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晶状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0344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人工晶状体,具有一个镜片、一个接触装配件和至少一个连接部分,所述接触装配件沿所述镜片侧缘以基本上呈360度连续环状的形式环绕镜片侧缘周边。在所述接触装配件的适当位置设有至少一对夹持部分,供以向内挠曲的方式夹持所述接触装配件之用。(*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人工晶状体。人工晶状体的历史是从1949年开始的,当时里德利(Ridley)第一次把简单形成的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透镜植入人眼内。这之后不久,人工晶状体的发展趋势倾向于在晶状体囊内摘出术之后可用夹具固定到虹膜上的人工晶状体。晶状体囊内摘出术是将人眼混浊的晶状体连同晶状体囊一齐切除。通过无数次的反复试验、不断探索,技术不断进步,手术的形式不久就转移到只摘除晶状体的内容物而保留晶状体的方案,即晶状体囊外摘出术。这种外科手术发展的同时,透镜设计在形式上也经历了趋向于更简单更容易掌握的变迁。近几年来,一般的做法是把镜片周边有两个J形或C形的接触装配件的开口式环形单片镜片植入眼内后房或睫状窝的囊中。但为达到有足够的光学性能,历来总是试图把人工晶状体固定在中心部位,避免偏移或倾斜,使其长期稳定地保持在指定位置上。为满足这些要求,人们开始寻求一种透镜设计,使得接触装配件具有能均匀压入囊内周边组织的形状。美国专利说明书4,878,911公开的一种盘形透镜,其接触装配件可360度环绕镜片周边,正是实现上述目的的一个样板例子。图8示出了这种盘形透镜的具有代表性的一个例子。图8的盘形透镜有一个镜片11、接触装置件12和将镜片11与接触装配件12连接起来的连接部分13e、13d。然而,将图8所示的上述盘形透镜植入眼内时,若要使其能通过一个小切口塞进去,则必须将透镜的接触装配件12加以修正,使其适应切口的大小。但上述接触装配件12由于制成360度的环形,因而容易打滑,而且要抓住其外表面使其偏向透镜中部非常困难。这就给外科医生进行这类手术增加了许多麻烦。本专利技术即为克服上述缺点而提出,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人工晶状体,这种人工晶状体有这样的优点能长期稳定地保持在眼内指定的位置,且易于变形到适宜通过小切口植入的大小,以减轻外科医生的劳动强度。本专利技术即是为实现上述目的而提出的。本专利技术的特点在于,其人工晶状体具有一个镜片、一个接触装配件和至少一个连接着镜片和接触装配件的连接部分。该接触装配件以基本上为360度的连续环形形式沿镜片边缘环绕其周边,其中在所述接触装配件上对称于所述镜片的镜片轴线处或在该接触装配件上对称于所述镜片的镜片轴线表面处配置有至少一对夹持部分,供以向内挠曲的方式夹持所述接触装配件之用。附图说明图1A是本专利技术人工晶状体第一实例的顶视图;图1B是沿图1A中的Ⅰ-Ⅰ线截取的剖视图;图2是用镊子夹持图1中人工晶状体的示意图;图3A和3B是图1中的人工晶状体植入并固定在眼内的示意图;图4A是本专利技术人工晶状体第二实例的顶视图;图4B是沿图4A中的Ⅱ-Ⅱ线截取的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人工晶状体第三实例的顶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人工晶状体第四实例的顶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人工晶状体第五实例的顶视图。本专利技术的人工晶状体,其夹持部分设置在接触装配件侧面上对称于镜片轴线或镜片轴线表面的位置上,因而可以用象镊子之类的装卸工具夹持住,使接触装配件塞入眼内时易于挠曲。此外,由于接触装配件取基本上为360度的连续环形,因而塞入眼内时可在中心处固定,且即使晶状体囊在手术之后硬化或收缩,作用到接触装配件上的力仍是均衡的,因此其中心不会移动。此外,这时接触装配件不变形,因此可以保持圆形而不会滑出晶状体囊外。现在参看附图就各实例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但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这些实例。实例1本专利技术的人工晶状体10,如图1A和1B所示,主要由镜片11、接触装配件12、连接部分13(13a,13b)和夹持部分14(14a,14b)组成。此外,该人工晶状体10是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机玻璃,以下称PMMA,即polymethylmethacrylate)整体制成的。上述镜片11为双凸透镜,制成圆形,视为平面时,圆的直径例如约为6.0毫米。其剖面的两个镜片表面111(透镜正面即植入眼内之后处在角膜侧的表面)和112(透镜背面即植入眼内之后处在视网膜侧的表面)的形状都是凸的。镜片11最好制成使其主要部位的眼内折射系数值在+4D至+40D的范围。一对连接部分13a和13b对称于透镜中心114配置,在镜片11的直径方向上伸出镜片的侧缘113约2.0毫米,且所述连接部分13a和13b,如图1B所示,制成使其与通过镜片11的透镜中心且垂直于镜片轴线C的平面115倾斜α角。α角取得使人工晶状体可以植入固定在眼内规定的位置,但其值随人工晶状体是固定入晶状体囊内还是固定入睫状窝而异,而且还与透镜镜片表面的类型、曲率等有关,但在大多数情况下通常最好在5度与15度之间。例如,本实例人工晶状体10的连接部分13a和13b所形成的α角是10度。此外,由于上述连接部分13a和13b平面表面的形状,如图1A中所示,是做成在两边方向上延伸,以便分别增加与镜片11和接触装配件12接触的接触处周围的面积(或体积),因而镜片、连接部分和接触装配件三部分之间的连接增强了,从而增强了整个人工晶状体的保形性能。接触装配件12是个柔韧的棒形细丝圈,通过连接部分13a和13b与上述镜片11连接,其横截面大致上呈矩形。此外,作为平面看上去,接触装配件12是围绕透镜中心114而与镜片11同心的,且在垂直于镜片轴线的一个平面上。这样,通过连接部分13a和13b与镜片11相连接的接触装配件12就以基本上为360度的弧度连续围绕着镜片11的周边。因此,如稍后即将谈到的那样,本实例的人工晶状体10植入眼内后能稳定地保持就位。此外,上述接触装配件12大致有矩形的横截面,其平面真实直径(宽度)和横截面尺寸(厚度)在本实例中分别为0.12毫米和0.16毫米。这里,“宽度”是指接触装配件在人工晶状体顶视图中所示的尺寸,例如图1A中以“S”表示的尺寸。同样,“厚度”是指接触装配在人工晶状体的剖视图或侧视图中所示的尺寸,例如图1B中用“t”表示的尺寸。本实例接触装配件12的宽度(S)和宽度比(s/t)最好分别为0.05~0.5毫米和0.5~1.5的范围。接触装配件的尺寸范围若能满足上述条件,则如稍后即将谈到的那样,其柔韧性就能达到足以使接触装配件12在其夹持部分14a和14b被捏住时轻易挠曲,并在捏过之后形状稳定。本实例人工晶状体10的接触装配件12有一对半圆形的凹面夹持部分14a和14b,这两部分制成沿垂直于连接着两平面的真实连接部分13a和13b之间直径的直径而形成向外的凹口。作为一个平面看去时,如图2所示,要用镊子之类的装卸工具夹持人工晶状体10,在接触装配件12上设置这对夹持部分14a和14b是必须的。此外,接触装配件12在镊子16端部的夹物部分161捏住人工晶状体10的夹持部分14a和14b时挠曲,其形状易于改变因而便于塞入眼内。因此,即使通过一个小切口也可以植入眼内。本实例夹持部分14a和14b的直径应根据装卸工具的类型、大小等而适当选择,但最好为0.2~3毫米。现在说明上述人工晶状体10植入眼内规定位置之后的情况。图3A和3B示出人工晶状体用前囊切开法植入固定到晶状体囊内的情况。人工晶状体10的接触装配件12除夹持部分14a和14b外整个360度的周边都与晶状体囊17的囊内组织18接触。因此,不难将其妥善固定到眼内视力轴线的中心。而且由于作用到接触装配件12整个件体上的力是均衡的,因此即使晶状体囊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人工晶状体,具有一个镜片、一个接触装配件和至少一个将镜片与接触装配件连接起来的连接部分,所述接触装配件以基本上呈360度连续环形的形状沿所述镜片的侧缘环绕着镜片侧缘的周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触装配件上对称于所述镜片的镜片轴线处或在该接触装配件上对称于所述镜片的镜片轴线表面处配置有至少一对夹持部分,供以向内挠曲的方式夹持所述接触装配件之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清水昊幸钓卷穰大长正典
申请(专利权)人:保谷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