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载舱新型分隔的抗泥沙型大型船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29955 阅读:2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载舱新型分隔的抗泥沙型大型船舶,将压载舱在水平桁材处重新分隔,将外板与纵舱壁之间的空间上下分隔,形成两个部分的压载舱,分别为位于舷侧的边压载舱和位于底部的双重底压载舱,边压载舱顶部上甲板下方设有连通双重底压载舱的开口。本发明专利技术极大的改善了大型船舶双重底压载舱中淤泥的沉积量,改善了淤泥清除的方法和效率,从而有利于减小淤泥存积量,提高了船舶的运力,极大的降低了营运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船型,具体涉及一种大型船舶。通过改善压载舱的结构布置,使压 载水在预定的舱室内进行沉淀,并使上部洁净的压载水溢流至双重底压载舱,从而避免淤 泥在双重底压载舱的沉积。
技术介绍
压载舱淤泥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由于部分大型船舶港口海域的泥沙含量 大,因此,船舶在港口压载后,造成压载舱内淤泥沉积异常严重。正由于长年淤泥的沉积,造 成船舶装货能力的下降,营运成本增加,维护成本增加,船舶寿命变短。特别是双重底压载舱,面积大,结构复杂,淤泥分布在底板、龙筋等各种位置上,淤 泥一旦沉积则难以清除。在外板舭部圆弧处,淤泥大量沉积,且难以流动,全部要靠人工来 清除,作业量巨大。对于大型船舶如VLCC,压载舱部分长度^0m,宽度60m,不考虑补强材的面积,底 部就有15600平方米。由于龙筋等高度较高,底部被纵向和横向的补强材分隔成很多区划, 人工作业时需要跨过各个板格,VLCC —般设有4000多个板格。全部要靠人工来清除,作业量巨大。底部纵横补强材形成的区划之间通过流水孔连通,但由于泥沙的沉积,大多数流 水孔被堵塞,排载能力减弱或丧失。减少压载舱内淤泥的沉积已成为大型船舶设计的关键点,针对船东希望减少压载 水量以及压载舱布置易于清洗的要求,在不改变船舶型线的前提下对压载舱重新分隔布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目前大型船舶压载舱淤泥沉积异常严重,且 不易清除的问题,对新设计的大型船舶的压载舱进行重新分舱布置,实现将泥沙沉积在指 定的且狭小的地方,并易于清除,从而减少双重底压载舱内的泥沙沉积。改善这种压载方法 的结构布置,减少管系统、结构、舾装品的使用量,达到易于清除淤泥而又易于实现的目的, 并且对通风、交通等进行了优化。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压载舱新型分隔的抗泥沙型大型船舶,其目的是这样实 现的一种压载舱新型分隔的抗泥沙型大型船舶,包括货舱,货舱侧壁为纵舱壁,货舱外舷 侧设压载舱,压载舱外侧壁为外板,货舱和压载舱上面为上甲板,压载舱外板与纵舱壁间设 水平桁材,将目前大型船舶的压载舱重新分隔,主要通过对船舶压载舱在水平桁材处重新 分隔,将外板与纵舱壁之间的空间上下分隔,形成两个压载舱,位于舷侧的边压载舱和位于 底部的双重底压载舱,边压载舱顶部上甲板下方设有连通双重底压载舱的开口,边压载舱 底部平整且狭窄,可作为泥沙沉淀舱。在浑浊水域压载时,只需对边压载舱进行压载,边压 载舱内含泥沙水在压载的同时被沉淀,舱顶部洁净的压载水通过边压载舱顶部的开口溢流至双重底压载舱,最终实现底部双重底压载舱内无淤泥堆积,而淤泥全部堆积在面积较小 且易于清洗的边压载舱内。双重底压载舱占用边压载舱一个或几个肋位空间直通到上甲板,并且与边压载舱 在垂直方向上相邻,边压载舱和双重底压载舱通过边压载舱上部的开口连通为一个水密舱室。压载舱的水平桁材处设置水密结构,形成边压载舱的平底结构。根据边压载舱规则且底部平整的特点,在边压载舱的上甲板部分设置洗舱孔,在 边压载舱配备洗舱机取代人工作业清除淤泥的方法,减少人工作业量。边压载舱和双重底压载舱共用通往上甲板的人孔。双重底压载舱的中间分隔为左右两个压载舱,在两个边压载舱和两个双重底压载 舱内分别设有单独的压载水总管和压载水支管(如图4),也可以将边压载舱和双重底压载 舱作为一组,通过两根公共的压载水总管分别连接两根压载水支管到边压载舱和双重底压 载舱内(如图5)。双重底压载舱中间设有管隧间,将双重底压载舱的两部分分开,管隧间便于人员 的管理,在管隧间设压载水总管,连接压载水支管至双重底压载舱内,在边压载舱单独设压 载水总管和压载水支管(如图6),也可以在管隧间设两根公共的压载水总管,分别连接两 根压载水支管,一根至边压载舱,一根至双重底压载舱(如图7)。在压载水总管与压载水支管之间设有阀门。本专利技术适用于新设计的大型船舶。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极大的改善了大型船舶双重底压载舱中淤泥的沉积量,改善了 淤泥清除的方法和效率,从而有利于减小淤泥存积量,提高了船舶的运力,极大的降低了营 运成本。同时,洗舱机的设置使淤泥清除工作实现了机械化,提高了作业效率,减少人工作 业量。这种方法的结构布置,实现了大幅度减少管路、交通、通风管路等的使用。通过将边 压载舱一个或几个勒位的空间划分给双重底压载舱,避免了通过增设溢流管线,实现了边 压载舱和双重底压载舱直接到上甲板的交通,在改善交通的同时减少了交通梯道等舾装品 的使用,减少了上甲板交通舱口和人孔的布置。附图说明图1是传统的压载舱截面示意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压载舱新型分隔的抗泥沙型大型船舶的压载舱正视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述压载舱新型分隔的抗泥沙型大型船舶的压载舱侧视图4、图5是本专利技术所述压载舱新型分隔的抗泥沙型大型船舶的双重底压载舱分 隔且相连的结构示意图6、图7是本专利技术所述压载舱新型分隔的抗泥沙型大型船舶的双重底压载舱中 间设有管隧间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种压载舱新型分隔的抗泥沙型大型船舶,包括货舱1,货舱1侧壁为纵舱壁2,货 舱1外舷侧设压载舱3,压载舱3外侧壁为外板4,货舱1和压载舱3上面为上甲板5,压载 舱3外板与纵舱壁间设水平桁材6,将压载舱3在水平桁材6处上下水密分隔,将外板4与 纵舱壁2之间的空间上下分隔,形成两个部分的压载舱,分别为位于两侧的边压载舱7和位 于底部的双重底压载舱8,边压载舱7顶部上甲板5的下方设有连通双重底压载舱8的开口 9,双重底压载舱8占用边压载舱7 —个或几个肋位空间直通到上甲板5,并且与边压载舱7 在垂直方向上相邻,边压载舱7和双重底压载舱8通过边压载舱7上部的开口 9连通为一 个水密舱室。压载舱3的水平桁材6处设置水密结构,形成边压载舱7的平底结构,在边压载舱 的上甲板5部分设洗舱孔10,在边压载舱7配备洗舱机11,边压载舱7和双重底压载舱8 设共用通往上甲板5的人孔12。双重底压载舱8的中间水密分隔为左右两个压载舱,在两个边压载舱7和两个双 重底压载舱8内分别设单独的压载水总管和压载水支管(如图4);也可以将边压载舱7和 双重底压载舱8作为一组,通过两根公共的压载水总管13分别连接两根压载水支管14到 边压载舱7和双重底压载舱8内(如图5)。双重底压载舱8中间设管隧间15,将双重底压载舱8的两部分分开,在管隧间15 设压载水总管13,连接压载水支管14至双重底压载舱8内,在边压载舱7单独设压载水总 管13和压载水支管14(如图6);也可以在管隧间15设两根公共的压载水总管13,分别连 接两根压载水支管14,一根连接至边压载舱7,一根连接至双重底压载舱8 (如图7)。在压载水总管13与压载水支管14之间设阀门16。权利要求1.一种压载舱新型分隔的抗泥沙型大型船舶,包括货舱(1),货舱(1)侧壁为纵舱壁 O),货舱⑴外舷侧设压载舱(3),压载舱(3)外侧壁为外板,货舱⑴和压载舱(3)上 面为上甲板(5),压载舱(3)内舷侧结构与纵舱壁(2)之间设有水平桁材(6),其特征在于 将压载舱⑶在水平桁材(6)处重新分隔,将外板⑷与纵舱壁(2)之间的空间上下分隔, 形成两个部分压载舱,分别为位于舷侧的边压载舱(7)和位于底部的双重底压载舱(8),边 压载舱(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载舱新型分隔的抗泥沙型大型船舶,包括货舱(1),货舱(1)侧壁为纵舱壁(2),货舱(1)外舷侧设压载舱(3),压载舱(3)外侧壁为外板(4),货舱(1)和压载舱(3)上面为上甲板(5),压载舱(3)内舷侧结构与纵舱壁(2)之间设有水平桁材(6),其特征在于:将压载舱(3)在水平桁材(6)处重新分隔,将外板(4)与纵舱壁(2)之间的空间上下分隔,形成两个部分压载舱,分别为位于舷侧的边压载舱(7)和位于底部的双重底压载舱(8),边压载舱(7)顶部上甲板(5)的下方设有连通双重底压载舱(8)的开口(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志远薛国良周旭胡家保谢庆涛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