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一种能够使切削刃的耐破损性提高而实现长寿命化、并且能够防止在工件上产生毛刺而进行良好的切削作业的立铣刀。在绕轴线(O)旋转的立铣刀主体(1)的前端部外周上形成有多个绕轴线(O)扭曲的螺旋状的切屑排出槽(4)、在这些切屑排出槽(4)的朝向立铣刀旋转方向(T)前方侧的壁面的外周侧边棱部上形成有切削刃(5)的立铣刀中,对切削刃(5)实施珩磨;使各个切削刃(5)的珩磨量在轴线(O)方向上变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绕轴线旋转的立铣刀主体的前端部外周上形成有多个切屑排出槽、在该切屑排出槽的朝向立铣刀旋转方向前方侧的壁面的外周侧边棱部形成有切削刃的立 铣刀。
技术介绍
以往,例如在模具的切削加工等中使用的立铣刀由通过超硬合金等硬质材料形成 为圆柱棒状的立铣刀主体构成,在立铣刀主体中,具备设在轴线方向后端侧、例如被机床的 夹盘等把持的柄部、和设在比柄部靠轴线方向前端侧、具备进行工件的切削的切削刃的切 削刃部。这样的立铣刀在切削刃部的外周上,从前端朝向后端侧,形成有绕轴线扭曲的多个 切屑排出槽,在这些切屑排出槽的朝向立铣刀旋转方向前方侧的壁面与朝向径向外侧的外 周面的交叉棱线部(外周侧边棱部)上形成有外周切削刃(切削刃)。此外,在切屑排出槽 的朝向立铣刀旋转方向前方侧的壁面与立铣刀主体的前端面的交叉棱线部上形成有底切 削刃。 并且,上述那样的立铣刀一边将立铣刀主体的后端侧的柄部以悬臂状态保持在机 床的夹盘上一边绕轴线高速旋转,一边沿与轴线交叉的方向进给一边使切削刃部的外周切 削刃切入到工件中而使用。 在实现该立铣刀的长寿命化及切削性的提高的方面,提高该切削刃的耐破损性是重要的因素。但是,在切削刃相对于工件过于锋利的情况下,有时切削力会集中在该切削刃上而发生破损,在以这样发生了破损的状态继续切削的情况下,有切削性显著地受损的问题。所以,在例如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立铣刀中,通过沿着切削刃实施直面状或曲面状的珩磨,实现耐破损性的提高。 专利文献1 :特公平4-40122号公报 专利文献2 :特开2000-5212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在如上述那样对立铣刀的切削刃实施了珩磨的情况下,虽然通过提高耐破损性能 够实现该立铣刀的长寿命化及切削性的提高,但是由于切削刃自身的锋利度下降所以锐度 变差,不仅会在工件上产生毛剌而精加工面变得不合格,而且需要将该毛剌除去的工序等, 加工成本有可能高涨。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做出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切削刃的耐破损性而实现长寿命化、并且能够防止在工件上产生毛剌而进行良好的切削的立铣刀。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以下的方案。 S卩,有关本专利技术的立铣刀,是在绕轴线旋转的立铣刀主体的前端部外周上形成有 多个绕上述轴线扭曲的螺旋状的切屑排出槽、在这些切屑排出槽的朝向立铣刀旋转方向前 方侧的壁面的外周侧边棱部上形成有切削刃的立铣刀,其特征在于,对上述切削刃实施珩磨;各个上述切削刃的珩磨量在轴线方向上变化。 S卩,在这样的结构的立铣刀中,在切削刃的珩磨量较大的部位提高了耐破损性,对 于较大的切削力也能够承受,在珩磨量较小的部位维持刃尖的锋利度,成为锐度较高的部 位。因而,通过根据切削状况使立铣刀的切削刃的珩磨量在轴线方向上变化,例如在容易破 损的部位使切削刃的珩磨量增加,在其他部位使珩磨量减少,能够在延长切削刃的寿命的 同时维持锑度、防止毛剌的产生。 此外,有关本专利技术的立铣刀的特征在于,上述切削刃的珩磨量从立铣刀旋转方向 前方侧朝向立铣刀旋转方向后方侧变小。 在一边将立铣刀沿与轴线交叉的方向进给一边对工件实施切削加工时,在立铣刀的前端部外周上与切屑排出槽一起以螺旋状设置的切削刃中的、位于立铣刀旋转方向前方侧的部分最先咬入到工件中。因此,该部分容易因咬入的冲击而破损,但在本专利技术的立铣刀中,由于构成为使切削刃的立铣刀旋转方向前方侧的部分的珩磨量最大、朝向立铣刀旋转方向后方侧而珩磨量变小,所以能够提高最容易破损的部分的耐破损性,并且在其他部分能够维持锐度。因而,能够在延长切削刃的寿命的同时防止毛剌的产生。 此外,在有关本专利技术的立铣刀中,可以是上述切削刃的珩磨量从立铣刀旋转方向前方侧朝向立铣刀旋转方向后方侧变大。 例如,在通过一般的切屑排出槽随着从前端侧朝向后端侧向立铣刀旋转方向后方侧扭曲的螺旋状的立铣刀对表面比其他部分硬的工件实施加工时,立铣刀的后端侧的切削刃切削工件的表面,所以在切削刃的后端侧容易发生破损,但通过使珩磨量从立铣刀旋转方向前方侧朝向立铣刀旋转方向后方侧变大,珩磨量从立铣刀的前端侧朝向后端侧变大,所以能够在切削刃的前端侧维持锐度的同时、在切削工件的表面的后端侧使耐破损性提高。因而,即使在对表面较硬的工件实施加工的情况下,也能够延长切削刃的寿命。 根据有关本专利技术的立铣刀,通过构成为使切削刃的珩磨量在轴线方向上变化,能够提高切削刃的耐破损性而实现长寿命化,并且能够维持切削刃的锐度而防止在工件上产生毛剌、进行良好的切削作业。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立铣刀的侧视图。 图2是图1的切削刃部的剖视图。 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的切削刃附近的放大图。 图4是图1的B-B剖视图的切削刃附近的放大图。 图5是图1的C-C剖视图的切削刃附近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立铣刀主体 4切屑排出槽 5切削刃 0轴线 T立铣刀旋转方向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立铣刀进行说明。图1是有关本实施方式 的立铣刀的侧视图,图2是图1的切削刃部的剖视图,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的切削刃附 近的放大图,图4是图1的B-B剖视图的切削刃附近的放大图,图5是图1的C-C剖视图的 切削刃附近的放大图。该立铣刀具有呈大致圆柱状而以轴线0为中心旋转的立铣刀主体1, 设立铣刀主体l的后端侧(在图1中是右侧)为被机床的主轴端等把持的柄部2,设立铣刀 主体1的前端侧(在图1中是左侧)为切削刃部3。 在切削刃部3的外周上,沿周向以等间隔形成有从立铣刀主体1的前端侧朝向后 端侧绕轴线0向立铣刀旋转方向T后方侧以一定的角度扭曲的多条(在本实施方式中是4 条)切屑排出槽4,在这些切屑排出槽4的朝向立铣刀旋转方向T前方侧的壁面与连接在立 铣刀旋转方向T后方侧的外周面的交叉棱线部、即上述壁面的外周侧边棱部上,形成有作 为外周刃的切削刃5。 S卩,形成有从立铣刀主体1的前端侧朝向后端侧绕轴线0向立铣刀旋转方向T后 方侧以规定的角度扭曲的4个切削刃5。由此,将切屑排出槽4的朝向立铣刀旋转方向T前 方侧的壁面作为前刀面6,将该切屑排出槽4的连接到立铣刀旋转方向T后方侧的外周面作 为切削刃5的后刀面7。这里,前刀面6呈朝向立铣刀旋转方向T后方侧凹陷的凹曲面状, 对于切削刃5赋予正的前角。另外,该切削刃5绕轴线0所成的旋转轨迹的与轴线0垂直 的截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以轴线0为中心的圆形。 另一方面,在切削刃部3的前端部上,形成有从切屑排出槽4向内周侧延伸的中心 槽8,在切屑排出槽4的朝向立铣刀旋转方向T前方侧的壁面的前端侧边棱部上,形成有从 上述切削刃5的前端延伸到立铣刀主体1径向内侧的轴线0附近的底切削刃9。 这里,对切削刃5实施珩磨,以使得在垂直于轴线0的截面中该切削刃5的前刀面 6与后刀面7的边界部成为圆弧状,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该珩磨量在轴线0方向上变化。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实施随着从立铣刀主体1的立铣刀旋转方向T前方侧朝向立铣 刀旋转方向T后方侧、即随着从立铣刀主体1的前端侧朝向后端侧、位于切削刃5的前刀面 6与后刀面7的边界部的圆弧的曲率半径连续地变小那样的珩磨。 详细地讲,在表示切削刃部3的前端部的垂直于轴线0的截面中的切削刃5的图 3中,通过对切削刃5的前端较大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铣刀,是在绕轴线旋转的立铣刀主体的前端部外周上形成有多个绕上述轴线扭曲的螺旋状的切屑排出槽、在这些切屑排出槽的朝向立铣刀旋转方向前方侧的壁面的外周侧边棱部上形成有切削刃的立铣刀,其特征在于,对上述切削刃实施珩磨;各个上述切削刃的珩磨量在轴线方向上变化。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三木崇志,高木优次,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