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叶安时专利>正文

椎间填充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8838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椎间填充物,用来安装于人体脊椎的相邻两椎体终板间作为人造椎间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椎间填充物主要由一个第一支撑体、一个第二支撑体和一个包覆体构成。其中第一支撑体与第二支撑体彼此可以由于人体的活动而相对转动,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通过包覆体将第一支撑体与第二支撑体包覆,使得第一支撑体与第二支撑体仅能在包覆体内转动,以进一步限制第一支撑体与第二支撑体间的转动范围,并且第一支撑体与第二支撑体转动所产生的碎屑物可以留存于包覆体内,以避免碎屑物进入人体而引起其它并发症。另外,由于包覆体采用软质材料,可以防止第一支撑体与第二支撑体转动时会陷入脊椎体内。(*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椎间填充物,特别涉及一种适于安装于人体脊椎的任意两相邻椎体终板间的椎间填充物。
技术介绍
人体脊椎的椎体终板间的椎间盘是一个相当符合机械原理的微妙构造。椎间盘中央的核心是一个直径大约1.5公分、由饱含液体所构成的髓核,具有变形能力可以承受脊椎的压力,外围则是由多层错综排列的纤维环所构成,强韧的结构可以维持核心的稳定性,所以椎间盘是人体天然的缓冲体,可以分担脊椎所承受的压力,避免脊椎受到损伤。然而,人体经常因为搬运重物、用力不当、长期的姿势不正确、怀孕中后期压迫或是腰背部受重力撞击等因素,造成椎间盘突出。程度较轻者会造成纤维环膨胀但仍然完整,临床上称为“椎间盘突出”。程度较重者则造成纤维环破裂,椎核溢出,压迫到脊椎神经,临床上称为“椎间盘疝脱或突出”。其中,尤其以年纪大的人的椎间盘更容易退化,造成功能不正常,需以手术将椎间盘取出,并装设一人造椎间盘,以便病患的脊柱支撑并回复到原来的形状与位置。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是一种现有技术的人造椎间填充物的外观图和该人造椎间填充物装设在椎体的示意图。现有技术的人造椎间填充物100由一个第一支撑体110及一个第二支撑体120构成。其中,第一支撑体110具有两个相对端,其中一端凸设有一个第一定位栓112,另一端则具有一个弧形浮凸面114。而第二支撑体120同样具有两个相对端,其中一端凸设有一个第二定位栓122,另一端则具有一个弧形凹陷面124。在组装时,将第一支撑体110的弧形浮凸面114和第二支撑体120的弧形凹陷面124相互承接,并将第一支撑体110的第一定位栓112和第二支撑体120的第二定位栓122分别刺入任意两个相邻的椎体终板10之间,以使第一支撑体110和第二支撑体120可以通过弧形浮凸面114和弧形凹陷面124的设置以配合人体的活动而相对转动。然而,现有技术的椎间填充物在使用时具有下列问题。首先,第一支撑体110的弧形浮凸面114和第二支撑体120的弧形凹陷面124在相对转动时,并未受到适当的限制,容易因为外力撞击或过度转动而使两个支撑体崩裂分离。也就是说,现有技术的椎间填充物无法有效控制第一支撑体110与第二支撑体120间的转动范围。其次,第一支撑体110的弧形浮凸面114和第二支撑体120的弧形凹陷面124在相对转动时,会因为摩擦而产生碎屑,而这些碎屑进入人体内会引起并发症,进而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另外,第一支撑体110和第二支撑体120都是金属材料或硬质的合成材料所构成,因此人体在活动时,无法提供缓冲的受力通道以分担脊椎所承受的应力,而容易产生不舒适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控制两个支撑体间的转动范围,并且能够避免两个支撑体转动所产生的碎屑进入人体内的椎间填充物。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椎间填充物,设置于人体的任两相邻的椎体终板之间,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椎间填充物包括一个第一支撑体,具有两个相对端,其一端凸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栓,而另一端具有一个弧形浮凸面;一个第二支撑体,具有两相对端,其一端凸设有至少一第二定位栓,而另一端具有一弧形凹陷面,所述第一支撑体的所述弧形浮凸面和所述第二支撑体的所述弧形凹陷面相互承接,使得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之间可以作相对转动;以及一个包覆体,所述包覆体包覆所述第一支撑体与所述第二支撑体,并且至少暴露出所述第一定位栓和所述第二定位栓,以供所述第一定位栓与所述第二定位栓分别可以固定设置于任意两相邻的椎体终板上,所述包覆体的设置可以限制所述第一支撑体与所述第二支撑体间的转动范围,所述包覆体的设置可以将所述第一支撑体与所述第二支撑体转动所产生的碎屑物留存在所述包覆体内。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中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为硬质材料。本技术中,所述硬质材料为金属或塑料。本技术中,所述包覆体为软性材料,所述包覆体的设置可以防止因人体压力造成所述第一支撑体、所述第二支撑体陷入椎体。本技术中,所述软性材料为硅胶或具弹性的高分子材料。本技术中,所述包覆体的外侧表面具有朝向所述第一支撑体与所述第二支撑体的轴心方向凹入的作为缓冲区间的凹陷区域。采用本技术的椎间填充物,可以实现的技术效果是限制第一支撑体与第二支撑体间的转动范围,并且第一支撑体与第二支撑体转动所产生的碎屑物可以留存于包覆体内,以避免此碎屑物外露而引发其它并发症。此外,包覆体的材料为软性,所以可以防止因为人体压力造成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陷入椎体。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人造椎间填充物的外观图。图2是图1所示的人造椎间填充物装设于椎体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椎间填充物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的椎间填充物的立体组合图。图5是本技术的椎间填充物设置于椎体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首先,请参阅图3、图4和图5所示,本技术的椎间填充物200用来装设于人体的任意两个相邻的椎体终板20间作为人造椎间盘,在本实施例中,椎间填充物200主要由一个第一支撑体210、一个第二支撑体220和一个包覆体230所构成。第一支撑体210具有两个相对端,其中一端凸设有一个第一定位栓212,第一定位栓212的数量可以是多个,另一端设置有一个弧形浮凸面214,第一支撑体210的材料为硬质材料制造,这里采用金属或塑料;第二支撑体220同样具有两个相对端,其中一端凸设有一个第二定位栓222,第二定位栓的数量也可以是多个,另一端设置有一个弧形凹陷面224,第二支撑体220的材料同样为硬质材料制造,这里采用金属或塑料。第一支撑体210的弧形浮凸面214可以和第二支撑体220的弧形凹陷面224相互承接,即弧形浮凸面214和弧形凹陷面224两者的外型是相符合的设计,以使得第一支撑体210和第二支撑体220之间可以作相对转动。包覆体230包覆第一支撑体210和第二支撑体220,并且至少暴露出第一定位栓212和第二定位栓222,以使得第一定位栓212和第二定位栓222分别可以固定设置于任意两相邻的椎体终板20上,而包覆体230的材料采用软性材料,这里采用具有生物相容性的高分子材料,其高分子材料可以是矽橡胶、聚氨酯及其嵌段共聚物、涤纶、尼龙、聚丙烯、聚烯烃、聚碳酸酯、聚氯乙烯、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与苯乙烯共聚物、聚乙烯、矽橡胶涤纶复合物、聚四氟乙烯、天然橡胶、矽凝胶、氟矽橡胶、聚氨酯或者聚甲基苯矽酸脂等。因此,在手术时,首先通过包覆体230将第一支撑体210与第二支撑体220包覆成一体化的构件,接着利用工具将两椎体终板20撑开,并将本技术的椎间填充物200置入两个椎体终板20间,然后将撑开两椎体终板20的工具移开,此时两个椎体终板20就会向椎间填充物200靠紧。同时,第一定位栓212与第二定位栓222的尖端就会刺入两椎体终板20的表面,即可完成固定。当然,熟悉本技术的人应当知道,在手术时有许多可以实现的置入方法,并非本技术所记载的技术,故在此不加以限制及赘述。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主要透过包覆体230的设置,以使得第一支撑体210和第二支撑体220仅能在包覆体230内转动,进而可以限制第一支撑体210和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椎间填充物(200),其特征在于:所述椎间填充物(200)包括    一个第一支撑体(210),具有两相对端,其一端凸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栓(212),而另一端具有一个弧形浮凸面(214);    一个第二支撑体(220),具有两相对端,其一端凸设有至少一第二定位栓(222),而另一端具有一弧形凹陷面(224),所述第一支撑体(210)的所述弧形浮凸面(214)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20)的所述弧形凹陷面(224)相互承接,使得所述第一支撑体(210)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20)之间可以作相对转动;以及    一个包覆体(230),该包覆体(230)具有供所述第一支撑体(210)与所述第二支撑体(220)置放的内腔,该包覆体(230)的上、下表面分别具有供所述第一定位栓(212)和所述第二定位栓(222)暴露出的圆口,所述第一定位栓(212)与所述的第二定位栓(222)分别可以固定设置于任意两相邻的椎体终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安时
申请(专利权)人:叶安时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