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汽车座椅后座盆冲压件双浮动拉延的模具,它包括上模和下模,其中,上模包括上模座和凹模,下模包括下模座、凸模及下模压边圈,在上模座上设置有位于凹模所在位置的外侧的上模压边圈,在上模座内设置有氮气弹簧,氮气弹簧的顶端抵在上模压边圈上,工作时,氮气弹簧控制上模压边圈下行;在下模座上设置有压机气垫顶杆,压机气垫顶杆的顶端抵在下模压边圈上,工作时,压机气垫顶杆控制下模压边圈上行。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构紧凑、使用方便的优点,它不但能提高汽车座椅后座盆冲压件的质量,避免出现褶皱现象,还能在一套模具上实现两个不同方向的拉延,节约了成本。(*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具,特别是一种用于汽车座椅后座盆冲压件的 模具。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用于汽车座椅后座盆冲压件的模具一般包括上模和下模,其 中,上模包括上模座和凹模,下模包括下模座、凸模及下模压边圈, 它在使用时,由于上模没有压边圈,使下模压边圈和凹模还没有接触, 凹模提前接触板料,在成型过程中材料不能同时变形,而是局部先变 形,材料局部变形时由于凹模与压边圈还未压死,所以材料变形没有 任何的约束性,严重的还有可能出现板料重叠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在压边圈周围有较多的起皱。因为零件凸模成形部分占60%,凹模成 形部分占40%。且凹模成形部分高出压料面30mm。在这种情况下会影 响压边质量跟零件刚性甚至出现褶皱,影响了产品的质量。为了保证产品质量现在也有釆用两次拉延的工艺方式,第一次拉延是 将在传统工艺中需要凹模成形改变成凸模成形,即将平的板料先做一个预 成形,第二次拉延是将预成形后的板料的翻转180。,再按照按照传统工序 进行拉延,该工艺方式虽然能满足产品品质要求,能有效地解决压边圈闭 合时所产生的起皱问题,但多了一道工艺,增加了模具制造成本和冲压件 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使用方便的用于汽车 座椅后座盆冲压件双浮动拉延的模具,它不但能提高汽车座椅后座盆冲压 件的质量,避免出现褶皱现象,还能在一套模具上实现两个不同方向的拉 延,节约成本。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上模和下模,其中,上模包括上模座和凹模,下模包括下模座、凸模及下模压边 圈,在上模座上设置有位于凹模所在位置的外侧的上模压边圈,在上模座 内设置有氮气弹簧,氮气弹簧的顶端抵在上模压边圈上,工作时,氮气弹 簧控制上模压边圈下行;在下模座上设置有压机气垫顶杆,压机气垫顶杆 的顶端抵在下模压边圈上,工作时,压机气垫顶杆控制下模压边圈上行。本技术中的氮气弹簧所提供的压力满足压边圈闭合时所需的设 计压力,它们位于上模压边圈底部并均匀分布,所述的压机气垫顶杆为现 有技术,本技术在工作时,将板料放置在打开的上模与下模之间,模 具开始工作时,先通过氮气弹簧使上模压边圈下行并高出凹模,由压机气 垫顶杆推动下模压边圈上行并高出凸模,使上模压边圈与下模压边圈闭合,压住板料,并释放出了足够的压边力;模具继续闭合,此时的上、下模压 边圈跟凸模之间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凹模也继续下行完成凹模成形部分, 即完成第一次拉延,在第一次拉延过程中,当凹模接触到板料时,板料已 处于压紧状态,从而起到防止压边圈闭合时板料起皱现象的发生,提高了 成形质量;由于下模压机气垫顶杆的力量大于上模氮气弹簧的力量,在闭 合的过程中氮气弹簧逐渐压縮,当上模压边圈底部与上模座底平面平齐处 于闭合状态,即上模压边圈的底平面与上模座底平面相互接触时,上模部 分下行开始迫使下模压边圈下行直到模具完全闭合完成凸模成形,即完成 第二次拉延。本技术在一套模具上实现了板料两个不同方向的拉延, 减少了工艺步骤,明显的节约了成本,使用非常方便。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构紧凑、使用方便的 优点,它不但能提高汽车座椅后座盆冲压件的质量,避免出现褶皱现象, 还能在一套模具上实现两个不同方向的拉延,节约了成本。附图说明本技术的附图说明如下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2为本技术第一次拉延成型上下压边圈闭合时的结构示图3为本技术第一次拉延成型结束时的结构示意4图4为本技术第二次拉延成型结束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l.上模;2.下模;3.上模座;4.凹模;5.下模座;6.凸模;7.下模压边圈;8.上模压边圈;9.氮气弹簧;IO.压机气垫顶杆;11.板料。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上模1和下模2,其中,上模1包括上模 座3和凹模4,下模2包括下模座5、凸模6及下模压边圈7,在上模座3 上设置有位于凹模4所在位置的外侧的上模压边圈8,在上模座3内设置有 氮气弹簧9,氮气弹簧9的顶端抵在上模压边圈8上,工作时,氮气弹簧9 控制上模压边圈8下行;在下模座5上设置有压机气垫顶杆10,压机气垫 顶杆10的顶端抵在下模压边圈7上,工作时,压机气垫顶杆控制下模压边 圈上行。如图2、 3、 4所示,本技术中的氮气弹簧9所提供的压力满足压 边圈闭合时所需的设计压力,它们位于上模压边圈8底部并均匀分布,所 述的压机气垫顶杆10为现有技术,本技术在工作时,将板料11放置 在打开的上模1与下模2之间,模具开始工作时,先通过氮气弹簧9使上 模压边圈8下行并高出凹模4,由压机气垫顶杆10推动下模压边圈上行并 高出凸模6,使上模压边圈8与下模压边圈7闭合,压住板料ll,并释放 出了足够的压边力;模具继续闭合,此时的上、下模压边圈跟凸模6之间 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凹模4也继续下行完成凹模成形部分,即完成第一 次拉延,参见图2、 3,在第一次拉延过程中,当凹模4接触到板料11时, 板料11已处于压紧状态,从而起到防止压边圈闭合时板料11起皱现象的 发生,提高了成形质量;由于下模2中的压机气垫顶杆10的力量大于上 模中的氮气弹簧9的力量,在闭合的过程中氮气弹簧9逐渐压縮,当上模 压边圈8底部与上模座3底平面平齐处于闭合状态,即上模压边圈的底平 面与上模座底平面相互接触时,上模部分下行开始迫使下模压边圈下行直 到模具完全闭合完成凸模成形,即完成第二次拉延,参见图4。本技术 在一套模具上实现了板料两个不同方向的拉延,减少了工艺步骤,明显的 节约了成本,使用非常方便。权利要求1. 一种用于汽车座椅后座盆冲压件双浮动拉延的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其中,上模(1)包括上模座(3)和凹模(4),下模(2)包括下模座(5)、凸模(6)及下模压边圈(7),其特征在于在上模座(3)上设置有位于凹模(4)所在位置的外侧的上模压边圈(8),在上模座(3)内设置有氮气弹簧(9),氮气弹簧(9)的顶端抵在上模压边圈(8)上,工作时,氮气弹簧(9)控制上模压边圈(8)下行;在下模座(5)上设置有压机气垫顶杆(10),压机气垫顶杆(10)的顶端抵在下模压边圈(7)上,工作时,压机气垫顶杆控制下模压边圈上行。专利摘要一种用于汽车座椅后座盆冲压件双浮动拉延的模具,它包括上模和下模,其中,上模包括上模座和凹模,下模包括下模座、凸模及下模压边圈,在上模座上设置有位于凹模所在位置的外侧的上模压边圈,在上模座内设置有氮气弹簧,氮气弹簧的顶端抵在上模压边圈上,工作时,氮气弹簧控制上模压边圈下行;在下模座上设置有压机气垫顶杆,压机气垫顶杆的顶端抵在下模压边圈上,工作时,压机气垫顶杆控制下模压边圈上行。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构紧凑、使用方便的优点,它不但能提高汽车座椅后座盆冲压件的质量,避免出现褶皱现象,还能在一套模具上实现两个不同方向的拉延,节约了成本。文档编号B21D37/10GK201279549SQ200820100199公开日2009年7月29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6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6日专利技术者罡 陈 申请人:广州普什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汽车座椅后座盆冲压件双浮动拉延的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其中,上模(1)包括上模座(3)和凹模(4),下模(2)包括下模座(5)、凸模(6)及下模压边圈(7),其特征在于:在上模座(3)上设置有位于凹模(4)所在位置的外侧的上模压边圈(8),在上模座(3)内设置有氮气弹簧(9),氮气弹簧(9)的顶端抵在上模压边圈(8)上,工作时,氮气弹簧(9)控制上模压边圈(8)下行;在下模座(5)上设置有压机气垫顶杆(10),压机气垫顶杆(10)的顶端抵在下模压边圈(7)上,工作时,压机气垫顶杆控制下模压边圈上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罡,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普什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