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恒流源驱动的LED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94527 阅读:3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高效恒流源驱动的LED电路,包括一个AC电源,AC电源的输出端与防雷、防冲击保护电路相连;防雷、防冲击保护电路的输出端与EMI电磁兼容滤波电路相连;EMI电磁兼容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输入端;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输出端与电子稳压器电路相连;恒流源的输出端连接到需要供电的LED灯串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改变常用的恒压源供电方式,利用电子稳压器电路降压对PWM芯片进行稳压恒流供电,使芯片在全电压范围内稳定工作,并在电路中接入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将功率因数大大提高,增加LED灯的发光效率,减少电能的浪费。其中,电子稳压器电路不仅能够起到稳压作用,同时能够滤波,能够有效的消除高频开关纹波。(*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LED供电电路,特别是一种实现高效恒流源驱动的LED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越来越紧缺,节能产品的使用是未来的主要趋势。LED发光 效率高,耗能低,因而成为节能照明灯的首选。现在常用的LED灯都采用并联方式,采用恒 压供电,恒流供电的很少。但是对于数量多的LED灯串,恒压供电使得LED灯的供电电流下 降,发光效率下降,降低LED使用寿命。而且对于串联的LED灯采用恒压供电,不能保证电 流稳定性,经常会出现高频开关纹波,而且功率因数低,浪费电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LED灯供电电源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高效的 恒流源驱动电路。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种高效恒流源驱动的LED电路,包括一个AC电源, AC电源的输出端与一个防雷、防冲击保护电路相连;防雷、防冲击保护电路的输出端与EMI 电磁兼容滤波电路相连;EMI电磁兼容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输入 端;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输出端与电子稳压器电路相连;恒流源的输出端连接到需要供电 的LED灯串上。其中,所述防雷、防冲击保护电路是由保险丝FSl和抗浪涌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NTC组成;所述保险丝FSl和所述抗浪涌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相互并行,且所述保险丝 FSl的一端和所述抗浪涌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的一端分别各自连接到AC电源上;所述 保险丝FSl的另一端和所述抗浪涌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的另一端之间连接着一个电容 CXl。所述CXl的两端还分别连接着电感Li、电感L2 ;所述CXl与所述电感Li、电感L2 共同组成EMI电磁兼容滤波器;所述电感Li、电感L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到整流桥BDl的两 个输入端。所述整流桥BDl的正电压输出端与无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功 率因数校正电路由电容Cl、电容C2、电阻R1、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组成;所述电 容Cl的一端作为输入端,并同时与二极管D3的负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作为输出 端;所述电容Cl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3的正极之间连接有串联的二极管D2和电阻Rl ;所述 二极管D2的正极与电容Cl相连;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还连接着二极管Dl的负极;所述电 阻Rl与二极管D3正极的交点处连接电容C2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l的正极与所述电容C2 的另一端相连并共同接地。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输出端与电子稳压器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电子稳压 器电路包括一个三极管Tl,三极管Tl的的发射极为输出端;所述三极管Tl的基极到地接 一个电容C4 ;所述基极到地还接有一个二极管D4 ;所述三极管Tl的集电极与基极之间依次串联电阻R4、电阻R2、电阻R3 ;所述三极管Tl的发射极与PWM控制芯片Ul的电压输入端。所述PWM控制芯片Ul与MOS管Ql、镇流电感L3、续流二极管D5组成Buck降压变 化电路;其中,所述PWM控制芯片Ul通过CS脚采集传感电阻R6、传感电阻R7、传感电阻R8、 传感电阻R9上的峰值电流;所述传感电阻R6、传感电阻R7、传感电阻R8、传感电阻R9并联; 所述PWM控制芯片Ul通过GATE脚输出控制信号到MOS管Ql的栅极;所述MOS管Ql的源 级与所述传感电阻R6、传感电阻R7、传感电阻R8、传感电阻R9的并联交点相连;所述MOS管 Ql的漏极与镇流电感L3以及续流二极管D5相连;所述镇流电感L3与所述续流二极管D5 的另一端之间连接有电容C7 ;所述电容C7的两端连接到待供电的LED灯串上。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改变常用的恒压源供电方式,利用电子稳压器电路降压对PWM 芯片进行稳压供电,使芯片在全电压范围内稳定工作,并在电路中接入功率因数校正电路, 将功率因数大大提高,增加LED灯的发光效率,减少电能的浪费。其中,电子稳压器电路不 仅能够起到稳压作用,同时能够滤波,能够有效的消除高频开关纹波。此外,在PWM芯片上 还接有用于微调电流的电位器,能够保证电路实现恒流工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高效恒流源驱动的LED电路的原理结构框图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高效恒流源驱动的LED电路的电路原理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高效恒流源驱动的LED电路的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高效恒流源驱动的LED电路的电子稳压器电路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本专利技术一种高效恒流源驱动的LED电路,包括一个AC电源, AC电源的输出端与一个防雷、防冲击保护电路相连;防雷、防冲击保护电路的输出端与EMI 电磁兼容滤波电路相连;EMI电磁兼容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输入 端;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输出端与电子稳压器电路相连;恒流源的输出端连接到需要供电 的LED灯串上。其中,如图2所示,防雷、防冲击保护电路是由保险丝FSl和抗浪涌负温度系数热 敏电阻NTC组成,且二者相互并行,保险丝FSl的一端和抗浪涌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的 一端分别各自连接到AC电源上,保险丝FSl的另一端和抗浪涌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的 另一端之间连接着一个电容CXI。CXl的两端还分别连接着电感Li、电感L2 ;它们三者共同 组成EMI电磁兼容滤波器,且电感Li、电感L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到整流桥BDl的两个输入 端。整流桥BDl的正电压输出端与无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输入端相连,如图3所示, 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由电容Cl、电容C2、电阻R1、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组成;电容 Cl的一端作为输入端,并同时与二极管D3的负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作为输出端; 所述电容Cl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3的正极之间连接有串联的二极管D2和电阻Rl ;二极管 D2的正极与电容Cl相连;二极管D2的正极还连接着二极管Dl的负极;电阻Rl与二极管 D3正极的交点处连接电容C2的一端;二极管Dl的正极与电容C2的另一端相连并共同接地。现有技术下,一般采用普通的桥式整流后直流平滑滤波的AC-DC电路,输入电压是正弦 波。但是由于电容充电快放电慢,这样输出的电流是不连续的脉冲波,谐波失真大,功率因 数低。本专利技术应用一种低成本的无源功率因数补偿电路,如图3所示,该电路又叫平衡半桥 补偿电路。Cl和Dl组成半桥的一臂,C2和D3组成半桥的另一臂,D2和Rl组成光电连接 电路,利用填谷原理进行补偿。滤波电容Cl和C2相串联,电容上电压最高充到输入电压的 一半(Vac/2),一旦线电压降到Vac/2以下,二极管Dl和D3就会被正向偏置,这样是Cl和C2 开始并联放电。采用这个电路后,系统的功率因数从0. 6提高到0. 88 0. 9。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输出端与电子稳压器电路的输入端相连,如图4所示,电子 稳压器电路包括一个三极管Tl,三极管Tl的的发射极为输出端;三极管Tl的基极到地接 一个电容C4 ;其基极到地还接有一个二极管D4。三极管Tl的集电极与基极之间依次串联电 阻R4、电阻R2、电阻R3 ;所述三极管Tl的发射极与PWM控制芯片Ul的电压输入端。电子稳 压器又叫信容式纹波滤波器,是有效的电源净化器,它具有电容信增式低通滤波器和串联 稳压调整器双重作用,也叫ACR(Amplificatory Capacitance Requlator)电路。基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恒流源驱动的LED电路,包括一个AC电源,AC电源的输出端与一个防雷、防冲击保护电路相连;所述防雷、防冲击保护电路的输出端与EMI电磁兼容滤波电路相连;所述EMI电磁兼容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输入端;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输出端与电子稳压器电路相连;所述电子稳压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到需要供电的LED灯串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雷、防冲击保护电路是由保险丝FS1和抗浪涌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组成;所述保险丝FS1和所述抗浪涌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相互并行,且所述保险丝FS1的一端和所述抗浪涌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的一端分别各自连接到AC电源上;所述保险丝FS1的另一端和所述抗浪涌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的另一端之间连接着一个电容CX1;  所述CX1的两端还分别连接着电感L1、电感L2;所述CX1与所述电感L1、电感L2共同组成EMI电磁兼容滤波器;所述电感L1、电感L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到整流桥BD1的两个输入端;  所述整流桥BD1的正电压输出端与无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由电容C1、电容C2、电阻R1、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组成;所述电容C1的一端作为输入端,并同时与二极管D3的负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作为输出端;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3的正极之间连接有串联的二极管D2和电阻R1;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与电容C1相连;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还连接着二极管D1的负极;所述电阻R1与二极管D3正极的交点处连接电容C2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与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相连并共同接地;  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输出端与电子稳压器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电子稳压器电路包括一个三极管T1,三极管T1的的发射极为输出端;所述三极管T1的基极到地接一个电容C4;所述基极到地还接有一个二极管D4;所述三极管T1的集电极与基极之间依次串联电阻R4、电阻R2、电阻R 3;所述三极管T1的发射极与PWM控制芯片U1的电压输入端;  所述PWM控制芯片U1与MOS管Q1、镇流电感L 3、续流二极管D5组成Buck降压变化电路;其中,所述PWM控制芯片U1通过CS脚采集传感电阻R6、传感电阻R7、传感电阻R8、传感电阻R9上的峰值电流;所述传感电阻R6、传感电阻R7、传感电阻R8、传感电阻R9并联;所述PWM控制芯片U1通过GATE脚输出控制信号到MOS管Q1的栅极;所述MOS管Q1的源级与所述传感电阻R6、传感电阻R7、传感电阻R8、传感电阻R9的并联交点相连;所述MOS管Q1的漏极与镇流电感L3以及续流二极管D5相连;所述镇流电感L3与所述续流二极管D5的另一端之间连接有电容C7;所述电容C7的两端连接到待供电的LED灯串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冷野栾茂生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森谷新能源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