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连接器遮蔽壳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83007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同轴连接器遮蔽壳体结构,该遮蔽壳体包括有主体部、与主体部相连接的平板部及平板部尾端衔接的线夹部;其中,主体部具有容纳绝缘本体之圆柱体的中空孔和一对限位的夹持支臂;而平板部又分设有前端部及后端部,前端部用以折弯后支承主体部,其两边还设有凸缘;且后端部中央设有一可供组装时作业的裸空部,该裸空部是由一掀起的盖片所构成,两侧则设有一对侧臂和弯折臂,该等侧臂与前端部的凸缘也连成一体,弯折臂以相对向内弯折将绝缘本体和夹持支臂包覆其中。通过利用上述同轴连接器遮蔽壳体结构,可简化模具结构,减少组装制程,从而以降低成本和提升生产率。(*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同轴连接器遮蔽壳体结构
本技术提供一种同轴连接器遮蔽壳体结构,尤其是指一种在制造过程中遮蔽 壳体后端部的中央设有一裸空部结构的同轴连接器遮蔽壳体结构。
技术介绍
同轴连接器主要在连接线缆和电子装置之间用以传输射频信号,而为了保证信号 可靠的传输而不受干扰,同轴连接器上的遮蔽壳体就变得非常重要了。相关的现有技术请 参见中国专利CN 01264762. 4号一案,请参见该案的参考附图,该专利所揭示的同轴连接 器是由5个部件构成,包括有绝缘本体10、组设在绝缘本体内的端子30、遮蔽壳体50、固持 同轴线缆的卡持装置60及同轴线缆;其中,遮蔽壳体50用来包覆绝缘本体,卡持装置60用 来夹持同轴线缆的编织层,在组装时,卡持装置60以扣合的方式定位于遮蔽壳体50上。从 上述的结构不难看出,此种将遮蔽壳体50和卡持装置60采用分离式的结构设计,虽有利于 简化单个零部件的结构,但需要由两套模具来完成,增加成本自是不言而喻了,再者,这类 同轴同轴连接器体积较小,如若经过多次组装作业,势必降低生产效率,同样也使得成本难 以控制,这对于现今连接器微薄利润的时代,有点得不偿失,实不便于提倡与推广。为此,近年来业界推出了新一代的同轴连接器结构,请参见中国专利 CN200720118251. 5号专利就揭示了这新一代的同轴连接器,请参见该案的参考附图,该同 轴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1、中心端子2、遮蔽壳体3及同轴线缆4组成,其中,遮蔽壳体3 由主体部31、平板部32及线夹部构成,在主体部31底端纵向延伸设有一对定位绝缘本体的 夹持支臂312,于该对夹持支臂312的下端又各设有可穿过平板部32底部的固定片314,又 于平板部后端设有一对侧臂323,于侧臂的向后延伸设有一尾部325,平板部32的后端还设 有第一线夹54和第二线夹55。在组装时,该固定片314通过后续折弯至平板部的背面,以 将主体部31与平板部32紧触于一起,将侧壁侧向内折弯将绝缘本体包覆其中,而其后端的 夹线部在最后将从侧壁延伸出的尾部325和同轴线缆4捆扎一起。虽然该种遮蔽壳体结构 以一体式成型,可有效解决上述增开模具和组装不易的缺陷,但是该结构较为复杂,使得其 模具也同样较为复杂,再者,其组装程序也较多且复杂,这同样也不利用于降低成本。有鉴于此,本案技术人针对上述缺陷与不足,经过长期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 用,终于创设出一种能够解决上述不足和缺陷的技术设计方案。新型内容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轴连接器遮蔽壳体结构,在遮蔽壳体上设 置一由掀起的盖片所构成便于加工的裸空部,使线缆的连接作业更为简单。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轴连接器遮蔽壳体结构,藉助其简单的一 体式设计结构,更有利于简化模具结构,减少组装制程及制程中的瑕疵,以节省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加以实现本技术提供一 种提供同轴连接器遮蔽壳体结构,该遮蔽壳体由金属板材冲压一体成型,包括有主体部、与 主体部相连接的平板部及平板部尾端的线夹部。其中,主体部为一圆柱体形态轮廓,具有容纳绝缘本体之圆柱体的中空孔,于其主 体部底端两侧沿主体部纵向垂直方向延伸设有一对夹持支臂,该等夹持支臂的未端相向向 内弯折出抵挡部,该等抵挡部的作用在于限制绝缘本体向前位移,又于主体部底端还设有 一对缺口,该等缺口与绝缘本体的凸部相干涉卡合。而平板部又分设有前端部及后端部,前端部略宽于后端部,前端部用以收容圆柱 体以及在主体部向平板部弯折后用以支承主体部,其两边还具可有防止主体部左右位移的 凸缘;该后端部则在于收容主体部的夹持支臂及绝缘本体的板状体,其中央设有一与绝缘 本体的通孔对应且等同般大小的裸空部,该裸空部是由一自后端部的后缘延伸出可在其后 续折弯的盖片所构成,该盖片可将裸空部基本封住,来更加减少EMI的泄漏;其两侧向上垂 直弯折设有一对侧臂,该等侧臂紧贴于夹持支臂的周边,并与前端部的凸缘也连成一体,以 增加整个平板部的强度,该两侧臂又各延伸设有弯折臂,该弯折臂呈“Z”形状,其以相对向 内弯折将绝缘本体和夹持支臂包覆其中,其中间段的倾斜壁面则是与绝缘本体上的坡面相 配合,如此结构的设计,目的是在遇到较大直径的轴芯导体与端子线夹连接,需增加板状体 高度时,以减少其胶体的用量而设计的,而其两端则为平坦壁面;所述线夹部紧衔接于后端 部另一端,其包括设有第一线夹及第二线夹。相较于现有技术,通过利用上述同轴连接器遮蔽壳体结构,不但可简化模具结构, 降低成本;还能减少组装制程及制程中的瑕疵,降低产品不良率,提升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同轴连接器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绝缘本体与中心端子成型后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遮蔽壳体未折弯前带料带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遮蔽壳体折弯后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遮蔽壳体组入对接元件后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组装同轴线缆时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盖片未折弯前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盖片折弯后的示意图。上述附图中100-同轴连接器1-绝缘本体111-基座113-中空部12-板状部122-凹口2-中心端子22-端子线夹31-主体部312-夹持支臂314-缺口11-圆柱体112-_圆柱部114--凸部121--通孔123--坡面21-接触部3- 莲蔽壳体311--中空孔313-_抵挡部32-平板部4321-前端部322-后端部323-凸缘324-裸空部325—盖片326-侧臂327-弯折臂328-倾斜壁面33-第一线夹34-第二线夹4-同轴线缆41-轴芯导体42-第一剥离层43-第二剥离层44-最外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现配合附图结合本技术的 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详加说明如下,惟此具体实施例只为方便说明本技术的结 构,并未对本技术加以任何限制。请参见图1所示,为本技术之同轴连接器100的具体实施例,该同轴连接器由 绝缘本体1、设在绝缘本体1内的中心端子2、设在绝缘本体1周边的遮蔽壳体3以及连接 的同轴线缆4所构成。请参见图2所示,绝缘本体1与中心端子2是经嵌射成型形成一对接组件,也可以 组立的方式形成,该绝缘本体1结构由圆柱体11及一板状体12所构成,其中圆柱体11又 分设为基座111和与基座111同心向上突伸的圆柱部112构成,于圆柱部112上设有容置 中心端子2接触部21的中空部113,该中空部113贯穿整个圆柱体11,而于基座111的外 侧设有对称的一对凸部114 ;所述板状体12与基座111相连于一体,其两者底面是位于同 一水平面上;该板状体12的正中央具有上下贯穿的通孔121,该通孔121便于中心端子2 尾部的端子线夹22容置,同时该通孔121应当具有适当的大小,以提供于夹线制程作业的 便利性,于该通孔121向后设有一凹口 122,凹口 122的大小略大于同轴线缆4轴芯导体41 的直径,但却小于同轴线缆4的第一剥离层42,以便于控制轴芯导体41的长度及准确对位; 所述在板状体12的上表面且于通孔121两边形成有一对呈八字型的坡面123。请再配合参见图3及图4所示,遮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同轴连接器遮蔽壳体结构,其包括有主体部(31)、与主体部(31)相连接的平板部(32)及平板部(32)尾端的线夹部;其特征在于:该主体部(31)底端设有一对夹持支臂(312);该平板部(32)又包括有前端部(321)及后端部(322),在其后端部(322)两侧向上弯折设有一对侧臂(326),于两侧臂(326)上又各延伸设有弯折臂(327),该两弯折臂(327)以相对向内弯折将绝缘本体(1)和夹持支臂(312)包覆其中;该后端部(322)上设有一裸空部(324),该裸空部(324)是由一自后端部(322)的后缘延伸出可在其后续折弯的盖片(325)所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世杰
申请(专利权)人:春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