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手臂驱动滑车,供青少年、成人、儿童及广大群众的休闲、娱乐之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滑车的前轮驱动力仅由滑车的车把控制,因此可增强使用者手臂和腰部肌肉的肌肉力量,并最小化了滑车的组件以免外观复杂。当小孩使用该滑车无法向前、向后枢转与顶部横架可操作地连接的驱动机构来驱动前轮时使用该滑车时,主体架的主体架前部和驱动机构可选择性地固定,以便使用者能在稳定、安全的状态下享受滑车的乐趣。(*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滑车,特别是一种手臂驱动滑车,也就是说,滑车前轮的驱动 力通过操作滑车车把来实现,因此可增强使用者手臂和腰部的肌肉力量。
技术介绍
滑车为一种游戏装置或运动装置,其中部设置供使用者放置脚部的踏板,两个小 直径的前轮和后轮分别设置在踏板的前、后端。众所周知的一种滑车是踏板长度被延长,前轮的前端被封闭,安装一可连接并拉 伸的车把,并在车把上安装一刹车装置。该滑车通过使用者一只脚搭在踏板上,另一只脚向 后踩踏地面向前滑行。在滑车向前滑行期间,使用者双脚都搭在踏板上,滑车可继续向前滑 行一定距离。然而,速度下降很快,行进速度并不恒定,而且通过使用者用脚踩踏地面产生 的驱动力很弱,因此行进距离大大缩短,并且很难保持连贯速度。不仅如此,该滑车无法在 上坡路面上行驶,并且无法解决携带该滑车的问题。为解决前述问题,已提出各种滑车结构,诸如在申请号为2002-37275的韩国专 利等专利中公开的一些自行车兼滑车等。一些早期提交或注册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主要涉及将自行车的鞍座和脚蹬应用到滑 车上,遇到上坡等情况时,使用者坐在鞍座上,靠踩踏脚蹬向前移动。然而,这样的结构既复 杂又与小轮自行车无异,因此产品体积也很大。要通过脚蹬使小直径轮获得恰当速度的转速比,该结构不可避免地会以多级齿轮 的形式来增加与脚蹬等相连的链轮齿的直径,这样就可能象行进中的自行车一样产生链条 脱离。而且,因为使用者只是坐在鞍座上,用脚踩踏传统自行车兼滑车,所以全身锻炼的 效果也减弱了。为解决前述问题,注册号为642140的韩国专利中公布了一种可操作前后轮旋转 的滑车。但是,需要一额外变速箱来驱动后轮,脚蹬等,因此结构复杂。此外,当前后枢转车 把向前移动前轮时,初学者或者小孩常常会向前按车把,这样很容易导致意外事故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结构简单、稳定、操作安全的滑车,该滑车可在使用者操作驱动机构转动来传递动力时以较轻的方式进行强大的动力传动,而不是强 力。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手臂驱动滑车,包括前轮、后轮、与前轮和后轮枢接的车架、固定在车架上的 踏板、与前轮枢接的车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的中心枢设一根花键轴;所述前轮的左侧或右侧安装一个与所述花键轴耦合的棘轮;所述车把是由顶部横架和下部两根竖架构成的叉形架,其中一根竖架的底端装有 驱动所述花键轴的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与所述前轮枢接;前后扳动车把时,车把底端的驱动机构便驱动所述花键轴,花键轴驱动棘轮单向 转动,棘轮带动前轮向前转动。进一步地所述车架包括主体架、前叉架、后叉架,前叉架和后叉架分别与前后轮枢接,主体 架为前部呈覆盖前轮的顶部到后侧的弧形、后部由主体架前部的底端向后水平延伸的杆 体,主体架的前端与前叉架枢接,主体架的后端与后叉架固定;所述车把的两根竖架的中部 连接一根横架,该横架的中心开竖孔,该竖孔容一根与车架的前叉架螺接的固定件插入。更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花键轴一个端部的内周带齿的齿盘,该齿盘与所 述车把的竖架底端固定;三个对称地位于齿盘内的行星齿轮,各行星齿轮与齿盘的内齿及 所述花键轴的花键啮合;前后扳动车把时,齿盘随之转动并经行星齿轮驱动花键轴转动。所述驱动机构也可包括固定于所述前叉架的一个叉上的弧形托架,该托架上设 置导向链条;主动齿轮,该主动齿轮与导向链条啮合;被动齿轮,该被动齿轮套在所述花键 轴的花键上;传动链条,连接主动齿轮与被动齿轮;设置于所述车把的竖架底端的主动齿 轮轴座和被动齿轮轴座;前后扳动车把时,主动齿轮沿导向链条转动并通过传动链条带动 被动齿轮转动,被动齿轮带动花键轴转动。所述驱动机构也可包括固定于所述前叉架的一个叉上的弧形托架,该托架上设 置导向皮带;主动滚轮,该主动滚轮与导向皮带接触;被动滚轮,该被动滚轮套在所述花键 轴的花键上;传动皮带,连接主动滚轮与被动滚轮;设置于所述车把的竖架底端的主动滚 轮轴座和被动滚轮轴座;前后扳动车把时,主动滚轮沿导向皮带转动并通过传动皮带带动 被动滚轮转动,被动滚轮带动花键轴转动。所述前叉架的叉上设置限位止挡,用以防止车把过度向前轮前端枢转。所述前叉架的两个叉的底端各连接一个碟形盘,所述棘轮位于其中一个碟形盘的 内面,所述限位止挡定位于其中一个碟形盘的外表面。所述车把的竖架是由内管、外管、锁紧卡箍组成的高度可调节竖架。所述前轮的直径大于后轮。所述车把的竖架的底端固定侧盖。本技术的优点是1.本技术的手臂驱动滑车中,只有前轮被驱动,故整体运行效果提高了,同时 减少手臂驱动滑车中的零件,摒弃了复杂的外观。2.当不懂如何向前、向后枢转可操作地连接于顶部横架的驱动机构的小孩使用本 技术滑车来驱动前轮等时,主体架的主体架前部和驱动机构被设计为可固定,以便小 孩等可在稳定的状态下享受滑车的乐趣。3.不同于靠使用者脚部在地上滑行的滑车,本技术滑车的前轮是通过枢转可 操作地连接到顶部横架的驱动机构来操作的。因此,本技术具有既促进人体上半身的 锻炼,又增强肌肉力量的训练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分解图;图3是应用在滑车前轮上的棘轮和驱动机构的分解图;图4是图1的侧视图;图5是滑车前轮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图4中A部分的分解放大图;图7是图5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说明在使用者的选择下可以将车把与车架固定;图8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图9是图8的分解图;图10是应用在图8滑车的前轮上的棘轮的分解视图;图11是图8的侧视图,其中可操作地连接于顶部横架的驱动机构与顶部横架同方 向枢接为前轮提供一向前驱动力;图12是说明驱动机构的动力传动装置获得图8滑车向前驱动力的分解图;图13是根据一改进范例,说明另一种驱动机构的动力传动装置获得图8滑车向前 驱动力的分解图。图中主要标号描述100滑车110顶部横架120前轮121花键轴121a花键130 后轮140踏板150主体架151主体架前部152前叉架153后叉架154套管154a耦合件 155轴承156盖体157固定件158驱动机构固定装置160棘轮机构161棘轮162连接法 兰163盖170车把171中央架体172上连接条172a耦合孔173内管174外管174a碟 盘175横架175a耦合孔176锁紧卡箍177侧盖体180齿轮传动机构181齿盘182行星 齿轮190托架191齿轮192导向链条200主动齿轮210第一同轴齿轮220第一被动齿轮 230第二同轴齿轮240第二被动齿轮250链条Sl第一轴S2第二轴B轴承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涉及一种手臂驱动滑车,包括前轮、后轮、与前轮和后轮枢接的车架、 固定在车架上的踏板、与前轮枢接的车把,其中所述前轮的中心枢设一根花键轴;所述前 轮的左侧或右侧安装一个与所述花键轴耦合的棘轮;所述车把是由顶部横架和下部两根竖 架构成的叉形架,其中一根竖架的底端装有驱动所述花键轴的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与所 述前轮枢接。前后扳动车把时,车把底端的驱动机构便驱动所述花键轴,花键轴驱动棘轮单向 转动,棘轮带动前轮向前转动。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更全面的描述,本技术的优选模式通过第 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进行描述。第一实施例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臂驱动滑车,包括前轮、后轮、与前轮和后轮枢接的车架、固定在车架上的踏板、与前轮枢接的车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的中心枢设一根花键轴;所述前轮的左侧或右侧安装一个与所述花键轴耦合的棘轮;所述车把是由顶部横架和下部两根竖架构成的叉形架,其中一根竖架的底端装有驱动所述花键轴的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与所述前轮枢接;前后扳动车把时,车把底端的驱动机构便驱动所述花键轴,花键轴驱动棘轮单向转动,棘轮带动前轮向前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龙波,
申请(专利权)人:李龙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