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曲凤林专利>正文

止鼾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1755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止鼾器,是由内有通气道,两面开有牙齿槽的主体构成,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患者无痛苦,使用方便经临床验证止鼾效果好等特点,同时实施容易,利于推广应用,特别适于各类鼾症患者使用。(*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止鼾器,特别适于各类打鼾人使用。鼾症是一种睡眠期疾病,除响度超出60dB影响他人睡眠外,往往还伴有不同程度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对心血管系统损害甚大,正因为如此,人们对鼾症给社会、家庭、经济和健康等诸方面的危害程度有所认识并进一步研究其病理和治疗方法,通过研究发现发病机理除与口咽部解剖因素有关外,还与上气道吸气期负压程度和咽段气道肌张力降低有直接关系,比如会厌或会厌囊肿、颈部肿块压迫、舌根肥厚下落、胸骨后甲状腺肿、粘多糖沉积症、粘性水肿等均可表现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现象。监测资料指出患者呼吸暂停60秒,动脉氧分压下降4.7-6.7Kpa,连续频繁呼吸暂停,舒张压逐步升高可达17.3-21.3Kpa,呼吸暂停持续期间心输出量相应下降,直至达到原有的50%,严重者甚至发生致命性节律障碍。本病左心室肥大率比不伴呼吸窘迫者高4倍之多,憋气型鼾症患者的病理生理转归过程是心搏徐缓或异常,肺及全身血管收缩,其临床表现为肺及全身血压升高,右心衰竭,夜间猝死。从而可见鼾症危害如此严重,然而目前的治疗方法常用腭咽成形或悬雍垂腭咽成形手术,其效果又不很理想;也有在睡前将特制的舌托戴上,使舌根移向前方,增宽后气道间隙,只适用于轻、中度患者,初期试戴舌托,多数人较难适应,咽部反射敏感者尤为突出,上述以手术形式治疗鼾症不仅效果不理想,而且还给患者带来痛苦;用装置舌托的方式,多数人较难适应,并且只适于后气道间隙狭小的患者。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不用手术又不给患者带来痛苦,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效果好对各类鼾症患者都适用的止鼾器。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是由一个用无毒材料制成的止鼾器主体,其内开有通气道,外部两面沿径向设有与牙齿相吻合的牙齿槽,一端上部两边设有拴挂孔。所述的通气道是中部狭小两端呈喇叭状的通道。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患者无痛苦,使用方便,经临床试用效果好,各类患者都适用等优点,同时实施容易,利于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侧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1-3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本技术是供各类鼾症患者,在临睡觉前将止鼾器主体2放入口腔,上下牙齿分别咬在两面的牙槽4内,再把穿过拴挂孔3的松紧带套在脑后,这样呼、吸气可通过鼻腔和通气道1,无论是仰卧或侧卧既能消除鼾声,又不能掉出或掉进,经样机临床试用,效果良好,深受鼾症患者欢迎,既利本人健康又不影响他人睡眠。用后冲洗干净备用。权利要求1.一种止鼾器,其特征在于用无毒材料制成的止鼾器主体2,其内开有通气道1,外部两面沿径向设有与牙齿相吻合的牙齿槽4,一端上部两边设有拴挂孔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气道1是中部狭小,两端呈喇叭状的通道。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止鼾器,是由内有通气道,两面开有牙齿槽的主体构成,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患者无痛苦,使用方便经临床验证止鼾效果好等特点,同时实施容易,利于推广应用,特别适于各类鼾症患者使用。文档编号A61F5/56GK2063806SQ9021003公开日1990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1990年1月9日 优先权日1990年1月9日专利技术者曲凤林 申请人:曲凤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止鼾器,其特征在于用无毒材料制成的止鼾器主体2,其内开有通气道1,外部两面沿径向设有与牙齿相吻合的牙齿槽4,一端上部两边设有拴挂孔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曲凤林
申请(专利权)人:曲凤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