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离合变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77479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七个或八个前进档(V1~V8)的双离合变速器(100)。而在这种双离合变速器(100)中,齿轮平面(Z1~ZK,E1,E2),或需要的齿轮和滑套(S1~S4)却相对较少。结果,双离合变速器(100)特别是在轴向方向上较小。另外该双离合变速器更轻、成本更低。因此,在不要求大量齿轮的情况下,由于在多档位中重复使用齿轮副,这种齿轮组设计实现了很高的总档位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双离合变速器
技术介绍
EP 1 013 966 Al公开了一种双离合变速器。该双离合变速器具有六个前进档。 设置有两个彼此共轴布置的副轴。为此其中一个副轴设计成空心轴,并支承在设计成内轴 的另一个副轴上。在空心轴上布置有一固定齿轮和一空套齿轮(Losrad)。 在DE 100 37 398 Al中,在图2的实施例中规定仅有固定齿轮共轴地设置在 空心轴上。DE 199 18 732 Al公开了一种双离合变速器,其中两个输入常(啮合)级 (Eingangskonstanten)设计成固定齿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紧凑、经济的、具有较多档位的双离合变速器。 根据本专利技术,该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来实现。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点在于提供多于六个前进档。特别是可以提供七个或八个前进 档。而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双离合变速器中,所需齿轮平面或所需齿轮和换档元件的数量却较 低。结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双离合变速器特别是在轴向方向上很小。另外,该双离合变速器重 量轻、成本低。因此,由于在多个档位中对齿轮副的重复使用(Doppel皿tz皿g),根据本专利技术 的齿轮组设计在无需大量齿轮的情况下实现了更大的总档位数。 在一种特别较有利的设计方案中,可在变速器壳体中设置一中间壁,从而可靠地 防止长副轴的横向弯曲。 在另一种较有利的设计方案中,副轴在直接档中能被脱离,从而避免搅动损失/搅油损失(Planschverluste),使双离合变速器在直接档中的效率较高。 在另一种设计方案中,提供一种双离合变速器的速比间隔/速比变化(Gangspriinge)的特别有利的分级(Abstufungen)。 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由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附图得出。附图说明 下面通过多个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 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示出具有七个或八个前进档以及两个倒车档的双离合变速器的齿轮 组,其中该双离合变速器包括四个滑套和两个离合器, 图2示出根据图1的双离合变速器的实施例,其具有一特别短的导向支承结构 (Pilotlage進g)禾口一中间壁, 图3示出根据图1的双离合变速器的实施例,其包括一具有较长盲孔的导向支承 结构, 图4针对根据图1至图3的变速器、通过图表示出在近似渐进的第一分级中的速 比间隔, 图5针对根据图1至图3的变速器、通过图表示出在近似渐进的第二分级中的速 比间隔, 图6针对根据图1至图3的变速器、通过图表示出在严格的几何分级中的速比间 隔, 图7针对根据图1至图3的变速器、通过图表示出在近似几何的第三分级中的速 比间隔, 图8针对各个档位示出图1所示的双离合变速器的功率流, 图9在图表中示出根据图1至图3的双离合变速器的滑套和两个离合器的相应位 置,以及 图IO在一类似图9的图表中示出各换档状态,所述换档状态在最前方的滑套的升 档过程方面被优化。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所示的双离合变速器100具有七个或八个前进档VI V8以及两个倒车档 R1、R2。所有前进档VI V8都能被依次、连续动力换档。两个倒车档R1、R2也可以在相互 间动力换档。设有分别带一滑套S1 S4的四个换档元件。因此,输入轴10通过并行布置 在功率流中的第一分变速机构22和第二分变速机构24连接到主轴20。分变速机构22、24 具有 _各一个摩擦接合动力换档离合器1(1、1(2,以及 -各一个中间轴12、14。 第一中间轴14与第二中间轴12同心。两个中间轴12、14布置成与输入轴10共 轴,并能分别通过动力换档离合器Kl、 K2作用连接到输入轴10。属于第一分变速机构22 的第二中间轴12 —方面可通过可接合并可脱离接合的滑套Sl作用连接到主轴20以形成 直接的第五前进档V5,另一方面通过该滑套Sl经由一输入空套齿轮41和第二输入常级E2 的一与该空套齿轮41啮合的固定齿轮51与一平行于主轴20的、设计成空心轴18的副轴 作用连接。由此空心轴18属于第一分变速机构22,并能通过第一齿轮平面Zl进入功率流 以与主轴20 —起形成最高前进档V7或两个最高前进档V7、V8。在此,齿轮副Zl包括一共 轴布置在主轴20上的空套齿轮1和共轴、抗转动地布置在空心轴18上的固定齿轮2。第七 或第八前进档V7或V8分别通过以下方式形成将布置在空套齿轮1后的第二滑套S2向前 移动以在空套齿轮1与主轴20之间形成抗转动的连接。在第二输入常级E2前设有第一输 入常级E1,该第一输入常级包括一相对于空心中间轴14共轴、抗转动地布置的输入固定齿 轮50以及一相对于内轴19共轴、抗转动地布置的固定齿轮52。根据经过输入常级E1和 E2中的哪一个将驱动转矩导入齿轮副Zl,相应接合第七或第八前进档V7或V8。 在第一齿轮副Zl后布置有第二齿轮副Z2。第二齿轮副Z2也包括一共轴布置在主 轴20上的空套齿轮3和一共轴、抗转动地布置在空心轴18上的固定齿轮4。如果布置在两 个空套齿轮1、3之间的第二滑套S2被向后移动,则第二滑套S2在主轴20与空套齿轮3之 间建立抗转动连接。 设计成内轴19的另一副轴布置在空心轴18内。该内轴19在前端具有第一输入 常级E1的固定齿轮52。内轴19的带有该固定齿轮52的区域由此向前伸出空心轴18。内 轴19的另一区域向后伸出空心轴18。该区域按从前向后的依次排列的顺序支承有一第三 滑套S3、一空套齿轮5, 一固定齿轮6和一固定齿轮7。通过第三滑套S3能选择将空心轴 18或空套齿轮5与内轴19接合。在此该空套齿轮5与一共轴、抗转动地布置在主轴20上 的固定齿轮8啮合。空套齿轮5以及与之啮合的固定齿轮8由此属于第三齿轮平面Z3。第 三齿轮平面Z3属于第六前进档V6。 在第三齿轮副Z3后设置第四齿轮副Z4,第一和第二前进档VI、 V2经由该第四齿 轮副Z4传动。第四滑套S4与主轴20共轴地布置在第四齿轮副Z4与一位于该第四齿轮副 后方的第五齿轮副Z5之间。如果向前移动该滑套S4,则该滑套S4在第四齿轮副Z4的空套 齿轮30与主轴20之间建立抗转动连接。而如果向后移动滑套S4,则该滑套S4在齿轮系 ZK的空套齿轮31与主轴20之间建立抗转动连接。除空套齿轮31和最靠后的固定齿轮7 外,齿轮系ZK还包括中间齿轮32,中间齿轮32 —方面与空套齿轮31啮合另一方面与最靠 后的固定齿轮7啮合。为简化视图起见,该中间齿轮32以放入视图平面中的方式示出。根 据经哪一个输入常级将转矩引入齿轮系ZK,相应接合第一倒车档Rl或第二倒车档R2。 两个齿轮副Z2和Z4分别利用一个在主轴20上的空套齿轮3、30来实现两个不同 的前进档VI V4。第一齿轮副Zl可仅用于前进档V7,或者可用于两个前进档V7和V8。 由于这种双重的或三重的重复使用,使双离合变速器沿轴向短于相应的已知变速器设计。 内轴19较长。如果双离合变速器连接到高转矩驱动发动机或设计具有用于传递 高转矩的齿轮尺寸,则可根据图2为附加的支承位置使用中间壁40来可靠地避免内轴19 的横向弯曲。该中间壁40可布置成,使其在变速器输入侧的端部区域中支承主轴20。在一 附图未示出的实施例中,与内轴共轴并支承在该内轴上的空心轴18也可通过该中间壁40 附加地支承。 在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离合变速器(100),具有能在相互间进行动力换档至少七个前进档(V1至V8)以及能在相互间进行动力换档的两个倒车档(R1,R2),其中第一离合器(K1)与一空心中间轴(14)相连接,第二离合器(K2)与一布置在所述空心中间轴内的中间轴(12)连接,该布置在所述空心中间轴内的中间轴在一滑套(S1)的第一终端位置与输入空套齿轮(41)抗转动地连接、而在第二终端位置与共轴的主轴(20)抗转动地连接,在该主轴上共轴地布置两个空套齿轮(3,30),所述两个空套齿轮分别与副轴(18;19)的固定齿轮(4;6)相啮合以建立共四个不同的前进档(V1,V2,V3,V4)。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C吉特
申请(专利权)人:戴姆勒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