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压机的压力系统,压机的液压缸和上横梁呈错开布置。液压缸装在下横梁上,液压缸柱塞中心线对着两根上横梁的空档处,将传统的压力系统即液压缸柱塞的中心线必须对准压机上横梁中心线且布置在同一垂直轴线上的规则打破。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压机的压力系统增加了压机加工产品的受压支撑范围,使得压机加工产品的着力点压力减小,这样压机加工产品的弹性变形也减小,从而保证了压机加工产品的厚度偏差能控制在最小限度内,同时,也节省了原料并降低了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机的压力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板式压机的加压系统,特别涉及一种改变压力分布的压力系统。技术背景传统的单层或多层平板压机,其结构形式一般分为上压式板式压机和下压式板式 压机。压机在张开状态,相邻两块压板的开档尺寸通常称为层间距。一台压机中的开档数, 通常称为该压机的层数。2层以上(含2层)的压机,称为多层压机。如图1所示,上压式板式压机由压机框架1、工作台2、多块压板3、多组液压缸4、 液压系统5和电气控制系统6组成。多组液压缸4安装在下横梁122的上部,液压缸柱塞 41朝上。工作台2固定在液压缸柱塞41上。工作台2和上横梁121之间,根据设计的层数 需要放置多块压板3。压机张开时,相邻两块压板3之间形成的空档叫开档。开档是用来 放置客户要加工的制品。压机工作时,液压缸柱塞41向上推升,推动工作台2上升,压板3 也随之从下往上闭合,使放置在压板之间的制品被压制。完成加压任务后,卸压,液压缸柱 塞41向下退缩至初始位置。压机呈张开状态。其中,液压缸柱塞面的中心对准压机上横梁 121的中心线。如图2所示,下压式板式压机也是由压机框架1、工作台2、多块压板3、多组液压 缸4、液压系统5和电气控制系统6组成。与上压式压机的区别在于液压缸4安装在上横 梁121的下部,液压缸柱塞41朝下,回程液压缸7安装在上横梁121的上部,回程液压缸柱 塞71朝上。工作台2固定在液压缸柱塞41上。工作台2和下横梁122之间,根据设计的 层数需要放置多块压板3,压机张开时,压板之间有开档。工作时,液压缸柱塞41向下伸出, 回程液压缸柱塞71向下退缩。工作台下降,压板3也随之下降。压机闭合,加压。工作结 束后,回程液压缸柱塞71向上推升,液压缸柱塞41退缩,拉动工作台2和压板3上升至初 始位置。其中,液压缸柱塞面的中心对准压机下横梁122的中心线。请同时结合图3和图4,现有的上压式板式压机的液压缸中心线42分别对准上横 梁中心线123,在压机工作时,上横梁支点IM和液压缸着力点43上分别产生同时作用于压 机加工产品8上的相同位置而相反方向的力,使得该位置发生了较大的弹性变形,而在远 离液压缸柱塞41的压机加工产品8的其他位置发生了较小的弹性变形,从而使得压机加工 产品8具有较大的厚度偏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被加工产品受压更均勻的板式压机的压力系统。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压机的压力系统包括有呈平行布置的上横梁与下横 梁,于所述上横梁与下横梁之间自上而下依次横设有若干压板,于所述下横梁上还装设有 加压装置,所述加压装置的中心线与上横梁的中心线不在同一垂直轴线。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加压装置位于两所述上横梁之间的空档的下方。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加压装置位于两所述上横梁之正中间的空档的下方。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加压装置之间的距离相等。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加压装置为液压缸,其内置有与该液压缸缸体同轴 的液压缸柱塞,该液压缸柱塞的中心线与所述上横梁的中心线不在同一垂直轴线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液压缸柱塞上装设有工作台和于所述上横梁与下横 梁之间自上而下依次横设的若干压板的最下面的一块压板。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液压缸的中心线与所述下横梁的中心线是重合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液压缸的中心线与所述下横梁的中心线是错开的。本专利技术技术效果在于,液压缸工作时,液压缸柱塞上升,推动工作台和压板上升, 压板闭合后,对加工产品加压。由于液压缸柱塞中心线和上横梁中心线不是重合的,使得压 板和加工产品的着力点增加。增加压板的着力点会减小压板弹性变形。这样,加工产品在 压机加压过程中,整体受压更均勻。其改变了传统压机压力过分集中,压制的产品厚度偏差 大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也在于,可减少加工产品的厚度砂光量,节约木材和砂纸,减少 能耗。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较佳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上压式板式压机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下压式板式压机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现有技术的上压式板式压机的压力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4是现有技术的上压式板式压机生产的产品厚度偏差示意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方式的压机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方式的压机的压力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方式的压力系统生产的产品厚度偏差示意图。其中 1压机框架 11立柱 121上横梁 123上横梁中心线 2工作台 3压板 4液压缸 42液压缸中心线 5液压系统 6电气控制系统 7回程液压缸 71回程液压缸柱塞 8压机加工产品。12横梁 122下横梁 124上横梁支点41液压缸柱塞 43液压缸着力点具体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方式的压机的压力系统包括有呈平行布置的上横梁 121与下横梁122,于所述上横梁122与下横梁122之间自上而下依次横设有若干压板3,于 所述下横梁122上还装设有液压缸4,液压缸中心线42和上横梁中心线123不布置在同一 垂直轴线上,而是相互错开的。液压缸中心线42位于两上横梁121之间的空档的下方。液压缸4内置有与该液压缸缸体同轴的液压缸柱塞41,该液压缸柱塞41顶部固定 有工作台2和最下面一块压板3。在液压缸4工作时,液压缸柱塞41推动工作台2和压板3上升,压板3闭合。请同时结合图6和图7,在压板3闭合后,继续加压至规定的工作压强,由于上横梁 支点1 与液压缸着力点43相互错开而不在同一垂直轴线上,使得压板和加工产品的着力 点增加,所增加的着力点分散了原来的着力点所需承担的压力,从而减小了各加工产品上 各着力点位置的弹性变形,进而使得压板3的弹性变形和压机加工产品8的厚度偏差更能 控制在最小限度内。以上已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 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的创造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等同的变形和替换。 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压机的压力系统,包括有呈平行布置的上横梁与下横梁,于所述上横梁与下横梁之 间自上而下依次横设有若干压板,于所述下横梁上还装设有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 压装置的中心线与上横梁的中心线不在同一垂直轴线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机的压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装置位于两所述上横 梁之间的空档的下方。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机的压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装置位于两所述上横 梁之正中间的空档的下方。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机的压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装置之间的距离相等。5.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压机的压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装置为液压 缸,其内置有与该液压缸缸体同轴的液压缸柱塞,该液压缸柱塞的中心线与所述上横梁的 中心线不在同一垂直轴线上。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机的压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缸柱塞上装设有工作 台和于所述上横梁与下横梁之间自上而下依次横设的若干压板的最下面的一块压板。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机的压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缸的中心线与所述下 横梁的中心线是重合的。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机的压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缸的中心线与所述下 横梁的中心线是错开的。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压机的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压机的压力系统,包括有呈平行布置的上横梁与下横梁,于所述上横梁与下横梁之间自上而下依次横设有若干压板,于所述下横梁上还装设有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装置的中心线与上横梁的中心线不在同一垂直轴线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秋林,任榆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秋林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