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电池充电扩展器,主要包括外壳、电源插口、指示灯以及内部元器件,在外壳表面开设四个2S充电插口和四个3S充电插口,充电插口与内部电路板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设计精巧、工艺合理等优点。(*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充电设备,尤其是一种锂电池充电器。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目前的锂电池充电器全部采用单接口充电方式,如果需要 对多块锂电池充电,则需要逐个充电,整个充电过程中,人们需要紧盯充电指示灯,当一块 电池充满后便要及时更换电池,非常的麻烦和不便,而且需要人们长时间观察操作,浪费时 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计精巧、工艺合理的锂电池充电扩展ο本技术主要包括外壳、电源插口、指示灯以及内部元器件,在外壳表面开设四 个2S充电插口和四个3S充电插口,充电插口与内部电路板连接。使用时,使用者把四块锂电池全部插入充电器,接通电源后,充电器对电池逐个充 电,当一块电池充满后,向下一级电池继续充电,当全部电池都充满电之后,自动关闭电源, 无需人工操作与已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设计精巧、工艺合理,可同时对四块 锂电池进行充电,对充满的电池也无需更换,只需一次操作便可实现多块电池逐个充电的 目的,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充电条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简图。图2为本技术的电路图。图3为本技术的方框图。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所示的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简图中,主要包括外壳1、电 源插口 2、指示灯3以及内部元器件,在外壳表面开设四个2S充电插口 4-1和四个3S充电 插口 4-2,充电插口与内部电路板连接。[0011 ] 以下根据电路图做进一步说明。1、加电1)自动清零电路由IOK电阻器R8、0. 1微法电容器C4和⑶4069集成块IC4的 “(2)门”组成。刚加电时,0. 1微法电容器C4两端电压为零。⑶4069集成块IC4的“ (2)门”的3 脚等于“0”,反相后集成块IC4的4脚等于“1”,该正向脉冲加到⑶4017集成块IC2的清零 端第15脚,使计数器每次开机加电后都处在零位,即QO = “1”,LED3灯亮。2) NE555集成块ICl和NE555集成块1C3置位扩展器输入端由于外置《EK2-0851》 充电器尚未开始工作(充电指示红灯不亮),输入端AB间电压为零,使ICO光耦合器截止, 其集电极C端呈高电平C =“1”。该电压经200K电阻R4加在NE555集成块ICl的2、6端, 向100微法电解电容器Cl充电。但由于电解电容器Cl两端电压不能突变,在NE555集成 块ICl的2、6脚电压低于1/3VDD时,NE555集成块ICl被置位,集成块ICl的3脚=“1”, 因为集成块ICl的3脚与NE555集成块IC3的4脚直连,该脚为强制复位端,在4脚电压大 于0. 8V以上,就可以被置位,使3脚输出=“ 1 ”。此时LEDl灯亮,由于NE555集成块IC3的 4脚=“1”,加上47微法电解电容器C5上的电压=“0”,集成块IC3也被置位,集成块IC3的3脚=“1”,LED2灯亮,表示开机加电正常。2、启动当被充电的四块锂电池插入本装置后,按下启动按钮进入充电状态。1)NE555集成块IC3受控于NE555集成块ICl 集成块IC3的3脚=“0”或=“ 1”, 是受控于集成块ICl的3脚=“0”还是=“1”。也就是说,集成块ICl的3脚=“1”——集 成块IC3的4脚=“1”——集成块IC3的3脚=“1”;如果集成块ICl的3脚=“0”—— 集成块IC3的4脚=“0”——集成块IC3的3脚=“0”,集成块IC3被集成块ICl强制复 位。2)启动在未按动启动按钮Kl时,NE555集成块IC3的3脚=“ 1”,经过集成块 IC4的“⑶门”反相后集成块IC4的14端=“0”。当按下启动按钮Kl时,0.01微法电容 器C3两端的电压首先被按钮Kl接点短路而泄放掉,同时使ICl的4脚=“0”,集成块ICl 的4脚瞬间=“0” .——集成块ICl被强制复位——集成块ICl的3脚=“0”——集成块 IC3的4脚=“0”,集成块IC3被集成块ICl强制复位——集成块IC3的3脚瞬间=“0”,经 过集成块IC4的“(3)门”反相后,使集成块IC2的14脚得到一个正向的进位CP脉冲,结果 使集成块IC2由原来的QO = 1变为Ql = 1 (Q0 = 0)。当0. 01微法电容器C3上的充电电 压高于0. 8V后,直接加给集成块ICl的4脚,集成块ICl又被重新置位——ICl的3脚= 1,集成块IC3的4脚电压=1——集成块IC3重新置位——CP脉冲结束。事后在整个充电过程中只要随时按动启动按钮K1,都会引起充电电路的进位转 换,可以完成手动选择给哪组锂电池单独充电(补充)或越过充电的功能。3、充电启动后,CD4017集成块IC2的2脚Ql = 1,通过27K限流电阻器R15打开9013半 导体三极管TV3 (在这里半导体三极管9013做开关管使用),直接驱动Jl-I和J1-2两只继 电器,其四组接点将第一组电池的Si、S2、S3、S4分别接入《EK2-0851》充电器进行分层充 H1^ ο在充电过程中,由于《EK2-0851》上的充电红灯闪亮,经光电耦合器放大后加在47 微法电解电容器Cl上的电压也时有时无。有电压时电解电容器Cl有充电电压,无电压时 电解电容器Cl上无充电电压。光电耦合器导通时使5脚电压=0,C1上刚刚充上的一点电 压又经D2导引二极管迅速放掉。因此在充电红灯闪亮过程中,Cl上的电压建立不起来,始 终达不到复位电压(NE555的6脚电压达不到2/3VDD),因此在充电红灯闪亮过程中,无进 位脉冲产生,充电电路一直保持在Ql = 1所控制的Jl-I和J1-2两只继电器构成的充电回 路,直到第一块锂电池充满。4、切换当第一块(或前一块)锂电池充满后,《EK2-0851》充电电路上的红灯由断续闪亮 变为长亮后,扩展器电路中的光电耦合器长时间导通,即光电耦合器的第5脚为低电平,光 电耦合器的第5脚上的电压约=0,经过集成块IC4的“(1)门”反相后,变为长高信号,经 100K电阻器RlO给47微法电解电容C5充电,大约10秒钟后,集成块IC3的6脚电压达到 2/3VDD时——集成块IC3复位——使集成块IC3的3脚=0——经集成块IC4的“(3)门” 反相后,产生一个正向的CP脉冲加给集成块IC2的14脚——集成块IC2进位,由Ql = 1 变为Q2 = 1,驱动第二个充电电路J2-1和J2-2继电器,其接点接通第二块(或下一块)电 池充电,完成锂电池充电的自动转换。切换间隔时间大约10秒。其余锂电池的自动转换以此类推,直到最后。5、自动归零所谓归零,即指四块锂电池依次充满后,扩展器电路自动恢复零位而 停止充电。1)归零电路该功能是由⑶4017计数器集成块IC2来完成的。当第四块锂电池 (或最后一块锂电池)充满后《EK2-0851》上的充电红灯由断续闪亮变为长亮,首先是集成 块IC3的6脚电压在约10秒后达到2/3VDD使集成块IC3复位,后经集成块IC4的“(3)门” 反相产生的进位CP脉冲,使集成块IC2由原来的Q4 = 1进位变为Q5 = 1,然后是Q5 = 1 的高电平经半导体二极管直接送给集成块IC2的15脚,计数器集成块IC2立即由Q5 = 1 变为QO = 1。这时整个电路恢复到初始的QO = 1的预备状态。2)锁零电路无论是由于四块锂电池充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锂电池充电扩展器,主要包括外壳(1)、电源插口(2)、指示灯(3)以及内部元器件,其特征在于:在外壳(1)表面开设四个2S充电插口(4-1)和四个3S充电插口(4-2),充电插口与内部电路板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锂电池充电扩展器,主要包括外壳(1)、电源插口 O)、指示灯C3)以及内部元器 件,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隽帆,
申请(专利权)人:刘隽帆,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1[中国|大连]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