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索尼公司专利>正文

隔膜和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63882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隔膜和电池。一种隔膜包含:具有第一主面和第二主面的第一层;和形成于第一主面和第二要面中至少之一上的第二层;其中第一层是包含第一聚合物树脂的微孔膜,而第二层是包含具有电绝缘性质的无机粒子和第二聚合物树脂的微孔膜。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包含该隔膜的电池。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获得耐压性和离子渗透性都能够实现的隔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隔膜和包含这种隔膜的电池,而更具体而言,涉及层压型隔膜。
技术介绍
由于移动电子技术近来令人瞩目的发展,如移动电话和笔记本电脑的电子装置被 认为是支持先进的信息社会的基本技术。实现这种电子装置的高水平功能性的研究和开 发,已经取得长足进步,而这些电子装置的功耗也随之成正比升高。另一方面,对于这些电 子装置持久的驱动力是必要的。因此,实现成为其驱动电源的高能量密度的二次电池必然 是合乎需要的。另外,从安装于这些电子装置中的电池所占有的体积、质量等方面看,电池 的能量密度尽其可能地高是合乎需要的。因此,近来,具有优异能量密度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已经内置于大多数装置中。在锂离子二次电池中,通过隔膜相对而隔离正极和负极,同时实现了安全和电池 容量。然而,考虑到实现高容量和高安全性,在相关技术中仅仅通过使用聚烯烃微孔膜很难 获得足够的容量。换句话说,在根据电子装置功能性提高而实现的高容量的电池中,电极层 的厚度也增大。因此,负极的膨胀充电过程之时也会增加。此时,压力施加于电池的内部, 隔膜的孔道就会坍塌而降低离子渗透性。因此,在其中压缩电阻较低的情况下,很难获得足 够的电池特性。同时,例如正如在JP-A-2008-4536中,公开了采用在复合膜内压头载荷 (indenter load)达到Ukgf/cm2之时具有的动态硬度DH为1000或更高的隔膜的技术,这 种复合膜通过在聚烯烃微孔膜至少一个面上形成由具有耐热性的聚合物多孔体形成的涂 层而获得。
技术实现思路
由于负极混合物的厚度随着容量的增加而增加,施加于电池内部的压力进一步增 加。然而,在JP-A-2008-4536中,并未检查隔膜在其中隔膜负载大于或等于Ukgf/cm2的 状态下是否保持其孔道。因此,提供能够甚至在电极随着充/放电而发生电极膨胀的情况下维持隔膜孔道 的隔膜以及包含这种隔膜的电池,是合乎需要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隔膜,包括具有第一主面和第二主面的 第一层;和形成于第一主面和第二主面中至少一个上的第二层。第一层是包括聚合物树脂 的微孔膜,而所述第二层是包括具有电绝缘性质的无机颗粒和聚合物树脂的微孔膜。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电池,包括正极(正电极);负极(负电 极);电解质;和隔膜。隔膜包括具有第一主面和第二主面的第一层以及形成于第一主面和 第二主面中至少一个上的第二层。第一层是包括聚合物树脂的微孔膜,而第二层是包括具 有电绝缘性质的无机颗粒和聚合物树脂的微孔膜。在以上所述的隔膜中,优选隔膜的透气度(值)和第一层的透气度(值)之差等于或小于60seC/100ml,而在50kgf/cm2下于60°C向隔膜施压两分钟时透气度(值)的透 气度升高率,相对于压力载荷之前的透气度(值),小于或等于35%。为了实现这种类型的 隔膜,优选无机颗粒的平均颗粒直径D20大于第一层表面上的孔道开口的平均孔直径,而 第一层表面上孔道开口的平均孔直径大于或等于0. 03 μ m而小于或等于2. 00 μ m。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耐压性得以改进,而无机颗粒并不容许侵占第一层 表面上形成的孔道。因此,很难压碎隔膜第一层的孔道。因此,高离子渗透性和高耐压性都 能够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能够获得耐压性和离子渗透性都能够实现的隔膜。 因此,能够获得具有高安全性和优异电池特性的电池。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具体实施方式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构造实例的 截面视图。图2是图1中所示卷绕电极体一部分的放大截面视图。图3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具体实施方式的隔膜的构造实例的截面视图。图4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具体实施方式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构造实例的 部件分解透视图。图5是沿着线VI-VI的图4中所示卷绕电极体的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将参照附图按照以下次序进行描述。(1)第一具体实施方式(圆柱型电池的实例)(2)第二具体实施方式(平板型电池的实例)<1.第一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具体实施方式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构造实例 截面图。这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就是所谓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中负极的容量通过根 据为电极反应物质的锂(Li)的嵌入(intercalation)或释放的容量分量(capacitance component)表示。该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是一种所谓的圆柱型的二次电池并具有一个卷绕 电极体20,其中一对条带形正极21和条带形负极22在具有基本上中空柱形形状的电池壳 11内用间隔插入其间的隔膜23进行层叠和卷绕。卷绕电极体20是这种状态隔膜23、负 极22、隔膜23和正极21按这种次序层叠和卷绕,而在外侧的隔膜23端部暴露于卷绕电极 体20的外周上并面对电池壳11的内壁。电池壳11由镀镍(Ni)的铁(Fe)构成。电池壳11的一端封闭,而其另一端敞开。 在电池壳11内部,注入电解质溶液而使得用电解质溶液浸渍隔膜23。另外,一对绝缘板12 和13垂直于卷绕外周面设置以便使卷绕电极体20夹在其间。在电池壳11的敞开端中,电池盖14和设置于电池盖14内的安全阀机构15和正 温度系数器件(PTC器件)16都在通过密封衬垫17堵缝(caulk)而安装。因此,电池壳11 的内部是气密性密封的。电池盖14,例如,是由与电池壳11的材料相同的材料构成。安全阀机构15电连接于电池盖14。因此,当电池内压由于内部短路,外部加热等而达到预定或 更高水平时,圆盘形板15A就翻转,由此切断电池盖14和卷绕电极体20之间的电连接。密 封衬垫17,例如,由绝缘材料构成,而其表面用浙青涂覆。例如,中心销M插入于卷绕电极体20的中心。由铝(Al)等制成的正极引线25 连接至卷绕电极体20的正极21 ;而由镍等制成的负极引线沈连接至卷绕电极体20的负极 22。正极引线25从卷绕电极体20延伸,其一端固定于正极21在卷绕中心侧的端部的而同 时其另一端焊接至安全阀机构15,由此正极引线25电连接至电池盖14 ;而负极引线沈从 卷绕电极体20延伸,其一端固定于负极22外侧端而同时其另一端焊接至电池壳11,由此负 极引线26电连接至电池壳11。图2是图1中所示卷绕电极体20的一部分的放大截面视图。图3是表示隔膜构 造实例的截面视图。下文中,构成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的正极21、负极 22、隔膜23和电解质溶液将会按序参照图2和图3进行描述。正极21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例如,正极活性物质层21B设置于正极集电体21A 的两侧上。尽管在图中未显示,正极活性物质层21B可以设置于正极集电体21A的仅仅一 侧上。正极集电体21A由金属箔如铝箔形成。除了正极集电体21A的两端之外,正极活性 物质层21B设置于正极集电体21A上。正极引线25连接至其中没有设置正极活性物质层 21B并暴露正极集电体21A的正极21的正极集电体21A的部分。正极活性物质层21B被构造成含有,例如,一种或两种或更多种类型的能够嵌入 和释放锂的构成正极的材料作为正极活性物质。必要时,正极活性物质层21B构造成含导 电材料如石墨和粘合剂如聚偏氟乙烯。作为能够嵌入和释放锂的构成正极的材料,例如,可以适当使用含锂的化合物,如 氧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隔膜,包括:具有第一主面和第二主面的第一层;和形成于所述第一主面和所述第二主面中至少之一上的第二层;其中,所述第一层是包括第一聚合物树脂的微孔膜,而所述第二层是包括第二聚合物树脂和具有电绝缘性质的无机颗粒的微孔膜。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千叶一毅梶田笃史手岛由香子林正健
申请(专利权)人:索尼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