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田间连续大量繁殖稻纵卷叶螟的方法,该方法按以下步骤:(1)在田间建立40m×8m(长×宽)的尼龙网室,把尼龙网室横向分割成相互独立的4个部分,每隔25-30天分期在被独立分割的部分内分批连续播种或移栽水稻;(2)正常田间管理,(3)在水稻分蘖盛期在第一隔离部分接入从稻纵卷叶螟成虫,最后保留10%-20%的高龄幼虫或蛹供在隔离的第一部分内自然繁殖。(4)在成虫盛发期打开其中一个与第一隔离部分相邻的第二隔离尼龙网,以保持网室内稻纵卷叶螟种群的延续。这样可以连续生产大量并且处于同一年龄的幼虫供实验之用,同时可以连续供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昆虫饲养和害虫防治领域,提供了一种田间连续大量繁殖稻纵卷叶螟 的方法。
技术介绍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属于迁飞性害虫,每年从越南 等地迁入我国南方稻区,是我国南方水稻上最重要的害虫之一(Sh印ard等,1995 ;程家安, 1996)。2000年以来该虫在我国发生日益严重,年均发生面积超过2000万公顷,年均粮食损 失76万吨。特别是2007年,受虫源基数、气候因子和种植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稻纵卷叶螟 在我国南方稻区大面积发生,发生面积2530万公顷,是近20年来发生面积最大的年份(刘 宇等,2008)。因此,深入开展对稻纵卷叶螟的研究,已成为植物保护
的当务之急。各项研究均需要大量发育进度一致的供试虫源,以确保研究工作的连续进行和研 究结果的准确性。但是,由于缺少大量稻纵卷叶螟虫源而严重地制约了对该虫生物学特性、 抗性评价和防治技术等的研究。而且,随着耕作制度的改变,水稻播种期的混乱导致稻纵卷 叶螟田间自然发生不规则、世代重叠严重、幼虫生育期不稳定,同时由于气候的多变和农药 的大量使用引起稻纵卷叶螟田间种群难以预测。虽然已有许多有关稻纵卷叶螟人工饲料配 方和室内大量繁殖技术的研究,但迄今均没有取得重大突破。为此,寻找一种通过人工大量 饲养稻纵卷叶螟的方法,以提供发育进度一致的试验虫源,是本
迫切希望解决的 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传统稻纵卷叶螟的实验虫源主要采集于自然田间,易受水 稻生长状态、稻纵卷叶螟的自然发生情况及幼虫的发育进度等的影响,导致虫源不足、虫源 生理状态差异、龄期不一致和实验结果不准确等缺陷,提供一种用于人工大量饲养稻纵卷 叶螟的方法,以获得数量多,龄期、状态较为一致的虫源,实现试虫的标准化。本专利技术目的通 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该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1)、在田间建立40mX8m(长X宽)的尼龙网室,用尼龙网把尼龙网室横向分割 成至少相互独立的4个部分,每隔25-30天分期在被独立分割的部分内分批连续播种或移 栽植株高大、叶片宽大、分蘖能力强的杂交水稻。在此步骤中,杂交水稻可以为两优培九或 中浙优1号。(2)、正常田间管理,使用大于或等于250kg/ha氮肥,促使水稻早发、徒长和嫩绿, 同时喷施对稻纵卷叶螟无效的噻嗪酮或吡蚜酮防治稻飞虱;(3)、在水稻分蘖盛期在第一隔离部分接入从自然田间采集的稻纵卷叶螟成虫,利 用稻纵卷叶螟成虫的趋嫩绿和高大的习性,集中把卵产在先期播种的高大的水稻区域;随 着稻纵卷叶螟幼虫的发育,定期采集不同龄期幼虫或蛹供试验用;最后保留10% -20%的高龄幼虫或蛹供在隔离的第一部分内自然繁殖。(4)在成虫盛发期打开其中一个与第一隔离部分相邻的第二隔离尼龙网,再次利 用稻纵卷叶螟成虫的趋嫩绿习性及人工赶蛾方法使稻纵卷叶螟成虫把卵集中产于第二个 水稻区域,以保持网室内稻纵卷叶螟种群的延续。当然,在步骤4后还可以包括重复步骤3和4进行以保持网室内稻纵卷叶螟种群 的在下一个与第二隔离尼龙网相邻的第三隔离尼龙网内延续。另外,尼龙网室一般为长40米,宽8米,高为4米的圆弧型。还有,这里的分期播 种可以是第一个独立隔离尼龙网与第二个独立隔离尼龙网的时间相差25-30天,第二个独 立隔离尼龙网与第三个独立隔离尼龙网之间的播种相差25-30天;第三个独立隔离尼龙网 与第四个独立隔离尼龙网之间的播种相差25-30天。当然,在可选择的方式中,4个独立的 独立隔离尼龙网之间的移栽的水稻苗之间的苗龄相差20-30天,这样保证稻纵卷叶螟在不 同的四个独立尼龙网之间可以连续循环生长繁殖,这样可以常年获得不同龄的幼虫。这样,可以当第一个独立隔离尼龙网的稻纵卷叶螟消耗完水稻提供的营养时,让 稻纵卷叶螟进入下一个独立隔离尼龙网继续进行繁殖生长,这样可以连续进行,然后再可 以进入第三个和第四个独立隔离尼龙网进行循环生长和繁殖,完成第一循环生长。当然,在重新进入下一循环之前,需要对新进入的隔离尼龙网内先前的水稻进行 除去,然后播种新的水稻进行生长。播种时间可以与第一循环内的第四个独立隔离尼龙网 内相差25-30天或移栽时间间隔20-30天。当需要某一个特定年龄的幼虫的时候,可以根据卷叶螟的生产习性来任意调节水 稻的播种时间以增加或减少营养的供给,让在特定时期处于某一个特定阶段,这样可以满 足不同实际实验的需要。在一个可选择的方式中,可以还包括步骤5,即在成虫盛发期间,在尼龙网室四周 悬挂吸有10%蜂蜜水的棉花球,提供稻纵卷叶螟成虫补充营养以延长成虫寿命、增加产卵 量,提高稻纵卷叶螟种群数量。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通过本专利技术对稻纵卷叶螟人工饲养方法的改进,不仅同时实现了稻纵卷叶螟 田间可以连续大量繁殖饲养的目的,还可获得龄期、状态等较为一致的各龄幼虫,克服了以 往从自然发生稻田采集虫源,所带来的易受寄主植物生长状态、稻纵卷叶螟自然发生情况 及幼虫的发育进度等的影响,引起虫源不足、虫源生理状态差异和实验结果不准确等缺陷, 保证了实验试虫的标准化;(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中,可通过网室外用尼龙膜或尼龙纱网覆盖,调节温度,提 早或延长水稻种植时间。并将网室分割成至少4部分,分期分批播种,能保证有足够生长茂 盛、叶色嫩绿的水稻供稻纵卷叶螟取食,不容易受田间水稻自然种植情况及天气等的影响。 如资金许可的话,将网室改建成控温控光的玻璃温室,则可不受地域、季节、天气等的影响, 可实现全年度的饲养,保证实验的需要。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方法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应该理解本专利技术并不受这 些内容所限制。实施例1 网室构建和小区设计(1)在田间建立8X40m的尼龙网室(圆弧型、高4米),用尼龙网把尼龙网室横向 分割成4部分,每隔25-30天分4期分别播种植株高大、叶片宽大、分蘖能力强的两优培九 或中浙优1号杂交水稻。(2)正常田间管理,足量使用氮肥(250kg/ha以上),促使水稻早发、徒长和嫩绿, 喷施对稻纵卷叶螟无效的噻嗪酮或吡蚜酮防治稻飞虱。(3)水稻分蘖盛期接入田间采集的稻纵卷叶螟成虫,利用稻纵卷叶螟成虫的趋嫩 绿和高大的习性,集中把卵产在先期播种地方高大的水稻区域。随着稻纵卷叶螟幼虫的发 育,定期采集不同龄期幼虫或蛹供试验用。最终保留10% -20%的高龄幼虫或蛹供自然繁殖。(4)在成虫盛发期打开其中一个相邻的隔离尼龙网,再次利用稻纵卷叶螟成虫的 趋嫩绿习性及人工赶蛾的方法使其把卵集中产于下一期播种的水稻区域,保持网室内稻纵 卷叶螟种群的延续。试验结果表明,分批移栽能明显提高获得的稻纵卷叶螟的数量,并在提高数量的 基础上,能保证获得虫龄比较一致的幼虫。如表1所示,分三次和四次移栽,各批次采集到 3龄稻纵卷叶螟幼虫显著高于一次移栽和两次移栽。表1不同处理获得稻纵卷叶螟3龄幼虫的数量(头/丛水稻)权利要求,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按以下步骤(1)、在田间建立40m×8m(长×宽)的尼龙网室,用尼龙网把尼龙网室横向分割成至少相互独立的4个部分,每隔25 30天分期在被独立分割的部分内分批连续播种或移栽植株高大、叶片宽大、分蘖能力强的杂交水稻;(2)、正常田间管理,使用大于或等于250kg/ha氮肥,促使水稻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田间连续大量繁殖稻纵卷叶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按以下步骤:(1)、在田间建立40m×8m(长×宽)的尼龙网室,用尼龙网把尼龙网室横向分割成至少相互独立的4个部分,每隔25-30天分期在被独立分割的部分内分批连续播种或移栽植株高大、叶片宽大、分蘖能力强的杂交水稻;(2)、正常田间管理,使用大于或等于250kg/ha氮肥,促使水稻早发、徒长和嫩绿,同时喷施对稻纵卷叶螟无效的噻嗪酮或吡蚜酮防治稻飞虱;(3)、在水稻分蘖盛期在第一隔离部分接入从自然田间采集的稻纵卷叶螟成虫,利用稻纵卷叶螟成虫的趋嫩绿和高大的习性,集中把卵产在先期播种的高大的水稻区域;随着稻纵卷叶螟幼虫的发育,定期采集不同龄期幼虫或蛹供试验用;最后保留10%-20%的高龄幼虫或蛹供在隔离的第一部分内自然繁殖;(4)、在成虫盛发期打开其中一个与第一隔离部分相邻的第二隔离尼龙网,再次利用稻纵卷叶螟成虫的趋嫩绿习性及人工赶蛾方法使稻纵卷叶螟成虫把卵集中产于第二个水稻区域,以保持网室内稻纵卷叶螟种群的延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仲贤,徐红星,陈桂华,姚小明,郑许松,杨亚军,高广春,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