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水器喷雾结构,其包括外壳、内套、喷雾器及端盖,内套套置于外壳中,其外壁与外壳内壁之间具有间隙,在内套上部形成内套内外壁相通的通孔,喷雾器是套置于内套中,其上呈圆周的分布有复数个通水孔,各通水孔为上大下小的缩颈孔,各通水孔下方呈圆周的切线方向形成渐开的挡水片;喷雾器下端与内套下部形成混合腔室。该喷雾器上复数个圆周分布的通水孔,通过具切向设置的横向进水口的进水槽设置,令水流在横向流进通水孔后形成喷雾水,并配合通水孔下方切向渐开挡水片设置,流出的水流被进一步螺旋散开,通水孔的缩颈孔使喷雾器在水流中形成负压,则散开的水化进一步混合空气以形成含氧量大的喷雾水,使流出接触到的水花更加柔软舒适。(*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出水装置,特别是指一种龙头出水的柔水器喷雾结构。
技术介绍
日常生活中,为令出水装置如水龙头,流出的水流与身体接触时更加柔合舒适,在 其出水口处都会设有一柔水器,一是令水流呈气泡水流出,二是令水中混合空气,以实现 节水的功能。而现有的柔水器为令水流分解得更加细小,其结构都较为复杂,如专利号为 200320117436. 6的《水龙头出水装置的结构改良》,为本案申请人的一在先技术,其中滤水 器由相互套合的滤水篮、单层滤水网、双层滤水网及不锈钢网等结合其它部件组成一形成 气泡水的柔水器结构,可见其部件较为繁琐;并且其柔水主要是依靠多层滤水网实现,柔水 较果无法达到最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且出水冲击力更轻、更加柔和的 柔水器喷雾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种柔水器喷雾结构,其包括外壳、内套、喷雾器及端盖,内套套置于外壳中,其外 壁与外壳内壁之间具有间隙,在内套上部形成内套内外壁相通的通孔,喷雾器是套置于内 套中,其上呈圆周的分布有复数个通水孔,各通水孔为上大下小的缩颈孔,且各通水孔的上 方设有纵向进水槽,该进水槽呈切向的设置横向进水口 ;各通水孔下方呈圆周的切线方向 形成渐开的挡水片;端盖是置于喷雾器上端且分布有出水孔而分别对应各横向进水口处; 喷雾器下端与内套下部形成混合腔室。所述内套中还设有网片。所述网片由两层片体构成,其中上网片分布的出水孔孔径大于下网片分布的出水 孔孔径。所述外壳为一套筒,其上部外缘形成嵌置密封件的嵌槽,在内部靠近顶端处设有 台阶,内套的外缘是顶靠在此台阶上。所述内套为一套筒,其上端外缘形成与外壳台阶配合的凸沿,在筒身外周壁上呈 间隔的设有纵向凸筋,各凸筋围成的圆外径小于外壳的内径,在各凸筋之间上部开设有与 内套内腔相通的通孔。所述内套内部位于通孔上方且靠近内套顶端处设有台阶,在内套内壁纵向间隔的 分布有复数个导槽,另内套的下端面为分布有网孔的网面。所述上网片与下网片的周缘对应上述内套的复数个导槽形成复数个凸块,其中上 网片的凸块是凸伸于上网片的下表面,以令其与下网片之间形成一定的过水间隙。所述喷雾器中部形成盘体以与内套的台阶配合,该盘体呈圆周的分布有复数个通 水孔,在盘体的中央还形成有一上大下小的补水孔,在盘体上方形成进水座,该进水座呈圆 周的纵向形成有复数个进水槽,各进水槽分别对应各通水孔,另在各进水槽内侧的侧壁呈 切向形成与进水座座腔相通的横向进水口。所述各挡水片的外端与和其相邻的另一挡水片的内端位置是相重叠,则各挡水片 之间便会形成向圆周外螺旋的过水槽。所述进水座上方周缘形成凸沿以定位端盖置于进水座上。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的柔水器喷雾结构,是通过一喷雾器与内套形成混 水腔室,及内套与外壳之间形成空气气道,在喷雾器上设有复数个圆周分布的通水孔,且由 具有切向设置的横向进水口的进水槽分流至各通水孔,令水流在横向流进通水孔后形成喷 雾水,并配合通水孔下方切向渐开挡水片的设置,令流出的水流被进一步螺旋散开,同时在 通水孔缩颈孔的设置,使得喷雾器在水流中形成负压,从而令喷雾水进一步混合空气以形 成含氧量大的喷雾水,使得流出接触到的水花更加柔软舒适,同时流量小,有利于节水;相 对于在先技术中依靠多层滤水网实现雾化水的结构,本技术的柔水器结构简单、体积 小且出水冲击力更轻、更加柔和。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2A是本技术喷雾器的前视立体图;图2B是本技术喷雾器的后视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的立体组合图;图4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仰视图;图6是图5的A-A向剖视图;图7是图5的B-B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7所示,本技术的柔水器结构,包括外壳1、内套2、网片3、喷雾器 4及端盖5。其中外壳1为一套筒,其上部外缘形成嵌置密封件的嵌槽11,以密封的固定于水龙头 内1,在内部靠近顶端处设有台阶12,内套2的外缘是顶靠在此台阶12上;内套2亦为一套筒,其上端外缘形成与外壳1台阶12配合的凸沿21,在筒身外周 壁上呈间隔的设有纵向凸筋22,各凸筋22围成的圆外径小于外壳1的内径,在各凸筋22之 间上部开设有与内套2内腔相通的通孔23,而在内套2内部位于通孔23上方且靠近内套2 顶端处设有台阶24,在内套2内壁纵向间隔的分布有复数个导槽25,另内套2的下端面为 分布有网孔的网面26 ;网片3是由两层片体构成,其中上网片31分布的出水孔孔径略大于下网片32分 布的出水孔孔径,两网片31、32周缘对应上述内套2的复数个导槽25形成复数个凸块311、 321,以便与内套2形成定位配合;其中上网片31的凸块311是凸伸于上网片31的下表面, 以令其与下网片32之间形成一定的过水间隙;配合图2A、2B所示,喷雾器4中部形成盘体41以与内套2的台阶24配合,该盘体 41呈圆周的分布有复数个通水孔43,该通水孔43为上大下小的缩颈孔,同时在盘体41的 中央还形成有一补水孔44,同样该补水孔44亦为上大下小的缩颈孔;在盘体41上方形成进水座42,该进水座42呈圆周的纵向形成有复数个进水槽421,各进水槽421分别对应各 通水孔42,另在各进水槽421内侧的侧壁呈切向形成与进水座42座腔相通的横向进水口 422,另在进水座42上方周缘形成凸沿423以定位端盖5置于进水座42上;在盘体41下方 对应各通水孔43呈圆周的切线方向形成渐开的挡水片45,各挡水片45的外端与和其相邻 的另一挡水片45的内端位置是相重叠,如此各挡水片45之间便会形成向圆周外螺旋的过 水槽46 ;端盖5是盖置于进水座42上端的盖子,其对应各进水槽421的横向进水口 422处 设有复数个进水孔51。 组装时,配合图3至图7所示,先将网片3置于内套2中,利用上下网片31、32的 凸块311、321置于内套2的导槽25中;将喷雾器4置于内套2中,利用其盘体41的外缘卡 设在内套2台阶24上,则喷雾器4的下部与网片3之间形成混合腔室C ;之后将端盖5封 盖在喷雾器4的进水座42上端,并由凸沿423限位;再将装配有网片3、喷雾器4及端盖5 的内套2套置于外壳1中;在喷雾器4的上部外缘还套设有一橡胶垫片6,该橡胶执片6的 下部分是嵌置于外壳1中,以便与龙头等出水装置进行密封配合。本技术在使用时,将组合好的柔水器组装于出水装置的出水处。打开水路开 关,水流经端盖5的各进水孔51而分流至喷雾器4的各横向进水口 422中及进水座42的 腔室中,则水流会从各横向进水口 422横向流入各进水槽421流进通水孔43,因水流是从进 水槽421侧边的横向进水口 422横向的流入,受水压作用,此时进入通水孔43的水是呈螺 旋状流动再从通水孔43下方流出后形成水花散开的喷雾水,与此同时,从各通水孔43流出 的水流会受挡水片45的限制会再经过水槽46进一步螺旋而散开。因各通水孔43为缩颈 孔,根据文丘氏管原理,喷雾器4与网片3之间的腔室C中会形成负压,则气体会沿着外壳1 与内套2之间的间隙经内套2的通孔23进入混合腔室C中与水花混合形成含氧水;经各通 水孔43流出的水花再由上下网片31、32的各出水孔进一步分解,并经内套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柔水器喷雾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内套、喷雾器及端盖,内套套置于外壳中,其外壁与外壳内壁之间具有间隙,在内套上部形成内套内外壁相通的通孔,喷雾器是套置于内套中,其上呈圆周的分布有复数个通水孔,各通水孔为上大下小的缩颈孔,各通水孔下方呈圆周的切线方向形成渐开的挡水片;喷雾器下端与内套下部形成混合腔室。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柔水器喷雾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内套、喷雾器及端盖,内套套置于外壳中,其外壁与外壳内壁之间具有间隙,在内套上部形成内套内外壁相通的通孔,喷雾器是套置于内套中,其上呈圆周的分布有复数个通水孔,各通水孔为上大下小的缩颈孔,各通水孔下方呈圆周的切线方向形成渐开的挡水片;喷雾器下端与内套下部形成混合腔室。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水器喷雾结构,其特征在于内套中还设有网片。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水器喷雾结构,其特征在于网片由两层片体构成,其中上网 片分布的出水孔孔径大于下网片分布的出水孔孔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水器喷雾结构,其特征在于外壳为一套筒,其上部外缘形成 嵌置密封件的嵌槽,在内部靠近顶端处设有台阶,内套的外缘是顶靠在此台阶上。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柔水器喷雾结构,其特征在于内套为一套筒,其上端外缘 形成与外壳台阶配合的凸沿,在筒身外周壁上呈间隔的设有纵向凸筋,各凸筋围成的圆外 径小于外壳的内径,在各凸筋之间上部开设有与内套内腔相通的通孔。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柔水器喷雾结构,其特征在于内套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柯生,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建霖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2[中国|厦门]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