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智能继电器装置及无线遥控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319425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线智能继电器装置,为解决现有技术中设计成本较高等问题而发明专利技术。其接收一无线遥控讯号控制运作,包括一本体及其内部的一无线收发模块、一控制模块及一继电器模块。本体设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可分别连接外部;无线收发模块接收无线遥控讯号,转换为内部通信讯号;控制模块接收内部通信讯号,进而形成一控制讯号输出,并感测第二端的电气特性,形成一反馈讯号,经由无线收发模块转换为一无线监测讯号输出;继电器模块包括一继电器及一驱动电路,继电器耦接于第一端与第二端间,驱动电路接收控制讯号,进而启闭或启断继电器,以导通或截断第一端与第二端的回路。(*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继电器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无线智能继电器装置。
技术介绍
继电器为一种电控开关,利用讯号来控制回路导通状态,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继 电器结构主要包括机械式与电子式两种型态,机械式继电器藉电枢摆动来导通或截断回 路,以控制线路为启断(open/off)或启闭(close/on)状态。电子式继电器则是利用晶体 管等半导体组件特性,应用为回路开关。如图IA及图1B,现有技术的机械式继电器的结构示意图,藉以简述继电器的动作 原理。图中,继电器10包括端点11a、lib、12、电枢13、电磁铁14、控制端15。端点11a、lib、 12用以连接回路;电磁铁14内部设有线圈,线圈两端延伸为控制端15,用以传输电流以控 制电磁铁14产生磁性吸引力;电枢13—般为金属构件,为回路桥接路径,可被电磁铁14吸 引或释放,以决定桥接于端点12、lla(如图1A),或桥接于端点12、llb(如图1B)。实际上,继电器均须外接复杂控制系统,以专属软硬件来达到特殊机能,于特定时 机导通或截断回路。假如系统含多个继电器,则其硬件线路与控制机制将更形复杂,设计成 本相当昂贵。此外,控制系统往往只对应单一用途,而不适用其它控制类型。时下一般电控 设备多将继电器及其控制系统整合于设备内部,达成特定电控机能,一般大众假如对设备 有特殊电控机能需求,则须采购新型设备,淘汰运作良好的现有设备,不仅造成额外消费支 出,更形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智能继电器及无线遥 控系统,其藉由将无线收发模块、控制模块及继电器模块一并整合为单一装置,接受无线遥 控讯号控制运作,可直接嵌入设备内部,或配合现有设备应用,可提升继电器的适用性、操 控性与便利性。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智能继电器模块及无线遥控系统,其藉 由控制模块感测第二端的电气特性,以送出无线监测讯号至分析模块进行分析监测,使得 电力监测智能化,可保障用电安全。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智能继电器模块,其藉由监测第一端的 电压值,控制继电器的导通时机,可提升电讯导通的稳定度,进而提升装置使用安全与使用寿命。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智能继电器模块,其藉由电源转换模块 直接经由第一端取得外部电力,转换为内部直流电,供应装置运作电力,可简化装置应用系 统,提升应用便利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无线智能继电器装置,适用于接受一无线遥控讯号 控制运作。所述的无线智能继电器装置包括一本体、一无线收发模块、一控制模块及一继电器模块。本体设有具导电性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用以分别与外部连接;无线收发模块、 控制模块及继电器模块设于本体内部。无线收发模块接收无线遥控讯号,并转换为一内部 通信讯号输出。控制模块接收内部通信讯号,进而形成一控制讯号输出,控制模块包括一耦 接于第二端的回路监测单元,以感测第二端的电气特性,控制模块进而形成一反馈讯号,经 由无线收发模块转换为一无线监测讯号输出。继电器模块包括一继电器及一驱动电路,继 电器耦接于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驱动电路接收控制讯号,进而选择性地启闭或启断继电 器,以导通或截断第一端与第二端的回路。更包括一电源转换模块,设置于该本体内部,并耦接于该第一端。该电源转换模块 包括一将一交流电或一直流电转换为该内部直流电的交流直流转换电路以及一直流电压 转换电路。本技术更揭示一种无线遥控系统,具有所述的无线智能继电器装置,以控制 一源端与一受控端的导通状态,其中源端及受控端分别耦接于第一端及第二端,无线遥控 系统更包括一遥控装置,发射出无线遥控讯号,并接收无线监测讯号,使无线智能继电器装 置接受遥控装置的操控,进而控制受控端与源端间的导通状态。其中,所述的无线遥控系统更包括一分析模块,接收无线监测讯号进行分析,以于 无线监测讯号异常时,启动一保护动作。其中,所述的控制模块更包括一电压监测单元,耦接于第一端,监测第一端的电压 值,控制该控制讯号的输出,进而控制继电器的启闭时机。其中,所述的无线智能继电器装置更包括一电压转换模块,设置于本体内部,并耦 接于第一端,于第一端耦接于一源端时,取得一外部电力转换为一内部直流电,以供应无线 智能继电器装置的运作电力。本技术的无线智能继电器装置与无线遥控系统,是将继电器及其控制系统、 电源转换、无线收发等机制整合于单一装置,以接受无线遥控操作、并便于应用,将可提升 继电器的操控性、适用性与便利性。此外,藉由感测回路电气特性,控制继电器启闭时机,持 续送出监测讯号进行分析监测,可保障用电安全。附图说明图IA为现有技术中继电器的结构示意图;图IB为现有技术中继电器的另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无线智能继电器及无线遥控系统的一具体实施例的系统架 构示意图;以及图3为本技术的无线智能继电器装置的一具体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无线智能继电器及无线遥控系统,旨在将继电器与周边控制机制整 合为单一装置,并赋予无线遥控机能,并智能化感测回路电气特性,进行反馈控制,以提升 继电器应用的操控性、便利性、适用性与安全性。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无线智能继电器及无线遥控系统的一具体实施例的系 统架构示意图。无线遥控系统20包括一遥控装置21、一源端25、一受控端27、一无线智能继电器装置30,及一分析模块23。其中无线智能继电器装置30耦接于源端25与受控端27 之间,以控制回路导通或截断。无线智能继电器装置30分别与遥控装置21及分析模块23无线连接。遥控装置 21可接受外部控制,发射出一无线遥控讯号,无线智能继电器装置30接收无线摇控讯号的 控制运作,控制源端25与受控端27是否导通,并同时监测回路电气特性,将无线监测讯号 传送至分析模块23进行分析监测,以进行反馈控制。装置间的无线连接方式,可视实际需求,采用红外线传输、无线射频讯号传输等方 案。另外,源端25为一外部电源或讯号源,受控端27则为任一设备。遥控装置21可为一般 遥控器,或为随身装置(例如手机、个人数字助理)加装无线桥接器以达成远程遥控。分 析模块27用以分析、监控无线监测讯号,可为独立计算机系统,或整合于遥控装置21。接着,如图2以及图3,图3为无线智能继电器装置30的一具体实施例的外观示 意图。无线智能继电器装置30包括一本体300、一无线收发模块33、一控制模块35、一继 电器模块37及一电源转换模块39。本体300主要包括一绝缘壳体,内部形成一容置空间。 无线收发模块33、控制模块35、继电器模块37及电源转换模块39是整合设于本体300内 部的容置空间。本体300设有一第一端31a及一第二端31b,为连接内部及外部电讯的接口,分别 包括一或多个连接器,用以连接外部电源线或讯号传输线。第一端31a与第二端31b分别 用以耦接于源端25与受控端27。图3的实施例中,第一端31a包括一交流电连接埠311a、 一直流电连接端口 312a及一讯号传输端口 313a ;第二端31b包括一交流电连接埠311b、一 直流电连接端口 312b及一讯号传输端口 313b。如此即可弹性配合源端25与受控端27类 型,选用适当的连接埠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线智能继电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无线智能继电器装置包括:  一本体,设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用以分别与外部连接;  一无线收发模块,设于该本体内部,接收该无线遥控讯号,并转换为一内部通信讯号输出;  一控制模块,设于该本体内部,接收该内部通信讯号,进而形成一控制讯号输出;该控制模块包括一耦接于该第二端的回路监测单元,以感测该第二端的电气特性,进而形成一反馈讯号,该反馈讯号经由该无线收发模块转换为一无线监测讯号输出;及  一继电器模块,设于该本体内部,包括一继电器及一驱动电路,该继电器耦接于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之间,该驱动电路接收该控制讯号,进而选择性地启闭或启断该继电器,以导通或截断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的回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立国
申请(专利权)人:茂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