面与上主箱侧面的冷却水导管设为直管,能 够以与现有散热器相同的高度,使芯单元的高度最大。第九专利技术的散热器是第六专利技术或者第七专利技术的散热器,其被安装于车辆。另外,上 主箱安装在构成车辆骨架的车架上。由此,在将该组件型散热器安装于车辆的情况下,通过在构成车辆骨架的车架上 安装上主箱,能够牢固地保持上主箱的配置状态。第十专利技术的散热器是第六专利技术或者第七专利技术的散热器,其被收纳在车辆的发动机 室内。另外,上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具有:热交换器;上副箱,其安装在所述热交换器的上面;下副箱,其安装在所述热交换器的下面,以使所述热交换器被夹在该下副箱与所述上副箱之间;上主箱,其配置在与所述上副箱大致相同高度的位置,经由冷却水导管与所述上副箱连接,并且具有形成在底面的冷却水导入口;下主箱,其配置在所述上主箱的下方且相对于所述上主箱在平面上偏置的位置,并与所述下副箱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一之尾崎平大西章仁山本茂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