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线束通断检测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47130 阅读:3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线束通断检测仪,包括单片机、蜂鸣器、译码器、电压放大电路、分压电路、开关电路和电压采集电路;蜂鸣器连接在单片机上;单片机的信号输出端与译码器连接;译码器的信号输出端与电压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电压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一路通过三极管Q3与车载线束端子配套接插件Ⅰ连接,另一路依次通过分压电路、三极管Q4和发光二极管D3与车载线束端子配套接插件Ⅱ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载线束通断检测仪提高了检测效率,减轻劳动量,而且检测速度快,减少差错率,同时还可涵盖包括检测车载线束两端接插件的接触性在内的所有检测。(*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载线束通断检测的设备。
技术介绍
车载线束(车载信号转接线束)用于采集汽车车速、发动机转速等信号。为检测车载线束中的20根导线是否存在接触不良、漏接、接错现象,检验人员应对已生产线 束进行检验。目前,车载线束通断检测的通常工具为万用表。检验手段是由2位检验人员分 别用万用表红、黑表笔接触车载线束两端1 20号端子,测量该20根导线的通断,检验 是否接存在漏接、接错现象。上述检测主要存在如下不足一、效率低检验需要2名 人员合作,且工作效率慢,平均检测1根线束的时间为1 2分钟;二、易出错人工检 验手段难免出错,一旦出错,可能导致漏检,将不合格品判定为合格品;或错检,将合 格品判定为不合格品;三、线束两端端子、护套接触性无法检测本线束两端为护套式 接插件,通过这种方式接入汽车仪表线束,该检验手段无法检测该线束接插件的接触是 否良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一种提高检测效率,减轻劳动 量,减少差错率,且增加接插件检测功能的车载线束通断检测仪。本技术提供的车载线束通断检测仪,包括单片机、蜂鸣器、译码器、电压 放大电路、分压电路、开关电路和电压采集电路;蜂鸣器连接在单片机上;单片机的信 号输出端与译码器连接;译码器的信号输出端与电压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开关电路包括三极管Q3、三极管Q4、发光二级管D3和电阻R50 ;所述电 压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电压放大电路的输出端还通过分压电路与 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12V电源连接,发射极与车载线束端 子配套接插件I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发光二级管D3的负极连 接,发光二级管D3的正极通过电阻R50与车载线束端子配套接插件II连接;所述电压采集电路包括电阻R51、电阻R52和稳压二极管D4;所述稳压二极管 D4的正极接地,负极与单片机连接,负极还通过电阻R51与车载线束端子配套接插件II 连接,电阻R52并联在稳压二极管D4的两端。进一步,还包括用于控制单片机接收查询线束通断指令的按键,所述按键连接 在单片机上。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提高检测效率车载线束通断检测仪依靠单片机内的软件自行巡检,可检 测出线束中是否存在漏接、接错现象,减轻劳动量,检测只需1人便可完成。2、检测速度快平均检测1根线束时间为3 5秒。3、减少差错率使用单片机进行轮循式检测,避免因人工因素造成的差错, 差错率可降低为0,且可准确定位出错线束位置。4、增加接插件检测功能本技术的车载线束通断检测仪可涵盖包括检测车 载线束两端接插件的接触性在内的所有检测,车载线束通断检测仪具备与车载线束配套 的接插件,在检验通断的同时可检测车载线束接插件的接触性是否良好。5、提供2种检测方式快速检测用于批量检验时判断线束接线是否正确;慢速 检验则用于在快速检测中认定为不正确的线束,查找该线束出错的线序。附图说明图1为车载线束通断检测仪的电路框图;图2为译码器到电压放大电路的原理图;图3为分压电路、开关电路和电压采集电路的原理图;图4为车载线束通断检测仪检测车载线束的软件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一 .硬件实施方式图1为车载线束通断检测仪的电路框图,如图所示。车载线束通断检测仪包括 单片机、蜂鸣器、译码器、电压放大电路、20路开关电路、20路分压电路、20路电压采 集电路、20发光二极管(即指示灯)和用于控制单片机接收查询线束通断指令的按键。蜂鸣器连接在单片机上;单片机的信号输出端与译码器连接;译码器的信号输 出端与电压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开关电路包括三极管Q3、三极管Q4、发光二 级管D3和电阻R50;所述电压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电压放大电 路的输出端还通过分压电路(即附图中的电阻R136)与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所述三 极管Q3的集电极与12V电源连接,发射极与车载线束端子配套接插件I连接;所述三 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发光二级管D3的负极连接,发光二级管D3的正极通 过电阻R50与车载线束端子配套接插件II连接,车载线束端子配套接插件II还通过电阻 R49接地。所述电压采集电路包括电阻R51、电阻R52和稳压二极管D4;所述稳压二极 管D4的正极接地,负极与单片机连接,负极还通过电阻R51与车载线束端子配套接插件 II连接,电阻R52并联在稳压二极管D4的两端,在稳压二极管D4的两端还并联一电容 C18。按键按下后,单片机收到查询线束通断的指令,由单片机依次发送20个数字信 号。下面通过视图举例1个信号是怎样实现检测的(其它19个信号实现检测的原理与之 相同)如附图2所示,单片机某时刻选中译码器,并命令译码器YO输出1个高电平信 号,该信号经过电压放大电路IC3后变成12VDC高电平信号,由IC3的IOUT输出。如 附图3所示,此时IOUT输出的12VDC电平信号可驱动对应开关电路中的三极管Q3;而 12VDC电平信号输出的另一个支路经过分压电路R136,变成小于12VDC的电压信号, 该信号又可以驱动对应开关电路中的三极管Q4,即1个信号可控制开关电路中三极管Q3 和三极管Q4同时打开。车载线束配套接插件I接入待测的车载线束,车载线束的另一端接入车载线束配套接插件II,从车载线束配套接插件II返回检测仪内部。此时,若三 极管Q3和三极管Q4导通,电源电流会从三极管Q3流经车载线束,流向三极管Q4,形 成电流通路。电流通路通过电压采集电路中的采样电阻R51、电阻R52,两电阻中间形 成4.5V 5V的高电平。单片机对该电平TESTl进行采集,若采集到电平为高说明该路导 线正确、接插良好。若采集到非电平为低,单片机判定该路不形成通路,该导线连接异 常。出现异常,测量完毕时蜂鸣器报警。同时,上述通路形成后,电流可流过发光二极 管(指示灯)D3,发光二极管D3点亮,说明该路导线正确,接插良好。单片机采用英飞凌XC886控制器作为信号输出检测。利用单片机I/O 口输出信 号,同时利用单片机上另外的I/O 口作为电平采集。车载线束通断检测仪是基于XC886 单片机为核心处理器的检测仪,其设计理念首先是为了模拟现有的检测手段对车载线束 进行检测,即对车载线束漏接、接错这两大问题进行检测。而且利用电子设备检测,提 高了工作效率、避免差错。此外,车载线束通断检测器还专门设计了配套相应的车载线 束端子配套接插件,在检测线束通断的同时,就检验了车载线束端子配套接插件的接触 性。译码器的选择考虑到同时检测20根线束需要单片机40路I/O 口,一般情况 下单片机不具备40路I/O 口(20个发送、20个采集)。于是引入译码器,如附图2所 示, 将20路输出列成真值表形式,用译码器选择。本技术采用3片74LS138译码器(附图2只列出1片译码器),做复合译码,即只利用单片机6个I/O 口(3个I/O 口作 为3个译码器的片选信号,3个I/O 口组成译码选择)来实现对20路信号输出的选择。 IC2为74LS138,6脚位片选信号,1、2、3脚为译码选择管脚。电压放大电路由于译码器74LS13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载线束通断检测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单片机、蜂鸣器、译码器、电压放大电路、分压电路、开关电路和电压采集电路;蜂鸣器连接在单片机上;单片机的信号输出端与译码器连接;译码器的信号输出端与电压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开关电路包括三极管Q3、三极管Q4、发光二级管D3和电阻R50;所述电压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电压放大电路的输出端还通过分压电路与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12V电源连接,发射极与车载线束端子配套接插件Ⅰ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发光二级管D3的负极连接,发光二级管D3的正极通过电阻R50与车载线束端子配套接插件Ⅱ连接;所述电压采集电路包括电阻R51、电阻R52和稳压二极管D4;所述稳压二极管D4的正极接地,负极与单片机连接,负极还通过电阻R51与车载线束端子配套接插件Ⅱ连接,电阻R52并联在稳压二极管D4的两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翼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三祥汽车电控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