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器的动触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342305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电流承载能力高、利于分断大电流、大开距、工作可靠性高的继电器动触头装置,它包括动触头本体,所述动触头本体为长条片状结构;所述动触头本体的前端连接有色金属软线;所述动触头本体的中部至动触头本体的后端之间设有支点;在所述支点的前部或后部设有供外力驱使而使动触头本体绕该支点旋转的受力结构。(*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动触头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继电器的动触头装置,属于电 气领域。技术背景继电器对电路起着自动接通和切断作用,目前,单断点继电器的动触头装置一般 包括动触头端子、动簧片和动触点,其中动簧片和动触点铆接或焊接在一起,动触点端子和 动簧片在动触点端子的端头铆接或焊接,此连接点成为动簧片运动的支点,动簧片受力时 绕此支点旋转实现电路的接通和断开。动簧片一般为弹性片状结构,电路导通时作为电流载体。当磁保持继电器的电路 接通时,电流由静触头流向动簧片、动触头端子。继电器内部空间大小限制了动簧片的载流 截面积和动、静触头间开距的大小。目前一般的电磁继电器动、静触头间开距的大小仅能满 足国家标准A类的要求(额定绝缘电压在250V和380V之间时),即电气间隙为1. 5mm左 右。这一方面造成动簧片的电流承载能力低,同时不能满足安全隔离的要求。如需提高继 电器的电流承载能力和安全隔离能力,则会造成继电器整体体积加大,限制了继电器的使 用范围。同时,动簧片和静触头均为电流载体,电路导通时静触头和动簧片的电流流向一 般为反向,因此在静触头和动簧片之间存在相互排斥的磁场,促使动、静触头快速分开,但 由于继电器自身不具备灭弧能力,因此在分断大电流时易造成动、静触头烧损,降低触头工 作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是目前继电器存在电流承载能力低、不利于分断大电流,不 具备安全隔离能力,工作可靠性低的问题,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电流承载能力 高、利于分断大电流、大开距、工作可靠性高的继电器动触头装置。为此,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种继电器的动触头装置,包括动触头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本体为长条片状结构;所述动触头本体的前端连接有色金属软线;所述动触头本体的中部至动触头本体的后端之间设有支点;在所述支点的前部或后部设有供外力驱使而使动触头本体绕该支点旋转的受力 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动触头本体的支点为凸起、凹坑、孔、局部槽型带通孔的结构之一。所述支点的前部或后部的受力结构为动触头本体的表面、动触头本体的边棱、槽、 凸起、凹坑、孔、L型、T型、十字型结构之一。所述有色金属软线的另一端与动触头本体的后端连接。所述有色金属软线的另一端连接接线端子。所述动触头本体的前端连接电阻率低于动触头本体的导电触点,有色金属软线与 该导电触点连接。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由于采用有色金属软线作为电流的主要载体,可在不增大体积、提高成本的前 提下有效提高继电器的电流承载能力,以小体积、低成本、大负载继电器替代相应的大体 积、高成本、小负载的继电器,可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2.由于动触头本体自身不承载电流,因此动、静触头间不存在磁场,进而不存在相 互排斥的力,再加上由于有色金属软线自身材料特点,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有色金属软线 的电流流向和长度,因而有利于触头分断大电流,可提高触头装置工作的可靠性;3.动触头本体支点为局部槽型通孔结构,通过与继电器壳体固定的轴配合进行旋 转,易于实现大开距,能够满足安全隔离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动触头装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详细说明。本技术提供的动触头装置主要结构包括动触头本体1、有色金属软线2与端 子3。如图1所示,其中动触头本体1为片状导电材料,其前端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有色金属 软线2连接。动触头本体采用的材料为紫铜,也可用其他材料,如铁。当采用其他材料时,此时 动触头本体上需连接电阻率低于动触头本体的导电触点,有色金属软线2与该导电触点通 过铆接或焊接的方式连接。有色金属软线2的另一端与接线端子3连接,也可与动触头本 体后端连接。只要使有色金属软线成为电流的主要载体即可。以上结构中,当有色金属软线与动触头本体后端连接时,有色金属软线为电流的 主要载体,动触头本体为次要载体;当有色金属软线与接线端子连接时,有色金属软线为电 流载体,动触头本体自身不承载电流。有色金属软线相对于动触头本体而言更易于增大载 流截面积,因此可在不增大体积、提高成本的前提下有效提高继电器的电流承载能力,可以 在小体积的继电器上提升负载能力,以小体积、低成本、大负载继电器替代相应的大体积、 高成本、小负载的继电器,进而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同时,有色金属软线作为电流载体,其电流流向和长度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如为 了提高继电器触头装置分断大电流的能力和触头工作的可靠性,可将有色金属软线的电流 流向和静触头的电流流向设定为同向。这样,静触头和有色金属软线之间存在相互吸引的 力,在分断大电流时可延缓动、静触头分离,有利于分断大电流,避免由于产生电弧而造成 触头烧损,提高触头装置工作的可靠性。动触头本体1的中部至后端之间开有一对局部槽型结构的通孔4,此局部槽型通 孔轴配合与继电器壳体固定的旋转轴作为动触头本体的旋转支点,动触头本体可绕此支点旋转,从而实现动触头装置的接通和断开。同时,由于动触头本体不是电流的主要载体,易 于实现4mm的大开距,满足安全隔离的要求。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动触头本体、静触头接触部 位距离动触头本体支点的距离,就可实现大开距,满足国家标准C类继电器电气间隙的要 求(额定绝缘电压在250V和380V之间时),即电气间隙为4mm。动触头本体的支点也可为局部凸起或凹坑或孔的结构,只要起到旋转支点的作用 即可。此外,为使动触头本体可在外力的作用下绕其支点转动,实现电路接通或断开,在 动触头本体的支点的前部或后部设有供外力驱使而使动触头本体绕该支点旋转的受力结 构。施力装置与动触头本体可为面接触或线接触,动触头本体可通过在本体上设置凸起、凹 坑、孔、L型、T型或十字型等形式的受力结构与施力装置配合。需要申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用于对本技术进行说明而非对本技术进行 限制,因此,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它进 行各种显而易见的改变,都应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继电器的动触头装置,包括动触头本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触头本体为长条片状结构;所述动触头本体的前端连接有色金属软线; 所述动触头本体的中部至动触头本体的后端之间设有支点;在所述支点的前部或后部设有供外力驱使而使动触头本体绕该支点旋转的受力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的动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本体的支点为凸起、凹坑、孔、局部槽型带通孔的结构之一。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继电器的动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点的前部或后部的受力结构为动触头本体的表面、动触头本体的边棱、槽、凸 起、凹坑、孔、L型、T型、十字型结构之一。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的动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有色金属软线的另一端与动触头本体的后端连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的动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有色金属软线的另一端连接接线端子。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的动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本体的前端连接电阻率低于动触头本体的导电触点,有色金属软线与该导 电触点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电流承载能力高、利于分断大电流、大开距、工作可靠性高的继电器动触头装置,它包括动触头本体,所述动触头本体为长条片状结构;所述动触头本体的前端连接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继电器的动触头装置,包括动触头本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触头本体为长条片状结构;  所述动触头本体的前端连接有色金属软线;  所述动触头本体的中部至动触头本体的后端之间设有支点;  在所述支点的前部或后部设有供外力驱使而使动触头本体绕该支点旋转的受力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南寅刘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人民电器厂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