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形的眼内透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0103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变形的眼内透镜,它包括:一具有所定的记忆特性的弹性材料制成的可变形光学部分,及连接于该光学部分的一由与该光学部分不同的材料制成的支持部分,其特征在于该支持部分由一具有可挠性的先端部分及一可将该先端侧部分的弯形应力遮断使其不致于传达至光学部分之强固的基部连设所构成,同时交该先端侧部分及该基部的连续部配设在光学部分的外方。(*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因白内障开刀将眼球的晶体摘除后替代该晶体插入眼内所使用的可变形的眼内透镜。一般说来,白内障的眼球晶体的摘除手术时,眼球上切开的切口愈小,手术后发生乱视的机率愈小。为此,已经开发出一种使用超声波乳化吸引装置的所谓超声波晶体乳化吸引术(KPE)。这种技术是利用上述超声波乳化吸引装置,将白浊化之晶体打碎及乳化后将其抽出。如此仅对眼球切开约4mm的切口即可将晶体摘除。这与在摘除晶体时需切开约10mm的切口的传统白内障囊外摘除术(ECCE)相比,显然进步。相应于上述的小切开手术法,目前已有一种可自小切口插入眼内的眼内透镜被开发出来。传统的眼内透镜是具有由玻璃或塑胶等硬质材料制成的光学部分,因此移植时的切口大小必须大于该光学部分的直径。较多的情况是,切口大小需要在6.5mm或更大。由于这个原因,纵使依KPE手术自小切口摘除晶体,在插入硬质的眼内透镜时,也还需要将切口再度切开扩大。在日本特愿昭58—18005(特开昭58—146346)中揭示了一种可自眼球之小切口插入的可变形的眼内透镜。这种透镜1如图4所示,是由以具有所定的记忆特性的可变形弹性材料形成的光学部分3及将此光学部分3支持于眼内的支持部分4所构成。支持部分4及光学部分3是以不同种类的可挠性材料形成的,将支持部分4的基部4a埋入光学部分3的加以固定。光学部分3是由透镜3b及其周边之较薄的环状部分3a一体形成的,并且该透镜3b是由周边较薄部分向中心逐渐增加厚度的。光学部分3可借助于卷挠、折弯、引伸及打摺等使其变形成为较小形状,所以具有这种光学部分的眼内透镜可通过使用新开发的插入器具自约4mm的小切口插入眼球内,使插入后根据该光学部分3之记忆特性,在眼球内恢复至其变形前之大小及形状。因此,根据此眼内透镜之特性及插入方法,现已能实施眼球的小切口移植手术。为了使用上述之眼内透镜及插入器具自小切口插入,最好被插入之物体,即可变形的眼内透镜,愈小型愈好,尤其需要将对变形之容易性影响最大的光学部分的中心部的厚度作成更薄以及需要将插入器具作成更小型。但是,上述已知的可变形眼内透镜,由于弹性材料制成的可变形的光学部分3在眼球内,通过与该光学部分3不同种类的材料制成的支持部分4所支持,故而容易因受压缩或引拉等外力作用引起支持部分4变形;出现在支持部分4的压缩等应力进而被传到光学部分3,结果往往会在靠近支持部分4的被埋设之基端部4a,亦即图4中以锁线所示的凸透镜形状之部分3a,发生应变或变形,致使光学部分3在眼内发生偏移(移位)。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之问题点,提供一种即使其支持部分受到外力且支持部分的先端侧部分变形亦可防止光学部发生偏移的可变形的眼内透镜。本专利技术的可变形的眼内透镜由一具有所定的记忆特性之弹性材料制成的可变形光学部分及连结于该光学部分的一由不同于该光学部分的材料制成的支持部分所构成,其特征为将具有可挠性的先端侧部分及可将先端侧部分的变形产生的应力遮断使其不致于传达至光学部分之强固的基部连设形成上述的支持部分,并且将该先端侧部分及该基部之连续部配置于光学部分的外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可变形眼内透镜,由于通过支持部分将可变形的光学部分支持于眼球内,所以当支持部分受到压缩或引拉或其他外力时,在支持部分虽然会发生应力,但由于此应力可以被具有可挠性的支持部分的先端侧部分所吸收,故而应力不致于传达至基部。而且因为支持部分的先端侧部分及基部的连接部分被配置在光学部分的外方,上述应力不会传送至光学部分,因而光学部分不致于发生偏移,同时要可变形透镜光学部分亦不发生应变或变形。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可变形的眼内透镜的第一实施例的平面图2为图1的要部的放大平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可变形的眼内透镜的第二实施例的要部放大平面图;及图4为传统的可变形的眼内透镜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现在参照图面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如下。在图1及图2中,1为由具有所定的记忆特性的可变形弹性材料制成的正面大致呈圆形的光学部分,在此光学部分1之右上侧部及左下侧部,分别如图1所示般地形成有其突出部呈大致直角三角形状的补强部分1a。2为由与上述光学部分2不同种类的可挠性材料制成的支持部分,其宽度较大的基部2a的一端乃一体地设有圆弧状锚定部分2b的中央部,同时该基部2a的另一端则一体地连设有宽度细小的先端侧部分2c。上述支持部分2共有2个,将其基部2a的大部份以及锚定部分2b的全部分别埋设在光学部分1的补强部分1a的稍许靠近光学部分1的中心侧而予以固定,同时令基部2a与补强部分1a的一边成平行而自补强部分1a的另一边分别向上下方向向外方稍许突出。另将支持部分2的先端侧部分2c构成为具某程度的硬度及弹性但可借助于外力使其易于变形之特性,且将远离基部2a的部份弯曲呈圆弧状,令二个先端侧部分2c对称地配置。上述光学部分1系由聚氨基甲酸乙酯弹性材料、矽酮弹性材料、水凝胶聚合物及骨胶原化合物等透明材料制成,而支持部分2系由聚酰胺等可挠性合成树脂制成。此构造的第一实施例的可变形眼内透镜乃利用例如日本特愿平3—142067号揭示的适当插入器具,自约4mm的小切口插入眼球内以替代被摘除的晶体。由于光学部分1具有记忆特性,故其被插入眼球内后会自然恢复至其弯形前的形状及大小。第一实施例的眼内透镜,系将其支持部分2的锚定部分及基部2a的大部份埋设在光学部分1的上述补强部分1a中以支持固定光学部分1,且支持部分2系由细小的可挠性先端侧部2c及较粗且强固的基部2a连设形成,同时将其接续部配设在光学部分1之外方,故如图1的箭头所示,当其先端侧部分2c受到F方向的压缩应力时,该压缩应力将因该先端侧部分2c向箭头F方向挠曲而被吸收,同时负载于该先端侧部2c的压缩应力虽会传达至基部2a,但此基部2a系强固的固定,故光学部分1不会因该传达的压缩应力发生偏移或变形或应变等情况。所以即使先端部侧2c受压缩应力,光学部分1仍不受任何影响。至于该支持部2的先端侧部分2c受到例如引拉或其他外力的场合,亦如上理由,不致于导致光学部分1的移位或变形等。再参照图3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如下。图3中,1为光学部分、2为支持部分。此支持部分2的基部2a及先端侧部分2c系做成同样大小,同时在其连续部的先端侧部分2c的弯曲侧形成一V字型切缺部2d。其他各部分的构成皆与上述第一实施例者相对应,故不再予以重复说明。将上述构成的眼内透镜,与第一实施例的同样,利用插入器具替代摘除的晶体由切口插入眼球内。由于支持部分2有上述V字型切缺部2d存在,故当其先端侧部分2c受压缩或引拉等外力时,会沿该切缺部挠曲吸收应力,故如第一实施例同样可防止光学部分1发生偏移或变形。另依照本专利技术,亦可与第一实施例同样,将支持部分的先端侧部分做成较基部细小,而在其连续部形成与第二实施例相同样的切缺部。由于本专利技术系以具有所定的记忆特性的弹性材料制成可变形的光学部分,并以与该光学部分不同的材料制成支持部分,且该支持部分系由一具有可挠性的先端侧部分及可将先端侧部份变形产生的应力遮断使其不致传达至光学部分之强固的基部连设一体形成,并将该先端侧部分及该基部的连续部配置在光学部分的外方,所以可以发挥下述之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可变形眼内透镜移植在眼球内之后,支持部分由于稳定地支持着光学部分,所以当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变形的眼内透镜,包括:一具有所定的记忆特性的弹性材料制成的可变形光学部分,及连接于该光学部分的一由与该光学部分不同的材料制成的支持部分,其特征在于该支持部分由一具可挠性的先端侧部分及一可将该先端侧部分的变形应力遮断使其不致于传达至光学部分之强固的基部连设所构成,同时将该先端侧部分及该基部的连续部配设在光学部分的外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岛敏之菊池敏一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