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桥梁工程中采用挂篮悬臂灌筑箱梁的安全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坠物挂篮安全防护外挂装置,解决了挂篮悬臂灌筑箱梁时仅防止坠物对外部环境的安全影响问题。其包括底部防护平台、侧面防护结构、前端防护结构和后端防护结构;底部防护平台与挂篮固定,包括承重梁、纵梁及钢板;侧面防护结构和前端防护结构包括钢板、密目钢丝网及用于固定钢板和密目钢丝网的骨架、加固筋等构成;后端防护结构由后端防护钢板、固定钢板的骨架、加固筋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专业性强,仅针对防坠物的安全防护,结构简单,可节省投入;防护全面;不影响挂篮的主体结构,且安装拆卸方便。(*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坠物挂篮安全防护外挂装置
本技术属于桥梁工程中采用挂篮悬臂灌筑箱梁的安全防护
,具体 涉及一种防坠物挂篮安全防护外挂装置。
技术介绍
针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连续刚构桥施工,挂篮悬臂灌筑法是一种常见的施 工方法。当跨越道路、航道施工时,均需进行安全防护,主要是防止坠物对道路、航 道的安全影响。随着我国交通体系的不断完善,尤其是路线立体交叉的施工越来越多, 当采用挂篮悬臂灌筑施工时,防坠物的安全防护装置越来越成为挂篮结构设计的必要内 容。目前公开的专利文献,挂篮安全防护为集防坠物、防水、防电等于一体的装置,防 护装置与挂篮为一体式设计,这在仅需要考虑防坠物的工作环境下,施工成本较高,且 施工工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挂篮悬臂灌筑箱梁时仅防止坠物对外部环境的安 全影响问题,提供了一种防坠物挂篮安全防护外挂装置,该装置专业性强,且通过外挂 于挂篮结构上的形式附着在挂篮上部,施工灵活,可随时根据需要进行安装和拆卸。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防坠物挂篮安全防护外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防护平台、侧面防护 结构、前端防护结构和后端防护结构;底部防护平台通过连接于挂篮前托梁、挂篮后托梁上的吊杆与挂篮进行固定, 底部防护平台包括底部防护平台承重梁、底部防护平台纵梁及固定在底部防护平台纵梁 上面的底部防护平台钢板,底部防护平台承重梁上设置底部防护平台吊架,通过底部防 护平台吊架将底部防护平台与吊杆连接固定;侧面防护结构包括侧面防护钢板、侧面防护密目钢丝网、用于固定侧面防护钢 板的侧面钢板骨架和侧面钢板加固筋以及用于固定侧面防护密目钢丝网的侧面密目钢丝 网横向、纵向骨架和侧面密目钢丝网加固筋,侧面钢板骨架下端固定在底部防护平台钢 板上,侧面密目钢丝网纵向骨架下端固定在侧面钢板骨架上、上端固定在梁体顶面以上 防护结构承重梁上,梁体顶面以上防护结构承重梁固定在挂篮外模骨架接长段上;前端防护结构包括前端防护钢板、前端防护密目钢丝网、用于固定前端防护钢 板的前端钢板骨架和前端钢板加固筋以及用于固定前端防护密目钢丝网的前端密目钢丝 网横向、纵向骨架和前端密目钢丝网加固筋,前端钢板骨架下端固定在底部防护平台钢 板上,前端密目钢丝网纵向骨架下端固定在前端钢板骨架上、上端固定在梁体上部防护 结构承重梁上,梁体上部防护结构承重梁固定在挂篮外滑梁接长段上;后端防护结构包括后端防护钢板、固定后端防护钢板的后端钢板骨架和后端钢 板加固筋,后端钢板骨架下端固定在底部防护平台钢板上。各钢板和密目钢丝网上设置加固筋。本技术作为挂篮的一种外挂装置,在挂篮加工制作时,需预留与安全防护 外挂装置的接口,包括挂篮前、后托梁上与吊杆相连的吊架、外滑梁接长段、外模骨架 接长段三大部分,在挂篮现场安装完毕后,再安装安全防护外挂装置,外挂装置的安装 顺序为底部防护平台安装;侧面、前端和后端钢板骨架和钢板的安装;侧面和前端 接长段上部的承重梁、及其上部的密目钢丝网骨架安装;侧面密目钢丝网及其骨架的安 装;前端密目钢丝网及其骨架的安装。本技术连接在挂篮结构上,随挂篮的前移而 前移,进行全程的安全防护,其前移的动力依靠挂篮的前移动力。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专业性强,仅针对防坠物的安全防护, 结构简单,可节省投入;(2)防护全面,提供了侧面、前端、后端的安全防护,其 中在底部和外围的下部用钢板进行防护,可以防止大、小坠物,上部用密目钢丝网;(3)外挂装置与主体结构之间相对独立,不影响挂篮的主体结构,且安装拆卸方便;(4)还适应于无防护装置的挂篮改造,外挂接口在原设计的基础上,容易实现,不需要 重新设计加工,可以加快施工速度;(5)可以在该装置的密目钢丝网和钢板上设置保 温面板,作为在寒冷时期混凝土的保温措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与挂篮结构连接示意图图2为侧面防护结构示意图图3为前端防护结构示意图图4为后端防护结构示意图图5为底部防护平台结构示意图图6为底部防护平台吊架正面示意图图7为底部防护平台吊架侧面示意图图8为挂篮外滑梁接长段及梁体上部防护结构承重梁侧面图图9为梁体顶面以上侧面防护结构图中1-挂篮前托梁,2-挂篮后托梁,3-底部防护平台承重梁,4-底部防护平 台纵梁,5-底部防护平台钢板,6-底部防护平台吊架,7-吊杆,8-侧面防护钢板,9-侧 面防护密目钢丝网,10-侧面钢板骨架,11-侧面密目钢丝网横向骨架,12-侧面密目钢 丝网纵向骨架,13-侧面密目钢丝网加固筋,14-侧面钢板加固筋,15-梁体顶面以上防 护结构承重梁,16-挂篮外模骨架接长段,17-前端防护钢板,18-前端防护密目钢丝 网,19-前端钢板骨架,20-前端钢板加固筋,21-前端密目钢丝网横向骨架,22-前端密 目钢丝网纵向骨架,23-前端密目钢丝网加固筋,24-梁体上部防护结构承重梁,25-挂 篮外滑梁接长段,26-后端防护钢板,27-后端钢板骨架,28-后端钢板加固筋,29-已成 梁体,30-挂篮主桁架系统,31-挂篮底模悬吊系统,32-挂篮外滑梁,33-挂篮外模骨 架,34-悬吊杆预留孔,35-连接钢板,36-加强钢板,37-焊缝,38-销子,39-挂篮外 滑梁接长加强钢板。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一种防坠物挂篮安全防护外挂装置包括底部防护平台、侧面防护结构、前端防 护结构及后端防护结构。底部防护平台通过连接于挂篮前、后托梁上的吊杆7与挂篮进行固定,吊杆采 用Φ32ιη的精轧螺纹钢,底部防护平台包括底部防护平台承重梁3、底部防护平台纵梁4 及焊接在底部防护平台纵梁4上面的底部防护平台钢板5,底部防护平台承重梁3采用工 字钢13 ,底部防护平台纵梁4采用工字钢11 ,底部防护平台钢板5满铺在底部防护平 台纵梁4上,板厚6mm,与底部防护平台纵梁4焊接,底部防护平台钢板5用于阻止坠物 落到下方,在底部防护平台承重梁3上设置底部防护平台吊架6,底部防护平台吊架6由 三角形的加强钢板和连接钢板构成,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底部防护平台吊架6将吊杆7 与底部防护平台固定。侧面防护结构由侧面防护钢板8、侧面防护密目钢丝网9及用于固定侧面防护钢板 5和侧面防护密目钢丝网9的骨架、加固筋等共同构成,钢板骨架采用角钢,加固筋14为 Φ 12的ΗΡΒ235钢筋,侧面钢板骨架10焊接在底部防护平台钢板5上,侧面密目钢丝网纵 向骨架12焊接在侧面钢板骨架10和梁体顶面以上防护结构承重梁15上,侧面密目钢丝网 纵向骨架12之间设置侧面密目钢丝网横向骨架11,梁体顶面以上防护结构承重梁15焊接 在挂篮外模骨架接长段16上,采用槽钢前端防护结构由前端防护钢板17、前端防护密目钢丝网18及用于固定钢板和钢 丝网的骨架、加固筋等共同构成,钢板骨架采用角钢,加固筋为Φ12的ΗΡΒ235钢筋, 前端钢板骨架19焊接在底部防护平台钢板5上,前端密目钢丝网纵向骨架22焊接在前端 钢板骨架19和梁体上部防护结构承重梁M上,前端密目钢丝网纵向骨架22之间设置前 端密目钢丝网横向骨架21,梁体上部防护结构承重梁M通过连接钢板、加强钢板、销子 其与挂篮外滑梁接长段25相连接,采用工字钢12 作为承重梁,在钢板和面积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坠物挂篮安全防护外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防护平台、侧面防护结构、前端防护结构和后端防护结构;底部防护平台通过连接于挂篮前托梁(1)、挂篮后托梁(2)上的吊杆(7)与挂篮进行固定,底部防护平台包括底部防护平台承重梁(3)、底部防护平台纵梁(4)及固定在底部防护平台纵梁(4)上面的底部防护平台钢板(5),底部防护平台承重梁(3)上设置底部防护平台吊架(6),通过底部防护平台吊架(6)将底部防护平台(5)与吊杆(7)连接固定;侧面防护结构包括侧面防护钢板(8)、侧面防护密目钢丝网(9)、用于固定侧面防护钢板(8)的侧面钢板骨架(10)和侧面钢板加固筋(14)以及用于固定侧面防护密目钢丝网(9)的侧面密目钢丝网横向、纵向骨架(11、12)和侧面密目钢丝网加固筋(13),侧面钢板骨架(10)下端固定在底部防护平台钢板(5)上,侧面密目钢丝网纵向骨架(12)下端固定在侧面钢板骨架(10)上、上端固定在梁体顶面以上防护结构承重梁(15)上,梁体顶面以上防护结构承重梁(15)固定在挂篮外模骨架接长段(16)上;前端防护结构包括前端防护钢板(17)、前端防护密目钢丝网(18)、用于固定前端防护钢板(17)的前端钢板骨架(19)和前端钢板加固筋(20)以及用于固定前端防护密目钢丝网(18)的前端密目钢丝网横向、纵向骨架(21、22)和前端密目钢丝网加固筋(23),前端钢板骨架(19)下端固定在底部防护平台钢板(5)上,前端密目钢丝网纵向骨架(22)下端固定在前端钢板骨架(19)上、上端固定在梁体上部防护结构承重梁(24)上,梁体上部防护结构承重梁(24)固定在挂篮外滑梁接长段(25)上;后端防护结构包括后端防护钢板(26)、固定后端防护钢板(26)的后端钢板骨架(27)和后端钢板加固筋(28),后端钢板骨架(27)下端固定在底部防护平台钢板(5)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国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