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沈传良专利>正文

液压电梯蓄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358330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液压电梯蓄能装置,包括外油缸、油缸盖和外柱塞杆,外油缸与外柱塞杆之间有油缸腔,外柱塞杆内安内柱塞杆,外柱塞杆与内柱塞杆间有外柱塞腔,内柱塞杆有内输油孔与外柱塞腔相通,油缸腔由输油管连油泵,内输油孔连分配阀组进口,出口由油管连不等径活塞蓄能器的大头活塞腔,不等径活塞蓄能器至少为2只,各只包括大头活塞腔和小头活塞腔,大头为油腔,小头为气腔,油腔活塞大于气腔活塞,各只不等径活塞蓄能器的活塞面积比例不相同,油腔活塞与气腔活塞由推杆相连,小头活塞腔由输气管连通贮气罐,外柱塞杆上头有油缸组件连接电梯轿箱或者钢丝滑轮座,油缸内的油液通往压力变送器接信号电路控制器,信号电路控制器控制分配阀组。(*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液压电梯的升降系统,具体是涉及液压电梯蓄能装置,主要适用 于运客、运货电梯。
技术介绍
运货电梯(简称货梯)一般采用电动葫芦、曳引机或者液压油缸为动力,电动葫芦 配置变速齿轮、连接轴和钢丝索等部件,由于电梯长期运行,其中钢丝索容易磨损拉断,齿 轮和轴等零部件也容易损坏,所以安全性能差,出故障多,维修麻烦。曳引机应用钢丝和配 置块等部件,载重由轿箱配重块限制。而且电动葫芦或者曳引机需要安装在上一层楼的机 房中,多一层楼的机房高出厂房,建筑投资增加。已有采用液压油缸为动力的电梯,由于电 梯下行时液压缸柱塞中的压力油全部放回油箱,能量全部浪费,并且由控制阀组控制速度 放油,而当电梯上行时,则存在着液压缸柱塞与轿箱重量由液压泵直接顶,液压缸柱塞与轿 箱重量使动力功耗大,油泵需要配置大功率电机,投资费用和耗电费用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运货电梯通常从底层向上运载原料,而从上往 下运载产品,上、下交替运货的特点,采用蓄能、释放能量的关系,提供一种液压电梯蓄能装置。本技术液压电梯蓄能装置的技术方案为包括外油缸、油缸盖和外柱塞杆,外 油缸与外柱塞杆之间有油缸腔,外油缸与外柱塞杆的配合处安装外柱塞密封件,其特征在 于外柱塞杆内腔中安装内柱塞杆,外柱塞杆与内柱塞杆之间有外柱塞腔,内柱塞杆与柱塞 的配合处安装内柱塞密封件,内柱塞杆中有内输油孔,内输油孔与外柱塞腔相通,油缸腔由 输油管连接油泵,内输油孔连接分配阀组的进口,分配阀组的出口由油管连接不等径活塞 蓄能器的大头活塞腔,不等径活塞蓄能器至少为2只,各只不等径活塞蓄能器包括大头活 塞腔和小头活塞腔,大头活塞腔为油腔,小头活塞腔为气腔,油腔活塞的面积大于气腔活塞 的面积,各只不等径活塞蓄能器的活塞面积的比例不相同,油腔活塞与气腔活塞由推杆相 连,小头活塞腔由输气管连通贮气罐,所述的外柱塞杆上头有油缸组件,油缸的活塞头部连 接电梯轿箱或者钢丝滑轮座,油缸内的油液通往压力变送器,压力变送器连接信号电路控 制器,信号电路控制器控制分配阀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压电梯蓄能装置,首先以外油缸、外柱塞杆和油缸盖组 成外柱塞油缸,有油缸腔,但外柱塞杆为中空有腔,再由中空的外柱塞杆和中空的内柱塞杆 组成内柱塞油缸,有外柱塞腔,内柱塞杆中有内输油孔,内输油孔与外柱塞腔相通,油缸腔 由输油管连接油泵,电梯上行时开动油泵把油输入油缸腔内推动外柱塞杆上升带动电梯轿 箱,电梯下行时油缸腔中的油流回油箱,但与此同时外柱塞腔随着内柱塞杆的进入而容积 缩小,外柱塞腔中的油通过内输油孔并经分配阀组进到等差活塞蓄能器的油腔中,油腔的 油腔活塞上升推动气腔中的气腔活塞,气腔中的氮气气体压入贮气罐中蓄能,全部为免费蓄能。当电梯上行时,压缩的氮气气体释放能量,推动外柱塞杆,减少油泵送油,降低耗电 费用,达到节能目的。由于电梯下行各次的重量不同,内输油孔每次的排油速度不一样,到 达不等径活塞蓄能器的蓄能多少也不一样,所以不等径活塞蓄能器至少2只,根据蓄能的 多少,由压力变送器、信号电路控制器和分配阀组自动选择某一只不等径活塞蓄能器工作。 具体工作过程为电梯下行,外柱塞腔内的油经内输油孔压经分配阀组(分配阀组的具体 结构为已有技术)内,与此同时,电梯轿箱与外柱塞杆连接处中的压力变送器发出信号,通 过信号电器控制器到达分配阀组,压力变送器和信号电路控制器的具体构造属已有技术, 由分配阀组自动选择某一阀门打开,把内输油孔送来的油连接到该打开的阀门相连的输油 管,输油管把油送到对应的不等径活塞蓄能器。本技术的液压电梯蓄能装置,所述的油缸组件包括连接在电梯轿箱下部的接 头,接头中有球窝,球窝中连接活塞球头,球头下有活塞,活塞外有缸套,缸套外的油缸体连 接外柱塞杆。这仅仅是油缸组件的一种连接方式。所述的不等径活塞蓄能器为3只,甲不 等径活塞蓄能器的甲小头活塞与甲大头活塞的面积比为1 1.25,乙不等径活塞蓄能器的 乙小头活塞与乙大头活塞的面积比为1 1.8,丙不等径活塞蓄能器的丙小头活塞与丙大 头活塞的面积比为1 2. 5。各只不等径活塞蓄能器的活塞面积的比例不相同,这仅仅是一 组数据,在实际产品中可选用其它数据。钢丝滑轮座下有法兰,法兰连接活塞。这是另一种 油缸组件的结构方案。钢丝滑轮座上有滑轮支架,滑轮支架中安装甲滑轮,在外油缸的下部 安装乙滑轮,并在电梯架中安装丙滑轮和丁滑轮,甲、乙、丙、丁滑轮与钢丝绳相接触,钢丝 绳的一头安装外油缸壁上,钢丝绳的另一头连接电梯轿箱。通过钢丝和钢丝轮结构,可使电 梯轿箱的提升高度成倍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液压电梯蓄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不等径活塞蓄能器结构示意图;图3是为柱塞杆上头油缸组件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4是采用钢丝滑轮座下有法兰结构示意图;图5是通过钢丝轮和钢丝带动轿箱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压电梯蓄能装置,如图1——图5所示,包括外油缸12、 油缸盖11和外柱塞杆14,外油缸12与外柱塞杆14之间有油缸腔13,外油缸12与外柱塞 杆14的配合处安装外柱塞密封件16,其特征在于外柱塞杆14内腔中安装内柱塞杆2,外柱 塞杆14与内柱塞杆2之间有外柱塞腔15,内柱塞杆2与柱塞141的配合处安装内柱塞密封 件22,内柱塞杆2中有内输油孔21,内输油孔21与外柱塞腔15相通,油缸腔13由输油管 连接油泵4,内输油孔21连接分配阀组5的进口,分配阀组的出口由油管连接不等径活塞蓄 能器的大头活塞腔62,不等径活塞蓄能器至少为2只,各只不等径活塞蓄能器包括大头活 塞腔62和小头活塞腔61,大头活塞腔62为油腔,小头活塞腔61为气腔,油腔活塞的面积大 于气腔活塞的面积,各只不等径活塞蓄能器的活塞面积的比例不相同,油腔活塞60与气腔 活塞6由推杆66相连,小头活塞腔61由输气管连通贮气罐7,所述的外柱塞杆14上头有油缸组件,油缸的活塞头部连接电梯轿箱3或者钢丝滑轮座9,油缸内的油液通往压力变送器 37,压力变送器37连接信号电路控制器8,信号电路控制器8控制分配阀组5。首先以外油 缸12、外柱塞杆14和油缸盖11组成外柱塞油缸,有油缸腔13,但外柱塞杆14为中空有腔, 再由中空的外柱塞杆14和中空的内柱塞杆2组成内柱塞油缸,有外柱塞腔15,内柱塞杆2 中有内输油孔21,内输油孔21与外柱塞腔15相通,油缸腔13由输油管连接油泵4,电梯上 行时开动油泵4把油输入油缸腔13内推动外柱塞杆14上升带动电梯轿箱3,电梯下行时油 缸腔13中的油流回油箱,但与此同时外柱塞腔15随着内柱塞杆2的进入而容积缩小,外柱 塞腔15中的油通过内输油孔21并经分配阀组进到等差活塞蓄能器的油腔中,油腔的油腔 活塞60上升推动气腔中的气腔活塞6,气腔中的氮气气体压入贮气罐7中蓄能,全部为免费 蓄能。当电梯上行时,压缩的氮气气体释放能量,推动外柱塞杆14,减少油泵送油,降低耗 电费用,达到节能目的。由于电梯下行各次的重量不同,内输油孔21每次的排油速度不一 样,到达不等径活塞蓄能器的蓄能多少也不一样,所以不等径活塞蓄能器至少2只,根据蓄 能的多少,由压力变送器37、信号电路控制器8和分配阀组5自动选择某一只不等径活塞 蓄能器工作。具体工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液压电梯蓄能装置,包括外油缸(12)、油缸盖(11)和外柱塞杆(14),外油缸(12)与外柱塞杆(14)之间有油缸腔(13),外油缸(12)与外柱塞杆(14)的配合处安装外柱塞密封件(16),其特征在于外柱塞杆(14)内腔中安装内柱塞杆(2),外柱塞杆(14)与内柱塞杆(2)之间有外柱塞腔(15),内柱塞杆(2)与柱塞(141)的配合处安装内柱塞密封件(22),内柱塞杆(2)中有内输油孔(21),内输油孔(21)与外柱塞腔(15)相通,油缸腔(13)由输油管连接油泵(4),内输油孔(21)连接分配阀组(5)的进口,分配阀组的出口由油管连接不等径活塞蓄能器的大头活塞腔(62),不等径活塞蓄能器至少为2只,各只不等径活塞蓄能器包括大头活塞腔(62)和小头活塞腔(61),大头活塞腔(62)为油腔,小头活塞腔(61)为气腔,油腔活塞的面积大于气腔活塞的面积,各只不等径活塞蓄能器的活塞面积的比例不相同,油腔活塞(60)与气腔活塞(6)由推杆(66)相连,小头活塞腔(61)由输气管连通贮气罐(7),所述的外柱塞杆(14)上头有油缸组件,油缸的活塞头部连接电梯轿箱(3)或者钢丝滑轮座(9),油缸内的油液通往压力变送器(37),压力变送器(37)连接信号电路控制器(8),信号电路控制器(8)控制分配阀组(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传良
申请(专利权)人:沈传良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