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后桥控制臂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51668 阅读:2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汽车后桥控制臂座,包括上部呈近似“U”型的控制臂座主体,该控制臂主体为一整体的钣金冲压件,其背面呈近似“T”型;在与背面相连的左侧面和右侧面的上部分别设有圆弧边;在左侧面和右侧面的中部分别设有相互对应的控制臂孔,其特征在于:一减震器下销与控制臂座主体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下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由于将控制臂座与减震器下销支座做成为一个整体,简化了结构,减少了使用材料,且外形美观;由于控制臂座主体采取翻边结构、减震器下销与控制臂座主体组焊,显著提高了控制臂座的强度和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后桥与悬架的安装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后桥控制臂座。技术背景汽车后桥控制臂座位于后桥壳本体上,通过与悬架系统的控制臂连接,传递发 动机输出的动力或来自车轮的支撑力。现有汽车后桥控制臂座为单一冲压件,只能够 安装悬架系统的控制臂。在较复杂的五连杆螺旋簧后悬挂系统,为同时满足各受力杆件 支撑刚度和强度的要求,在汽车后桥控制臂座与减震器设计成两个独立的零件时,通常 采取增加材料壁厚的方案,但该方案附件布置困难,材料利用率低;在汽车后桥控制臂 座和减震器座设计成一个整体零件时,也是先单独成型再组合拼焊接,但该方案工艺复 杂,材料利用率低,而且由于采用拼焊,焊接变形大,各种形位精度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后桥控制臂座,它结构简单、强度和刚度高,便 于安装减震器,节约材料,降低制造成本。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汽车后桥控制臂座,包括上部呈近似“U”型的控制臂座主 体,该控制臂主体为一整体的钣金冲压件,其背面呈近似“T”型;在与背面相连的左 侧面和右侧面的上部分别设有圆弧边,该圆弧边的半径与后桥半轴套管的外半径相等; 在左侧面和右侧面的中部分别设有相互对应的控制臂孔;其特征在于减震器下销与控 制臂座主体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下部连接。所述的一种汽车后桥控制臂座,在所述的左侧面和右侧面的后边边缘分别设有 翻边。是为了不增加材料厚度,进一步提高控制臂座主体的强度和刚度。所述的一种汽车后桥控制臂座,在左侧面和右侧面的下部分别设有相互对应的 下销孔,减震器下销与两个相互对应的下销孔连接。两个下销孔用于安装焊接与左右两 侧面垂直的减震器下销,该减震器下销采用焊接性能较好的低碳钢材料制作。所述的一种汽车后桥控制臂座,在所述的背面上设有两个冲压成型定位孔。所述的一种汽车后桥控制臂座,其所述的左侧面和右侧面的下部冲压收窄,左 侧面下部的冲压深度A与左侧面下部的冲压深度B相等,冲压面形状应保证与减震器运 动包络的安全间隙。所述的一种汽车后桥控制臂座,其所述的左侧面和右侧面的上部分别设有圆弧 边>90度。以便控制臂座本体通过圆弧边与桥壳半轴套管焊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由于将控制臂座与减震器下销支座做成为一个整体,简化 了结构,减少了使用材料,且外形美观;由于控制臂座主体采取翻边结构、减震器下销 与控制臂座主体组焊,显著提高了控制臂座的强度和刚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轴测图。图2是控制臂座主体的示意图。图3是减震器下销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正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参见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的一种汽车后桥控制臂座,包括上部呈近似 “U”型的控制臂座主体1,该控制臂主体为一整体的钣金冲压件,用普通碳钢材料制作,其背面5呈近似“T”型;在与背面5相连的左侧面3和右侧面8的上部分别设有圆 弧边4,该圆弧边的半径与后桥半轴套管的外半径相等;在左侧面和右侧面的中部分别 设有相互对应的控制臂孔9,控制臂座主体侧面的两通孔与控制臂螺栓连接,左侧面与右 侧面的宽度与控制臂的宽度匹配;一减震器下销2与控制臂座主体1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下 部连接;在左侧面和右侧面的下部分别设有相互对应的下销孔7,减震器下销2与两个 相互对应的下销孔连接;两个下销孔用于安装焊接与左右两侧面垂直的减震器下销。减 震器下销采用焊接性能较好的低碳钢材料制作;在所述的左侧面3和右侧面8的后边边缘 分别设有翻边10;在所述的背面5上设有两个冲压成型定位孔6,将冲压成型定位孔开在 控制臂座的背面,可以减小应力集中。所述的左侧面3和右侧面8的下部冲压收窄,左 侧面下部的冲压深度A与左侧面下部的冲压深度B相等。所述的左侧面3和右侧面8的 上部分别设有圆弧边4沖0度。以便控制臂座本体通过圆弧边与桥壳半轴套管焊接。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后桥控制臂座,包括上部呈近似“U”型的控制臂座主体(1),该控制 臂主体为一整体的钣金冲压件,其背面(5)呈近似“T”型;在与背面(5)相连的左侧 面(3)和右侧面(8)的上部分别设有圆弧边(4),该圆弧边的半径与后桥半轴套管的外半 径相等;在左侧面(3)和右侧面(8)的中部分别设有相互对应的控制臂孔(9),其特征在 于一减震器下销(2)与控制臂座主体(1)的左侧面(3)和右侧面(8)下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后桥控制臂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左侧面(3) 和右侧面(8)的后边边缘分别设有翻边(10)。所述的一种汽车后桥控制臂座,其特征在 于在左侧面(3)和右侧面(8)的下部分别设有相互对应的下销孔(7),减震器下销(2) 与两个相互对应的下销孔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汽车后桥控制臂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背面 (5)上设有两个冲压成型定位孔(6)。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汽车后桥控制臂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侧面 (3)和右侧面(8)的下部冲压收窄,左侧面下部的冲压深度A与左侧面下部的冲压深度B 相等。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汽车后桥控制臂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侧面 (3)和右侧面(8)的上部分别设有圆弧边(4)沖0度。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汽车后桥控制臂座,包括上部呈近似“U”型的控制臂座主体,该控制臂主体为一整体的钣金冲压件,其背面呈近似“T”型;在与背面相连的左侧面和右侧面的上部分别设有圆弧边;在左侧面和右侧面的中部分别设有相互对应的控制臂孔,其特征在于一减震器下销与控制臂座主体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下部连接。本专利技术由于将控制臂座与减震器下销支座做成为一个整体,简化了结构,减少了使用材料,且外形美观;由于控制臂座主体采取翻边结构、减震器下销与控制臂座主体组焊,显著提高了控制臂座的强度和刚度。文档编号B60G7/02GK102019828SQ20101057106公开日2011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31日专利技术者傅淘, 曾波, 田瑜, 赵海涛 申请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后桥控制臂座,包括上部呈近似“U”型的控制臂座主体(1),该控制臂主体为一整体的钣金冲压件,其背面(5)呈近似“T”型;在与背面(5)相连的左侧面(3)和右侧面(8)的上部分别设有圆弧边(4),该圆弧边的半径与后桥半轴套管的外半径相等;在左侧面(3)和右侧面(8)的中部分别设有相互对应的控制臂孔(9),其特征在于:一减震器下销(2)与控制臂座主体(1)的左侧面(3)和右侧面(8)下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波傅淘赵海涛田瑜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