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炉煤气初冷余热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39421 阅读:2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专为焦炉荒煤气余热回收设计的余热锅炉装置,具体说就是本装置能把焦炉排出的荒煤气的热能转化为可用于供热和发电的蒸汽的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中压锅筒、中压锅炉循环泵、锅体、蒸汽出口集箱、调节阀、清洗装置、过热器、吹灰器、蒸发器I、蒸发器II、蒸发器III、焦油收集室、荒煤气出口;中压锅筒与中压锅炉循环泵连接,中压锅炉循环泵通过调节阀分别与蒸发器I、蒸发器II、蒸发器III连接,中压锅筒与过热器连接,过热器与蒸汽出口集箱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可降低焦化成本,提高循环经济率、减少循环冷却氨水量、减小水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热效率高,起动性能好,运行可靠、体积小、产量大、维修结构简单。(*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专为焦炉荒煤气余热回收设计的余热锅炉装置,具体的说就是本余热锅炉能把焦炉排出的荒煤气的热能转化为可用于供热和发电的蒸汽的装置。本装 置还可用于其它余热回收利用范围。
技术介绍
荒煤气以650 800°C温度离开焦炉,经上升管至桥管,在集气管内用氨水喷洒降 至80 85°C,然后经初冷器将煤气冷却至21 35°C。氨水经冷却和除焦油后循环使用。 荒煤气带出的有效能占焦炉总输出有效能的18%,大部分在此过程中转移到循环氨水中, 变成了低温乏热无法利用,造成了能量的巨大浪费。同时浪费了大量的循环氨水。用余热锅 炉吸收焦炉荒煤气的高温热量,使余热锅炉产生蒸汽,作为发电或工艺生产用热源,同时荒 煤气在余热锅炉内降温,降到合适温度排出锅炉。在锅炉外再通过氨水喷淋降温满足后续 工艺生产需要。通过设置余热锅炉,可以减少大幅度喷淋氨水量,降低氨水循环泵的功耗, 同时回收焦炉荒煤气的热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适应焦炉工作条件并能高效率回收荒煤气 热量并节省大量循环冷却氨水的余热锅炉,余热锅炉产生的蒸汽可用于发电或供热,对提 高钢铁及焦化行业循环经济循环倍率降低钢铁成本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中压锅筒(1)、中压锅炉循环泵(2)、锅体 (3)、蒸汽出口集箱(4)、调节阀(5)、清洗装置(6)、过热器(7)、吹灰器(8)、蒸发器I (9)、蒸 发器II (10)、蒸发器III (11)、焦油收集室(12)、荒煤气出口 (13);其中锅体(3)是由清洗 装置(6)、过热器(7)、吹灰器(8)、蒸发器I (9)、蒸发器II (10)、蒸发器III (11)、焦油收集 室(12)、荒煤气出口(13)构成;中压锅筒(1)与中压锅炉循环泵(2)连接,中压锅炉循环 泵(2)通过调节阀(5)分别与蒸发器I (9)、蒸发器II (10)、蒸发器III (11)连接,中压锅筒 (1)与过热器(7)连接,过热器(7)与蒸汽出口集箱⑷连接。本技术还可以包括这样一些结构特征1、过热器由水平管蛇形管或者立式管屏组成。2、蒸发器由水平管蛇形管或者立式管屏组成。3、余热锅炉受热面管采用光管结构,布置节距以利于工作过程吹灰和凝结焦油的 脱落。4、管子的管壁采用厚壁管,以适应大含尘量情况下管子耐磨,延长装置的使用寿 命。5、本技术采用的形式为卧式烟道、立式受热面或立式烟道卧式受热面两种形 式。6、立式受热面时,受热面管束悬挂于锅炉钢架吊杆上,受热面受热时向下膨胀。卧 式受热面时,受热面管分别横向穿在多个管板孔中。7、余热锅炉的烟道或烟箱均采用内保温、外加强结构,内保温结构为敷内硅酸铝毯或岩棉保温材料,用保温钉的组合结构为内护板沿中心固定点向四周膨胀式。8、为防止受热面管束间的烟气短路,降低热效率,受热面管束间均设有档烟板,档烟板的形状与扁钢相似,施工中焊接与侧壁的内护板上。9、余热锅炉过热蒸汽减温采用出口喷水减温方式。10、余热锅炉采用强制循环方式或者自然循环方式。本技术具有如下特点1、是一种能将焦炉排出荒煤气的热能回收转化为能用于供热或发电的装置。2、本装置的使用可降低焦化成本,提高循环经济率。3、使用本装置可减少循环冷却氨水量,减小水污染改善生态环境。4、本装置能适应焦炉工作条件而较稳定工作。5、本装置热效率高,起动性能好,运行可靠。6、本装置体积小、产量大、维修结构简单。7、本装置具有蒸汽吹灰和氨水清洗装置,保证受热面不会被焦油渣堵死。附图说明图1为锅炉系统结构示意图其中1、中压锅筒2、中压锅炉循环泵3、锅体4、蒸汽出口集箱5、调节阀6、清洗装置7、过热器8、吹灰器9、蒸发器I10、蒸发器II 11、蒸发器III 12、焦油收集室13、荒煤气出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立式为例)1、烟气的流程烟气以布置在锅炉出口的引风机为流动力,由锅炉顶部锅炉入口烟道自上而下垂 直穿过布置在锅炉管箱内的各受热面,加热在受热面管内流动的介质(汽、水),由于烟气 和受热面管内介质的不断热交换,使得烟气的温度自上而下逐步降低至底部出口,200°C 左右送至引风机入口。在锅炉底部布置有焦油收集室,用来收集在受热面上凝结的焦油。2、汽水系统流程(以强制循环为例)如图1所示,来自给水泵的给水通过调节阀进入锅筒,另有一路作为减温水进入 过热器出口集箱。中压锅炉循环泵将来自中压锅筒低部的水加压后分别送至中压蒸发器I、II..等 入口,水在蒸发器中加热生成汽水混合物后送到中压锅筒。汽水混合物在中压锅筒内汽水 分离,水继续循环至中压蒸发器加热蒸发,而被分离出来的中压饱和蒸汽则进入中压过热 器中加热汽化为中压过热蒸汽,这部分过热蒸汽就可送至汽轮发电机组带动汽轮机发电或 工乙用ο3、吹灰及氨水清洗系统因为焦炉荒煤气中含有大量的灰尘及焦油,其粘结性很强,必须保证锅炉受热面 不被积灰堵死,必须及时地吹灰,因为荒煤气是易燃易爆气体,所以选择蒸汽吹灰方式。当 焦油渣粘结在管子时,选择氨水清洗受热面管子的焦油渣,保证受热面清洁。权利要求一种焦炉煤气初冷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中压锅筒、中压锅炉循环泵、锅体、蒸汽出口集箱、调节阀、清洗装置、过热器、吹灰器装置、蒸发器I、蒸发器II、蒸发器III;所述的中压锅筒与中压锅炉循环泵连接,中压锅炉循环泵通过调节阀分别与蒸发器I、蒸发器II、蒸发器III连接,中压锅筒与过热器连接,过热器与蒸汽出口集箱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焦炉煤气初冷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锅体是由清 洗装置、过热器、吹灰器、蒸发器I、蒸发器II、蒸发器III、焦油收集室、荒煤气出口构成;过 热器、蒸发器I、蒸发器II、蒸发器III由水平管蛇形管或者立式管屏组成。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的是专为焦炉荒煤气余热回收设计的余热锅炉装置,具体说就是本装置能把焦炉排出的荒煤气的热能转化为可用于供热和发电的蒸汽的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中压锅筒、中压锅炉循环泵、锅体、蒸汽出口集箱、调节阀、清洗装置、过热器、吹灰器、蒸发器I、蒸发器II、蒸发器III、焦油收集室、荒煤气出口;中压锅筒与中压锅炉循环泵连接,中压锅炉循环泵通过调节阀分别与蒸发器I、蒸发器II、蒸发器III连接,中压锅筒与过热器连接,过热器与蒸汽出口集箱连接。本技术的优点是可降低焦化成本,提高循环经济率、减少循环冷却氨水量、减小水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热效率高,起动性能好,运行可靠、体积小、产量大、维修结构简单。文档编号F22B1/18GK201772424SQ200920244398公开日2011年3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21日专利技术者王军 申请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 三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焦炉煤气初冷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中压锅筒、中压锅炉循环泵、锅体、蒸汽出口集箱、调节阀、清洗装置、过热器、吹灰器装置、蒸发器Ⅰ、蒸发器Ⅱ、蒸发器Ⅲ;所述的中压锅筒与中压锅炉循环泵连接,中压锅炉循环泵通过调节阀分别与蒸发器Ⅰ、蒸发器Ⅱ、蒸发器Ⅲ连接,中压锅筒与过热器连接,过热器与蒸汽出口集箱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三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