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使用其的多色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255948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使用其的多色显示装置。所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含具有足够的器件保护性能和高的光提取效率的无机保护层,并且耐水性、耐酸性和机械强度优异。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满足:[{(2m+1)/4}-(1/8)]λ<nd<[{(2m+1)/4}+(1/8)]λ这里,d表示无机保护层的厚度,n表示无机保护层的折射率,λ表示从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发射的光的光谱的最大峰值波长,m表示自然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应用于平板显示器、投影显示器和照明设备的有机电致发光(以下, 称为“EL”)器件,并涉及使用该有机EL器件的多色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利用有机材料的电致发光的有机EL器件已被积极研究和开发。在有机EL器件之 中,能够防止由布线和薄膜晶体管(TFT)导致的开口率(aperture ratio)损失的顶发射型 有机EL器件(其中,基板、反射电极、有机层和透明电极被依次层叠以沿该层叠方向发光) 正变为主流。但是,有机EL材料对于水分(moisture)敏感,由此,已提出其中形成保护层的结 构以提高可靠性。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H07-161474中公开了位于上部电极上并包含 硅、氧或氮的保护层。为了提高顶发射型有机EL器件中的光提取效率,在日本专利申请公 开No. 2006-156390中公开了限定位于上部电极上的有机盖层的折射率和厚度的技术。但是,当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 H07-161474中公开的保护层的厚度要被设定以增 强具有希望的波长的光、以由此获得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 2006-156390中所述的提高 光提取效率的效果时,由于保护层太薄,因此不能获得足够的保护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机EL器件和使用该有机EL器件的多色显示装置,该 有机EL器件包含具有足够的器件保护性能和高的光提取效率的无机保护层,并且耐水性、 耐酸性和机械强度优异。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第一电极; 第二电极;设置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并包含发光层(emission layer)的有机化合 物层;以及第二电极上的第一无机保护层,其中,第一无机保护层的厚度满足 λ < nd < λ这里,d表示第一无机保护层的厚度,η表示第一无机保护层的折射率,λ表示从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发射的光的光谱的最大峰值波长,m表示自然数。根据本专利技术,基于发光波长来限定无机保护层的厚度,以进一步改善EL器件的微 腔(microcavity)。因此,当使用耐水分性、耐酸性和机械强度优异的无机保护层时,可提供 具有高的可靠性和优异的光提取效率的有机EL器件、以及使用该有机EL器件的多色显示直ο从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有机EL器件的示意性截面图。图2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多色显示装置的示意性截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有机EL器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位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 之间并包含发光层的有机化合物层;以及与第二电极接触并设置在与第一电极侧相反的一 侧的无机保护层。无机保护层的厚度满足 λ < nd < λ这里,d表示无机保护层的厚度,η表示无机保护层的折射率,λ表示从有机电致 发光器件发射的光的光谱的最大峰值波长,m表示自然数。以下,参照示出实施例的示意性截面图的图1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有机EL器件。图 1所示的有机EL器件具有顶发射型结构,其中,反射电极2、空穴传输层3、发光层4、电子传 输层5、电子注入层6、半透明电极7、第一无机保护层8、覆盖层9和第二无机保护层10被 依次设置在基板1上。在本实施例中,从空穴传输层3到电子注入层6的各层构成有机化 合物层11。反射电极2与本专利技术中的第一电极对应。位于光提取侧的半透明电极7与本发 明中的第二电极对应。在有机EL器件中,在反射电极2和半透明电极7之间施加电压,以 给有机化合物层11供给电流。因此,从各自电极注入的空穴和电子在发光层4中被再结合 以发光。反射电极是其表面上的可见光范围(波长为400nm至780nm)中的反射率等于或 大于50%的电极。半透明电极是可见光范围中的反射率等于或大于40%的电极。有机EL器件一般具有微腔,在该微腔中,发射光在与反射电极和半透明电极之间 的光学距离对应的波长处谐振。微腔关系由包含相位偏移的以下关系式(1)表达。反射电 极上的相位偏移量φ 和半透明电极上的相位偏移量φ2中的每一个通常为π。因此,当反 射电极和半透明电极之间的光学距离被设为波长的约1/2的整数倍时,获得在反射电极和 半透明电极之间反射的光束相互增强的微腔关系。由此,提高了光提取效率。2 /λ+(φ1+φ2)/2π=Ν (1)D 反射电极和半透明电极之间的光学距离λ :EL发光波长φ :反射电极上的相位偏移量(弧度)φ2:半透明电极上的相位偏移量(弧度)N 整数在实际的有机EL器件的情况下,考虑到与正面(front)提取效率处于折衷关系的 视角性能,由此不必精确地设定与如上所述相同的厚度。详细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有机EL器件的各自部分。有机EL器件基本上在一对电极 之间包含发光层。为了在发光层中使空穴和电子有效地再结合,希望设置空穴传输层3、电 子传输层5、电子注入层6和空穴注入层(未示出)。如果设置空穴注入层的话,则在阳极 和空穴传输层或发光层之间设置该空穴注入层。各层的厚度可被设定以形成如上所述的微 腔或减小功耗。要使用的基板1通常是玻璃基板。希望反射电极2由铝、银或其合金制成。希望 反射电极的厚度处于50nm至300nm的范围中。空穴传输层3用于执行来自阳极(本实施例中的反射电极2)的空穴注入和空穴传输。如果必要的话,可以在阳极和空穴传输层3之间形成由铜酞菁或钒氧化物制成的空 穴注入层(未示出)。空穴传输层3和空穴注入层中的每一个由具有空穴注入/传输性能 的低分子和高分子材料制成。这样的材料的例子包括三苯基二胺(triphenyldiamine)衍 生物、噁二唑(oxadiazole)衍生物、polyphilyl衍生物、芪(stilbene)衍生物,聚(乙烯 基咔唑)(poly(vinylcarbazole))^ (噻吩)(poly(thiophene))和其它的导电聚合物,但 不限于此。可对于发光层4适当地使用任何已知的发光材料。发光材料可以是用作发光层4 的单一材料,或者可以是包含基质材料(host material)和发光掺杂剂或电荷传输掺杂剂 的要被用作混合层的材料。对于电子传输层5,可以使用已知的材料,例如,羟基喹啉铝络合物 (aluminum-quinolinol complex)或菲口各琳(phenanthroline)化合物。如果必要的话,可 以在发光层4和电子传输层5之间形成最高占据分子轨道(Η0Μ0)能量的绝对值大的空穴 阻挡层。对于电子注入层6,可以使用由碱(碱土)金属或碱(碱土)金属化合物形成的薄 膜(具有5至10人的厚度)。例如,优选锂氟化物(LiF)、钾氟化物(KF)或镁氧化物(MgO)。对于半透明电极7,可以使用薄膜形式的金、钼、银、铝、铬、镁或其合金。特别地, 希望使用导电率和反射率高的银薄膜或银合金薄膜。希望半透明电极7的厚度为大于等于 5nm且小于等于20nm。在本专利技术中,无机保护层8被设置为与作为上部电极的半透明电极7接触,并且, 无机保护层8的光学厚度被限定。希望覆盖层9和/或第二无机保护层10被设置在作为 第一无机保护层的无机保护层8上。第一无机保护层8和第二无机保护层10中的每一个 是由例如硅氮化物(SiN)、硅氧化物(SiO2)、铟锡氧化物(IT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有机化合物层,所述有机化合物层被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并包含发光层;和所述第二电极上的第一无机保护层,其中,所述第一无机保护层的厚度满足:[{(2m+1)/4}-(1/8)]λ<nd<[{(2m+1)/4}+(1/8)]λ这里,d表示所述第一无机保护层的厚度,n表示所述第一无机保护层的折射率,λ表示从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发射的光的光谱的最大峰值波长,m表示自然数。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田阳次郎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