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黄鱼精细育种的方法,涉及水产动物的育种方法。提供一种可有效控制种质资源,保护育种单位利益的大黄鱼精细育种的方法。收集生长快、体型偏长的大黄鱼亲鱼,构建基础群体;利用微卫星技术测定大黄鱼亲鱼个体的亲缘关系,用人工授精建立1雄配2雌的全同胞家系;室内培育后将家系鱼苗转移到海上渔排养殖,养到15~45g时,每个家系随机抽取50~100尾,用PIT标记后放到网箱混养,每隔5~7个月测定每个家系的生长、存活等性状,评估生长速度,计算每个家系及每个个体的育种值;每个家系标记后剩下的个体继续分养;从混养群体中选留育种值高的家系作为核心家系,从后备家系中选留2个育种值高的家系进行家系间杂交制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动物的育种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在选择育种过程中通过家系构 建、PIT标记及BLUP育种值估计技术有效的进行家系选择和个体选择的方法。
技术介绍
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LUP (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是 20 世纪 80 年 代中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育种值估算方法,目前已成为国内外学者普遍认可的、先进的遗 传评定方法(孙寿永,2008.动物模型Blup法及其应用的综述.畜牧兽医杂志27, 56-62 ; Gall,G. Α. Ε.,Bakar, Y. 2002. Application of mixed-model techniques to fish breed improvement Analysis of breeding-value selection to increase 98-day body weight in tilapia. Aquaculture,212 :93_113 ; 孔杰,栾生,张天时等,2008.中国 对虾3种育种模式的BLUP遗传评定分析.海洋水产研究29,27-34; 栾生,孔杰,张 勤.中国对虾多性状育种制定选择指数方法,中国专利ZL200610070100. 7 ; Sonessona, A. K.,Gjerdea, B.,Meuwissen, Τ. H. Ε.,2005. Truncation selection for BLUP-EBV and phenotypic values in fish breeding schemes . Aquaculture 243,61_68·)。相对于 其它育种值估算方法,基于BLUP的育种方法具有明显的优点选育是针对育种值而不是表 型进行,剥离了环境效应,因而选择效率较高;通过设计交配策略,有效地控制了近交的问 题;而且,该方法可有效地控制种质资源,从而保障了育种企业和生产者的利益。通过BLUP 进行遗传评定有3种育种模式(孔杰,栾生,张天时等,2008.中国对虾3种育种模式的 BLUP遗传评定分析.海洋水产研究29,27-34)精细育种模式、全同胞育种模式和群组 育种模式,分别利用不同的系谱信息(所有系谱、全同胞、群组)。相对而言,精细育种模式 能够更加充分地利用个体的亲属信息,估计的遗传参数和育种值会更精确。借助BLUP精细育种技术,国外已选育出不少优良的水产品种,如大西洋鲑、罗 非鱼及南美白对虾(Gall,G. Α. Ε.,Bakar, Y. 2002. Application of mixed-model techniques to fish breed improvement Analysis of breeding-value selection to increase 98-day body weight in tilapia. Aquaculture, 212 :93_113 ; 孑L杰,栾生,张 天时等,2008.中国对虾3种育种模式的BLUP遗传评定分析.海洋水产研究29,27-34)。国内基于BLUP的水产动物选择育种研究起步较晚,目前主要集中在中国对虾、罗 氏沼虾、大菱鲆及扇贝等项目。其中,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培育的“黄海 2号”中国对虾、中国海洋大学培育的“海大金贝,,虾夷扇贝、浙江省淡水所培育的“南太湖 2号”罗氏沼虾等新品种均是运用BLUP育种技术培育成功的(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2010. 2009水产新品种推广指南.中国农业出版社,北京)。目前国内其它不少育种单位也 已开展BLUP育种技术的研究,逐渐形成了研究BLUP精细育种的潮流。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属鲈形目,石首鱼科,黄鱼属,主要分布在中国近 海从黄海南部至南海中部海域,是我国也是福建省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福建省科学 技术厅,2004.大黄鱼养殖.海洋出版社,北京)。自1987年人工繁育技术取得成功以来,大3黄鱼养殖已经历20余年的发展历史。然而,目前养殖的大黄鱼均是由野生群体繁育而来, 尚未形成品种。经过持续多代的人工繁殖,特别是部分苗种培育单位使用规格和质量等都 不甚理想的个体繁衍后代,直接导致苗种品质下降,大黄鱼的生长速度、抗病力和抗逆性均 有所降低。为改善这种情况,科技部、福建省科技厅组织多家科研单位着手培育优质、抗逆 的大黄鱼新品种。目前,已培育出“闽优1号”、“黄体色”等多个品系,并已在生产上初步推 广使用,显示出较好的选育效果(赵广泰,刘贤德,王志勇等,2010.大黄鱼连续4代选育 群体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的微卫星分析.水产学报34,672-677)。但是上述品系的选育 还是基于表型选择的较为粗放式的育种模式,且很难控制近交,如果采用基于育种值选择 的BLUP精细育种模式,不但能提高选育的准确性,且能有效地控制种质资源,这对现有品 种的生产性能的继续提升,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控制种质资源,保护育种单位利益的大黄鱼精 细育种的方法。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步骤1)收集生长快、体型偏长的大黄鱼亲鱼,构建基础群体;2)利用微卫星技术,测定大黄鱼亲鱼个体的亲缘关系,依据交配双方遗传差异尽 可能大的原则,利用人工授精的方法,建立1雄配2雌的全同胞家系;在步骤2)中,所述原则为Nei式遗传距离大于1(参见文献Nei Μ. 1987. Molecular evolutionary-genetics.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New York),所述全同胞 家系可采用30 100个。3)室内培育后将家系鱼苗转移到海上渔排养殖,每个家系单独一个网箱,养到体 重15 45g时,每个家系随机抽取50 100尾,用PIT标记后放到网箱进行混合养殖,每 隔5 7个月测定每个家系的生长、存活等性状,评估生长速度,使用MTDFREML软件(参 见文献Meyer K. 1991. Estimating variances and covariances for multivariate animal models by restricted maximum likelihood. Genet. Sel. Evol. , 23 67-83)计算 每个家系及每个个体的育种值;每个家系标记后剩下的个体继续分开养殖(后备家系),进 一步作生产性能比较确认;在步骤3)中,所述室内培育的时间可为35 40天;所述每个家系单独一个网箱 的规格可为长、宽均为4. 2m,深4m ;所述用PIT标记(被动整合雷达标)可参见文献 (蔡明夷,陈建林,刘贤德等,2008. PIT标签标记大黄鱼方法的评估.《海水养殖研究新 进展》海洋出版社,北京,104-109);所述用PIT标记后放到网箱进行混合养殖的网箱的规 格可为长、宽均为8. 4m,深6m。4)从混合养殖群体中选留育种值高的家系作为核心家系,进入下一个循环,从 30 100个后备家系中选留2个育种值高的家系进行家系间杂交制种。在步骤4)中,所述从混合养殖群体中选留育种值高的家系作为核心家系,可从混 合养殖群体中选留15个育种值高的家系作为核心家系。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黄鱼精细育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收集生长快、体型偏长的大黄鱼亲鱼,构建基础群体;2)利用微卫星技术,测定大黄鱼亲鱼个体的亲缘关系,依据交配双方遗传差异尽可能大的原则,利用人工授精的方法,建立1雄配2雌的全同胞家系;3)室内培育后将家系鱼苗转移到海上渔排养殖,每个家系单独一个网箱,养到体重15~45g时,每个家系随机抽取50~100尾,用PIT标记后放到网箱进行混合养殖,每隔5~7个月测定每个家系的生长、存活等性状,评估生长速度,使用MTDFREML软件计算每个家系及每个个体的育种值;每个家系标记后剩下的个体继续分开养殖,进一步作生产性能比较确认;4)从混合养殖群体中选留育种值高的家系作为核心家系,进入下一个循环,从30~100个后备家系中选留2个育种值高的家系进行家系间杂交制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贤德,蔡明夷,王志勇,
申请(专利权)人:集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2[中国|厦门]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