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包括与蒸汽凝结水输送管路相连接的回收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罐的上方设有与回收罐相连通的汽包,该汽包内设有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连接常温脱盐水管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用于多种不同压力和温度的蒸汽凝结水的回收利用,兼具具有开放式和密闭式系统的优点,但比密闭式的适用面要宽的多,比开放式的能量回收要好的多,且能副产锅炉给水,造价低,回收率高,工艺简单。(*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技术背景近年来,随着人们节能意识的逐渐增强,各地对蒸汽冷凝水的回收有所重视,但与 供热系统中的锅炉及水处理相比,仍是较为薄弱的环节。一般的讲,冷凝水回收系统回收蒸汽系统排出的蒸汽凝结水,可最大限度地利用 蒸汽凝结水的热量,节约用水,节约燃料。目前蒸汽凝结水的回收系统有开放式回收系统和 密闭式回收系统。开放式回收系统即将用汽设备排放的蒸汽凝结水通过地沟管道集中回收到一个 敞口的地下水池中,凝结水携带的蒸汽和冷凝水因减压到常压后闪蒸产生的二次蒸汽排 空,剩下的接近100°c的凝结水自然降温到70°C以下,再用泵输出至用水单元。开放式回收 系统由于常压闪蒸回收,温度大大低于100度,物质能量损失均较大。密闭式回收系统即用汽设备排放的冷凝水经架空或地沟管道集中输送至密闭的 回收罐中,然后利用高温冷凝水综合回收装置将100°c以上的凝结水输出,组成一个从供汽 到回收的密闭循环系统。相对于开放式回收系统,密闭式回收系统排空的蒸汽量较少或者 为零,更解决能源,因此成为较好的蒸汽凝结水回收方式。但是现有的密闭式回收系统在同 时回收多股不同压力的蒸汽凝结水时,回收罐内的操作压力只能是小于压力最小一股蒸汽 凝结水的压力,但是这对压力较大的蒸汽凝结水股来说,在进入回收罐时,不可避免的会产 生二次闪蒸,而此闪蒸蒸汽无回收措施,必须排空,物质和能量均有所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可同时回收多 股不同压力的蒸汽凝结水且蒸汽零排空的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包 括与蒸汽输送管路相连接的回收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罐的上方设有与回收罐相连通的 汽包,该汽包内设有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连接脱盐水管线。所述回收罐内设有溢流管。为防止外部空气反窜,并排出除氧气体,回收罐内保持微正压,回收罐顶部设置放 空线,所述汽包的上方设有放空管线。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具有下述突出的优点1、本技术中的回收罐设计为常压罐,多股不同压力规格的蒸汽凝结水可一起 回收,只要蒸汽凝结水的压力能克服回收罐液位高度的势能即可将其回收回来,且不会产 生憋压现象。可回收的蒸汽凝结水压力范围比密闭式回收系统宽很多。2、本技术在回收罐的上方还设置了内置喷淋装置的汽包,通过喷淋装置的脱 盐水与蒸汽凝结水减压后闪蒸所产生的蒸汽相混合,能够吸收闪蒸蒸汽的全部热量,防止了凝结水的外排损失,使物质、能量全部回收。而传统的密闭式回收系统由于回收罐操作压 力的确定,不同规格的凝结水用同一个罐回收时,压力高的凝结水需减压,不可避免的产生 闪蒸蒸汽,此闪蒸蒸汽无回收措施,物质能量均有所损失。开放式回收系统由于常压闪蒸回 收,温度大大低于100度,物质能量损失均较大。因此,本专利技术从物质、能量的回收上均优于 密闭式和开放式回收系统。3、本技术中的脱盐水喷淋出后,以低压凝结水的闪蒸蒸汽作为热源,吸热脱 氧,在回收凝结水热量的同时,也可将脱盐水制成更高规格的锅炉给水。此种设计,既没有 浪费脱盐水,更能将脱盐水和回收的蒸汽凝结水制成更高规格的锅炉给水。4、本技术基本实现了蒸汽零排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包括回收罐4,用于回收各股不同压力的蒸汽凝结水,其内设有溢流管41,用于在事故 工况下回收罐4内的凝结水液位超标时及时将多余的凝结水排出回收罐4,防止溢流造成 烫伤;本实施例中回收罐的筒体直径为2m,筒体长度为5. 5m,布置在5m高的一层框架上; 回收罐的高度可根据所回收凝结水的最低压力来确定(此压力能克服回收罐液位高度的 势能)。汽包5,位于回收罐4的顶部,并与回收罐4相连通;汽包5的上方设有与大气相 连通的排气管线51 ;本实施例中排气管线51的排放量为0. 5t/h ;喷淋装置6,设置在汽包5内,与脱盐水管道7相连接;所使用脱盐水的温度可以 为0-100°C,较好的可以使用20-40°C的脱盐水。三根蒸汽凝结水输送管道1、2、3,连接用汽设备和回收罐4,将用汽设备所产生的 蒸汽凝结水输送到回收罐4内;凝液排出管道8,连接回收罐4的凝液排出口,将回收后的凝液输送到凝液泵9 ;凝液泵9,有两个,设置在地面上,凝液泵9的正常流量为47.06t/h,汽蚀余量 NPSHa为細;凝液泵9与回收罐4形成一定的高度差,使泵入口产生一定压力,防止了汽蚀 现象的产生。用户10,通过凝液输送管道11连接凝结泵9。如图1所示,本技术回收来自不同用汽设备的三股不同规格的低压蒸汽凝结 水1、2、3,主要是压力和温度的不同,这三股蒸汽凝结水经疏水后,蒸汽凝结水变为汽液两 相流体,靠其压力差回输到有一定高度的回收总管,回收总管的高度稍高于蒸汽凝结水回 收罐,按照一定坡度坡向蒸汽凝结水回收罐4。本技术中的回收罐是开放式的,这样保 证了疏水后的凝结水只要能克服回收总管的势能即可回收到罐中,即回收的适应面较宽。 为防止低压蒸汽凝液闪蒸损失热量,从脱盐水管道7引入的常温脱盐水在回收罐4上部的 汽包内对三股凝液的闪蒸汽进行喷淋,脱盐水的输入量为15. 56t/h ;通过用顶部向下喷淋的常温水来吸收回收罐内常压闪蒸产生的蒸汽,从而使其达到蒸汽零排放,充分回收了凝 结水及其热能;常温水的喷淋量控制蒸汽排放量基本为零,同时也在调节回收罐凝结水的 温度,使其接近100°c,温度比开放式的要高,100°C的凝结水的含氧量很少,减少了氧腐蚀, 副产了锅炉给水。脱除的氧气从排气管线51中排出。从而经本回收系统后,回收的蒸汽凝结水和喷淋的脱盐水自身除氧成为品质更高 的锅炉水,经凝液排出管道8、凝液泵9送出界外。本实施例在凝液输送管线11上设置了检 测装置,进入用户前可对蒸汽凝结水进行检测,达到锅炉水品质则直接送至锅炉给水管网, 若由于操作不当等原因,达不到锅炉给水品质,则送至脱盐水单元进行简单处理回收。本实施例中的主要物流规格见表1所示。表 1权利要求1.一种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包括与蒸汽凝结水输送管路相连接的回收罐,其特征在 于所述回收罐的上方设有与回收罐相连通的汽包,该汽包内设有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 连接脱盐水管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罐内设有溢流管。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汽包的上方设有放空管线。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到一种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包括与蒸汽凝结水输送管路相连接的回收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罐的上方设有与回收罐相连通的汽包,该汽包内设有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连接常温脱盐水管线。本技术可用于多种不同压力和温度的蒸汽凝结水的回收利用,兼具具有开放式和密闭式系统的优点,但比密闭式的适用面要宽的多,比开放式的能量回收要好的多,且能副产锅炉给水,造价低,回收率高,工艺简单。文档编号F22D11/06GK201819200SQ201020571160公开日2011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包括与蒸汽凝结水输送管路相连接的回收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罐的上方设有与回收罐相连通的汽包,该汽包内设有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连接脱盐水管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同宝,张骏驰,周亭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宁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宁波技术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