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装电池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302836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止树脂组成物向外部溢出的问题,并通过可靠地将树脂组成物向外装壳体内填充而能够期待发挥优良的电池性能的封装电池的制造方法。在长方体状的后壳体(2)的一端面设置填充口(22)及排气口(23)。将在支架(6)上配设单电池(7a、7b)及PCBA(5)而成的心部部件(4)收纳在后壳体(2)与前壳体(3)之间。然后,将漏斗(8a、8b)分别插入填充口(22)、排气口(23),从漏斗(8a)侧填充流动性的树脂组成物,并且从漏斗(8b)排气来实施浇注封装工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内包多个单电池的,尤其涉及保持高的外观品质 而向外装壳体内部良好地填充树脂的技术。
技术介绍
近些年,将能够反复充电而使用的二次电池包装而成的封装电池广泛地普及。封 装电池被广泛地用作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或携带式电话、PDA、其它各种电子设备的主电源 或后备电源等。代表性的封装电池通过以薄型且方型的锂离子电池作为单电池,在单电池上电连 接保护电路基板,将单电池组装于支架而形成的发电要件(心部部件)收纳于外装壳体,并 进行内部密封而构成。此外,存在实施浇注封装工序的情况,该浇注封装工序中,将发电要件收纳到外装 壳体的内部后,从外部经由规定的填充口将使用了反应硬化型树脂材料等的流动性的树脂 组成物作为浇注封装剂而使其密集地流入外装壳体的内部,之后使其硬化。通过利用该工 序配置的浇注封装剂能够可靠地实现发电要件的部件彼此的绝缘,并且能够期待驱动时在 单电池周边产生的热量由浇注封装剂吸热,并有效地向封装电池外部放热。并且,通过浇注 封装剂使外装壳体内部成为密闭的结构,从而实现能够适合作为所谓的防爆规格的封装电 池的结构,以免在产生异常时,封装电池内部的火花向外部飞散,对外部的易燃性的物质点 火。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0-243364号公报然而,在浇注封装工序中,存在将树脂组成物向外装壳体内填充时不能够很好地 填充,树脂组成物向外部溢出的问题。这样溢出的树脂组成物在浇注封装工序之后的未硬化状态时能够擦去,但由于是 液体而很难完全擦去,而在外装壳体表面残留较多。另一方面,树脂组成物一旦硬化,则需 要通过削去等方法除去。在该情况下,由于硬化的树脂存在粘接力,因此除去需要时间和劳 力。并且哪种情况都会产生损坏封装电池的的外观品质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在使用粘度比较高的树脂组成物时,由于填充的树脂组成物在从外装 壳体的底部顺次积存前过早溢出的可能性高,因此认为这样的问题有更加显著的倾向。如以上所示,在封装电池中实施浇注封装工序时存在未解决的余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树脂组成物向外部溢出的 问题,并通过可靠地将树脂组成物向外装壳体内填充而能够期待发挥优良的电池性能的封 装电池的制造方法。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其包括将配设有单电 池而成的发电要件收纳于外装壳体的收纳工序;向外装壳体与发电要件的间隙填充流动性的树脂组成物并使其硬化而进行浇注封装的浇注封装工序,其中,在浇注封装工序中包括 使用设有填充口及排气口的外装壳体,将第一管体从外部插入所述填充口,将第二管体从 外部插入所述排气口,并通过第一管体从填充口填充树脂组成物,并且通过第二管体由排 气口实施壳体内部的排气的树脂填充辅助工序;使填充后的树脂组成物硬化,并且除去插 入到外装壳体的第一管体及第二管体而将所述填充口及所述排气口密封的树脂硬化辅助 工序。在此,在浇注封装工序中使用的外装壳体为长方体状,填充口及排气口设置在所 述外装壳体的同一端面上。另外,也可以使用具备支架的发电要件作为所述发电要件。另外,也可以使用具备电路基板的发电要件作为所述发电要件。并且,在填充辅助工序中,可以使从外装壳体的内部侧上升到第二管体的内部的 树脂组成物向所述间隙落下。并且,在浇注封装工序中,可以使用硅酮系、改性硅酮系、环氧系中的至少一种树 脂组成物作为所述树脂组成物。专利技术效果根据具有以上特征的本专利技术的,在浇注封装工序中,将第一 管体插入外装壳体的填充口,通过第一管体从外部供给流动性的树脂组成物,并且将第二 管体插入排气口,通过该第二管体进行排气,由此能够将该树脂组成物正确地填充到外装 壳体内部的间隙,能够有效地防止在外装壳体的外部附着树脂组成物而外装壳体的外观品 质降低的问题。此外,可以使用漏斗分别作为第一及第二管体。另外,以往在浇注封装工序中使用的树脂组成物的粘度高时,认为在从外装壳体 的底部顺次填充树脂组成物前,存在树脂组成物从排气口溢出的问题,但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 将第二管体插入排气口,能够防止这样的漏出引起的外观品质的下降。在本专利技术中,能够防 止这样由树脂组成物引起的外观品质的降低,并且,不需要擦去附着的树脂组成物或在硬 化后进行除去的工序,因此提高制造效率的效果非常大。并且,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将外装壳体的排气口设置在比液面的上升方向靠上位,即 使树脂组成物以某种程度从排气口向第二管体内溢出,第二管体内树脂组成物也再次向外 装壳体内落下,能够提供于树脂填充。因此,具有上述的外观品质的保持效果,并且还具有 节省材料的浪费且能够有效地实施浇注封装工序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的封装电池的外观图。图2是实施方式的封装电池的组装图。图3是表示支架的结构的图。图4是实施方式的封装电池的剖视图。图5是用于说明后壳体的结构和漏斗的插入方向的图。图6是用于说明浇注封装工序的图。图7是用于说明产生气泡的以往的课题的电池的剖视图。符号说明1封装电池2后壳体3前壳体4心部部件5PCBA (组装结束保护电路基板)6 支架7a、7b 单电池8(8a、8b)漏斗(漏斗)9放电端子引线22 填充 口23 排气 口M后壳体内部25、26、63 65、67 肋组28密封件(PET密封件)25a 25c、26a 26c、63a 63e、64a 64d、65a、65b、66、67a 67e、69a 69e垂直肋70树脂(浇注封装剂)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方式>以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当然不局限于以下的结构,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 技术范围的范围内能够进行适当变更。(封装电池1的结构)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封装电池1的结构的外观图((a)是后视图,(b)是主视 图)。封装电池1在此将无线电收发两用机设想为给电对象设备,具有在后壳体2的开 口部嵌合具有平板状主面的前壳体3而成的外装壳体。后壳体2、前壳体3都由耐热性、绝 缘性以及机械性强度优良的工程塑料(ABS或PC等)形成。后壳体2具有长方体状(在此所说的“长方体状”不仅指数学上的严格的形状,也 包括具有一定厚度的箱型形状)的外观形状。其外表面形成为考虑了给电对象设备的设计 及用户的操作的形状,在主面部分张贴有警告标签21。正负各极性的充电端子20分别经由 多个端子窗口 27露出而配设在主面部分的下方。在对封装电池1充电时,该充电端子20 与充电器侧抵接而进行电连接。另一方面,注液口 22及排气口 23彼此分离而形成在后壳 体2(封装电池1)的长度方向(Z方向)的一端面(在此为上表面)。注液口 22及排气口 23是分别与后壳体2内部连通的孔,都为浇注封装工序中使 用的孔,封装电池1中从外部通过由PET构成的密封件观密封。注液口 22在浇注封装工 序中作为填充树脂组成物的口而使用。排气口 23用于在该浇注封装工序中向封装电池1 的内部填充树脂组成物时,有效地排出内部的空气,在将树脂组成物的液面形成水平的状态下使树脂硬化。此外,在后壳体2的下部配设有对将封装电池1安装到给电对象设备后的安装状 态进行锁定的闩锁件(卡合部)33。在后壳体2的内壁24形成有用于与心部部件4抵接而将其定位的肋组25、26。各 肋组25 J6分别由多个板状的肋25a 25c J6a 26c构成(参照图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封装电池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将配设有单电池而成的发电要件收纳于外装壳体的收纳工序;向外装壳体与发电要件的间隙填充流动性的树脂组成物并使其硬化而进行浇注封装的浇注封装工序,所述封装电池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浇注封装工序中包括:使用设有填充口及排气口的外装壳体,将第一管体从外部插入所述填充口,将第二管体从外部插入所述排气口,并通过第一管体从填充口填充树脂组成物,并且通过第二管体由排气口实施壳体内部的排气的树脂填充辅助工序;使填充后的树脂组成物硬化,并且除去插入到外装壳体的第一管体及第二管体而将所述填充口及所述排气口密封的树脂硬化辅助工序。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堀启一久保绫辅原田朋枝
申请(专利权)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