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婴幼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超蛙式复位架,属于医学物理疗法器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横托架、背板、后腿圈、前腿圈组成,背板两侧各有一个耳翼用推压手法将患儿股骨头复位,用超蛙式复位架固定,采用动静结合来治疗。使用超蛙式复位架治疗髋关节脱位,不必做内收肌切断手术、安全,清洁护理方便,有效地避免患儿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复位率高。(*该技术在199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蛙式复位架,用于婴幼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属于医学物理疗法器械。目前对1-3岁的婴幼儿,常用Rosen氏支架来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实用婴儿外科》王德生编著P.489页,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84年2月第1版,1984年2月第1次印刷,统一书号14200.50)附图说明图1所示。它由25mm宽的铝板制成,支架呈“ ”型,由横托架1和纵托架2组成,横托架两端向腹侧呈圆弧状,托住患儿腰部。治疗时,先将患儿紧张的内收肌切断,将股骨头用牵拉法复位,随即把患儿大腿架在纵托架2尾端固定,呈蛙型。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1、治疗中需切断紧张的内收肌。2、患儿的股骨头需采用强力复位,容易造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患儿大腿局部压力集中,极易引起疼痛和皮肤压迫性溃疡。4、两个纵托架之间的间距调节困难。距离大,纵托架容易自肩部滑落;距离小,极易损伤患儿的颈部和耳部。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设计的一种医疗、护理可靠方便,对患儿皮肤无损伤,有效地避免造成患儿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超蛙式复位架。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见图2,该图为超蛙式复位架结构图。由横托架1,背板3,后腿圈4,前腿圈5组成。背板由2-2.5mm的板材制成,高160-180mm,宽160-200mm,背板3上部的两侧各伸出一个耳翼6,长35-45mm,宽30-45mm,耳翼6向腹侧弯曲呈圆弧状。横托架1长360-560mm,宽40-50mm,板厚5-6mm,横托架1中央和背板3的下端紧固。横托架1两侧不与背板3重合部份为200-360mm,等分于背板二边,各为100-180mm,对称向上翘,水平夹角呈20-30°,并向腹侧前倾10-20°。横托架1的端部与后腿圈4紧固,后腿圈4与前腿圈5之间用铰链连接,当前腿圈5与后腿圈4合上时呈环状,环状直径约90-130mm。前腿圈5与后腿圈4由1.5-2.5mm的板材弯成半圆,腿圈宽60-80mm。圆环状圈在横托架尾端,它与水平夹角呈20-30°。具体尺寸视患儿身体发育情况而定。材料均由可进行X光透视、质轻的板材制成,如铝板、铝合金板等。本技术的特征是采用推压法将髋关节复位成超蛙式状的患儿配戴超蛙式复位架固定。背板3支撑在患儿整个后腰和臀部,耳翼6正好卡在患儿的腰部,以防止患儿大幅度左右晃动。两腿固定在由后腿圈4和前腿圈5合成的环状圈内。环状圈在横托架尾部,与水平边夹角为20-30°,与患儿复位成的超蛙式位正好吻合,套在患儿大腿上。患儿在复位架中不断地活动,使内收肌逐渐被拉松,从而达到静动结合的治疗效果。图1Rosen氏支架图图2超蛙式复位架结构图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加以说明用2.5mm的铝合金板制作背板,背板高165mm,宽180mm,耳翼长40mm,宽40mm,向腹侧弯曲呈弧状,背板下端与横托架中部用铆钉固定。横托架用厚6mm,宽50mm的铝合金板制作。横托架总长500mm,除去与背板连接部份,在背板以外的横托架部份长320mm,背板两边各有160mm,向上翘24°,并向腹侧前倾16°。横托架两端与后腿圈用铆钉固定,后腿圈与前腿圈之间用铰链连接,可随意启合,环形腿圈直径为110mm。前、后腿圈用宽70mm,厚2mm的铝合金板弯曲成两个半圆。使用前,用海绵和布将复位架的铝板包扎严实,呈柔软状,这样可不损伤患儿皮肤。在背板的外层装两根长帆布背带,另一端装上尼龙搭扣。在一耳翼装上长帆布腹带,带的另一端装尼龙搭扣,在前、后腿圈的外层包布上装尼龙搭扣。将一位2岁患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儿童用推压法将股骨头复位在真臼内,随即将患儿的后腰、臀部靠放在背板上,背板的耳翼正好卡在患儿腰部,与此同时患儿的大腿搁在后腿圈上,再将前腿圈向后腿圈合拢,扣牢尼龙搭扣,扣好左右耳翼间的帆布腹带,最后将背板外包布上的两根带子从患儿肩背往腹侧搭到腹带处栓住。患儿配戴超蛙式复位架固定程序全部完成。在超蛙式复位架上固定三个月,每月定期做一次X光透视,观察复位情况及检查内收肌松驰情况。超蛙式复位架不象石膏绑带紧固在患儿身上,患儿可有一定的活动余量;用Rosen氏支架复位时,患儿大肢扒成蛙型,两大腿呈水平状。而使用超蛙式复位架的患儿,其大腿向屈髋方向伸展,比蛙型呈水平状的大腿高出24°。因此在固定的三个月内,患儿所有髋周肌肉,包括内收肌在内,都可在不断地运动中逐渐被拉松,有效地避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尤其对内收肌明显紧张的患儿,不必做内收肌切断手术,由于内收肌的存在还可以防止由于前倾角过大的股骨头复位后向前脱位,因此使用超蛙式复位架比切断内收肌对髋臼的恢复更符合生理。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对内收肌明显紧张的患儿,不必做内收肌切断手术。2、采用动静结合治疗,股骨头及髋臼发育良好,复位率可达96%。3、治疗安全,有效地避免患儿股骨头的缺血性坏死,不会损伤患儿皮肉。4、复位架重量轻,患儿及其家长易于接受,护理方便。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治疗婴幼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超蛙式复位架,由横托架1组成,其特征在于横托架1的中央和背板3的下端紧固,横托架1的两个端部分别装有后腿圈4,前腿圈5与后腿圈4用铰链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蛙式复位架,其特征在于横托架1伸出背板3的部份往上翘20-30°,并向腹侧前倾10-2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蛙式复位架,其特征在于背板3上部的两侧各有一个耳翼6,耳翼6向腹侧呈弧状弯曲。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蛙式复位架,其特征在于各部件均由可透X光的材料制成。专利摘要一种用于治疗婴幼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超蛙式复位架,属于医学物理疗法器械。本技术由横托架、背板、后腿圈、前腿圈组成,背板两侧各有一个耳翼用推压手法将患儿股骨头复位,用超蛙式复位架固定,采用动静结合来治疗。使用超蛙式复位架治疗髋关节脱位,不必做内收肌切断手术,安全,清洁护理方便,有效地避免患儿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复位率高。文档编号A61F5/04GK2054307SQ8920513公开日1990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1989年6月1日 优先权日1989年6月1日专利技术者诸蓬生 申请人:南京钢铁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治疗婴幼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超蛙式复位架,由横托架1组成,其特征在于:横托架1的中央和背板3的下端紧固,横托架1的两个端部分别装有后腿圈4,前腿圈5与后腿圈4用铰链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诸蓬生,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钢铁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