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兰如建专利>正文

一种矫正鞋底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23039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矫正鞋底材,主体包括有前掌部和后跟部,其特征是主体至少由三种不同弹性系数的软硬材料复合而成,至少后跟部的外侧边沿为硬质层,至少足弓部处为软质层,硬质层和软质层接触部为无缝拼接,其余部分填充有弹性层,三者拼接胶合而成。在运动中的脚底重力,易于从硬质层往软质层区域转移,而软质层较易被压缩,而形成下凹支撑区,满足脚掌行走运动时,重力从外侧往内侧、从后部往前部转移的变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充分利用软硬两种材料的特性,结合脚掌生理特征,科学分布加厚区域,符合人体工学的特点;尤其适合老年人穿着,可矫正因年老腿脚骨骼变形,走路左右摇晃,单脚支撑不稳定的毛病。(*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矫正鞋底材
本技术涉及一种由三种以上不同弹性系数的软硬材料,复合而成的矫正鞋 底材,尤其适合高龄者穿着行走。
技术介绍
站立行走是人体的基本生活特征,也是身体健康标志之一。通过行走可完成生 活和工作任务,同时也能促进氧气的吸入量,疏通血脉、向各器官输送养分,使机体活 跃。尤其是老年人,行走也是消除心理孤寂、预防和治疗疾患的一种长寿方法。人体行 走时,体重从着地的脚跟部、沿脚长轴线外侧并向前掌小趾转移、再从小趾转移至脚拇 指关节部出,由脚拇指产生蹬的力量后而抬起脚,双脚以此重复完成行走动作。由于年 老肌肉萎缩和骨骼变化,使得站立或者行走变得不稳定,如何通过穿着的鞋子,来达到 矫正,即成为本技术研究的对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由软硬材料复合的鞋底,通过软硬不同区域承受 力不同,使体重更容易转移至软质层一侧而产生蹬力的矫正鞋底材。本技术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矫正鞋底材,主体包括有前掌部和后 跟部,其特征是主体至少由三种不同弹性系数的软硬材料复合而成,至少后跟部的外侧 边沿为硬质层,至少足弓部处为软质层,硬质层和软质层接触部为无缝拼接,其余部分 填充有弹性层,三者拼接胶合而成。在运动中的脚底重力,易于从硬质层往软质层区域 转移,而软质层较易被压缩,而形成下凹支撑区,站立或行走运动时,重力从外侧往内 侧、从后部往前部转移的变化,可避免老年人往后及往外侧倾倒,保持重力始终在双脚 之间。所述鞋底材后跟部外沿为硬质层、对应足弓部处为软质层、其余部分填充有弹 性层。使得人体重心略往前倾,可避免后倒。所述鞋底材主体沿长轴线的外侧边沿为硬质层、内侧边沿为软质层,对应足弓 部处的硬质层和软质层、以及鞋底后跟部外沿处的硬质层和软质层向中轴线延伸,并形 成无缝拼接,其余部分填充有弹性层。着地瞬间后跟骨骼冲击力集中在中央弹性层,达 到纠偏,而且足弓部也能得以更好的支撑,行走时重心会往双脚之间转移,避免老人侧 向往外跌倒。所述鞋底材后跟部外沿的硬质层和软质层具有加厚部,加厚部向中央倾斜,成 平滑过渡的凹形结构。藉外沿高中央低的弧形承凹支撑着后跟骨骼,使得站立稳健不后 倾。所述鞋底材对应足弓部处一侧的软质层具有一高起部,并向前掌部和中央区域 倾斜,成平滑过渡的拱形结构。符合脚底生理特征,达到最佳的重力转移和支撑之效 果。所述软质层和硬质层与弹性层的接触边沿为逐渐变薄,与弹性层间构成斜面复 合;硬质层、软质层和弹性层拼接成主体的表面再复合有一织物面弹性层。形成一复合 的整体,在不影响矫正的前提下,使脚底更加舒适。所述前掌部对应脚拇指根部处的软质层具有一承凹。行走时能对脚拇指根部保 护性支撑,并产生反作用的蹬力。所述鞋底材主体可以加工制作成为鞋大底、鞋中底或者鞋垫之一结构。所述鞋底材主体为鞋大底,在软质层、硬质层和弹性层拼接成主体的底部还复 合一耐磨层,该耐磨层着地面成型有防滑纹。本技术具有构思独特,充分利用软硬材料的特性,结合脚掌生理特征,科 学分布软硬区域,符合人体工学的特点;尤其适合老年人穿着,可矫正因年老腿脚骨骼 变形,走路左右摇晃,单脚支撑不稳定的毛病,使蹬力方向明确,且稳定性好,可保持 连贯行走的平衡。附图说明下面结合具体图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图1矫正鞋底材一示意图图2图IA-A剖面示意图图3图2B-B剖面示意图图4矫正鞋底材二示意图图5图3C-C剖面示意图图6图3D-D剖面示意图图7图3E-E剖面示意图其中1-前掌部11-外侧12-内侧2-后跟部3-软质层31-高起部32-承凹4-硬质层41-加厚部5-弹性层6-织物面弹性层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2和图3,矫正鞋底材,主体包括有前掌部1和后跟部2,图中鞋底 材虚线箭头为行走时,重力转移的线路,为此设计鞋底材时,依此线路的变化,对鞋底 进行分区处理,其主体至少由三种不同弹性系数的软硬材料复合而成,至少后跟部的外 侧11边沿为硬质层4、内侧12边沿为软质层3,其余部分填充有弹性层5。所述硬质层 4与软质层3的接触部为无缝拼接,形成平滑过渡。更具体地说是鞋底材主体沿长轴线的外侧11边沿均为硬质层4,内侧12边沿为 软质层3,其中鞋底材对应足弓部处的硬质层4和软质层3、以及鞋底后跟部外沿处的硬 质层4和软质层3向中轴线延伸,并形成无缝拼接,其余部分填充有弹性层5,三者分区 域拼接而成。而在三者拼接的鞋底材上还可复合有一织物面弹性层6 (在图2和图3中用 虚线表示出),与脚底更具亲和力,无论作为大底、中底或者鞋垫,均具有良好的舒适性和耐磨性,而且加强鞋底材的强度。由于软质层3易于被压缩,故在行走时,身体重量 能合理地从外侧11往内侧12转移,完成连续的动作,符合人体工学。另则,软质层3 和硬质层4与弹性层5的接触边沿为逐渐变薄,与弹性层5间构成斜面复合,消除台阶面 的感觉,鞋底过渡更加自然。再如图3B-B,还可对后跟边沿的软质层3和硬质层4进行加厚处理,加厚部41 向中央倾斜,成平滑过渡的凹形结构,形成与后跟骨骼吻合的弧形凹区,起保护和稳定 支撑后脚跟的作用,站立时不会往后倾倒。在此,表面复合的织物面弹性层6也随形加高加厚处理。参照图4、图5、图6和图7,虚线表示在织物面弹性层6下侧的软硬区域分布结 构。鞋底主体的后跟部2整个外侧边沿具有硬质层4、内侧边沿只在足弓部处具有软质 层3、其余填充有弹性层5,后跟部2的硬质层4与前掌部1硬质层4连体;且后跟部2 外沿的硬质层4具有加厚部41,加厚部41向中央弹性层5倾斜,成平滑过渡凹形结构。 本实例是在后跟的外沿包围有硬质层4,并加厚处理,使其能更加平衡和稳定地支撑后跟 骨骼,保证着地瞬间的稳定性,以及站立时不后仰的特性,这点也是有别于上例之处。另如图4、图6,鞋底材主体对应足弓部处的软质层3具有一高起部31,并向前 掌部1和中央区域倾斜,成平滑过渡结构,藉该高起部31对足弓部起支撑作用。再如图 4和图5,鞋底材对应脚拇指根部处具有一承凹32,如图5,该承凹32能对脚拇指根部起 保护性支撑,且最终产生蹬力而离地的作用。承凹32可能在软质层3上,也可能在弹性 层5上,而复合在其上的织物面弹性层6可随形而设。综上所述,本鞋底材通过软质层和硬质层分区复合而成,通过软硬三种材料层 被压缩后变形的程度不同,来达到矫正目的,保持鞋底面较为平坦,与常规鞋底无区 别。本结构的鞋底材主体根据鞋型需要,可设计加工成为鞋大底、中底、或者鞋垫,在 保护双脚的同时,还能起到矫正作用,尤其可帮助老年人提高行走的稳定性和平衡感, 均可达到预期之效果。当鞋底材主体为鞋大底,在软质层3、硬质层4和弹性层5拼接成主体的底部还 复合一耐磨层,该耐磨层着地面成型有防滑纹。上述提及的鞋底材外侧11是指对应双脚朝外的一侧,内侧12即是指对应双脚朝 内的一侧,长轴线如图1和图4中的虚直线。再具体说明硬质层4和软质层的分布区域 硬质层4包围在后跟部2的外沿、配合足弓部处的软质层3结构;或者硬质层4只在长 轴线外侧边沿,而内侧边沿为软质层3;或者鞋底长轴线外侧为硬质层4,内侧为软质层 3,对应脚后跟部处和脚拇指根部处为镂空,填充弹性层5。所述的弹性层5和织物面弹 性层6,可以是两层结构,也可以为一层结构,织物面弹性层6起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矫正鞋底材,主体包括有前掌部和后跟部,其特征是主体至少由三种不同弹性系数的软硬材料复合而成,至少后跟部的外侧边沿为硬质层,至少足弓部处为软质层,硬质层和软质层接触部为无缝拼接,其余部分填充有弹性层,三者拼接胶合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如建
申请(专利权)人:兰如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